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走进《历史的面孔》揭开民国时期的冷门人物

走进《历史的面孔》揭开民国时期的冷门人物

走进《历史的面孔》揭开民国时期的冷门人物【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 1926年,一则消息震惊了北京城。 有人在《晨报》上发表文章,讨伐协和医院,说有个病人在协和,手术也动了,肾也割了,还在尿血。但医生就是找不...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历史的面孔

“ 1926年,一则消息震惊了北京城。

有人在《晨报》上发表文章,讨伐协和医院,说有个病人在协和,手术也动了,肾也割了,还在尿血。但医生就是找不到病因。这是拿病人当实验品还是标本呢?

文章言辞激烈,一刊登就引起了轰动,毕竟写文章的是徐志摩,那位病人则是赫赫有名的梁启超。”

就是这样的事例为开头,一下子能抓住读者的心,吸引而看下去。反正我就这样被吸引,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历史的面孔》,题目虽大,篇幅有限,聚焦的却是中国近代史。

如果你读过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会发现《历史的面孔》这本书从结构到形式,两者确有相似之处,通过选取历史的横截面,以个体的人物命运点亮那个时代的高光时刻。

这本书不浅也不深,它更像一个人物小传合集。提取了清末民国时期的9位历史人物: 容闳、粱启超、陈天华、蒋百里、孔祥熙、吴宓、唐绍仪、 顾维钧、 杨步伟。八男一女,身份职业各不相同。

读完,还是很有感触和想法,如果当初历史老师能有本书写的这水平,寓教于乐,估计迷上历史课的学生会一大片。

作者徐涛为谁?

政治经济学博士,新东方考研的政治名师,只要考过研的都知道他,年轻学子们眼中的喜爱,会叫他涛涛老师。

徐涛自己说:我写过教材,写过学术专著,但这种阅读类的书,我还是第一次写。肯定不完美。

他不是资深历史学家,教师身份的他,难免有传授人生经验和道理的习惯,这本书多少显得有点高大上。

其实风格和方式是一个作家的看家本事,你看似闲谈讲故事,轻松有味,流露频繁的观点,实则要凝神专注付出很多心血,像这本三百多页的作品,作者需要查阅很多参考文献,花费大量时间去压缩成一本精华。

所以,速成的东西没营养,也容易被淘汰。

傅斯年和胡适

许涛写这本书的初衷:

从小上历史课时,书上重点描写的那些一线大咖,他们的人生都有如神助,充满传奇色彩,经历荡气回肠。但我觉得他们的人生实在离我太遥远了。

还有一些人物,不比过往圣贤、开国元勋,但他们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好像,他们的故事似乎更接地气,有着寻常人的选择,普通人的烦恼,他们的求学进取,儿女情长,人生选择,能够给我带来更贴合实际的启发。

但是,在一般的历史教科书中,这些人物被简化成了一个个知识点,变得七零八落。

所以,他把这些散落在历史浪潮中的人物,重新梳理,精挑细选,就有了不一样的发现。

人物有感:

书中有几个人物对我是陌生的,读完了才知道,以前的无知和狭隘。触动、唏嘘、叹惋、敬佩,果真没有什么做人的道理比一段鲜活的人生经历,能带来更多的思考。

每个人物都很鲜明,我更喜欢其中几位,如唯一的女性杨步伟、还有粱启超、容闳、蒋百里。

在生命的过程中。你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取舍之中,又要面对什么?

比如粱启超,文化和新思想理念的播种者,也是位开明的教育家。

欣赏他作为父亲的开明与睿智。从他的儿女们的长相,尤其一双眼睛中,感受到一个人精力充沛富有活力、光明磊落的气质。

他与儿子梁思成谈天,说过:人生应该有些闲适而看起来无用的爱好,比如音乐,艺术,文学,有了这些爱好,一个人在人生中遇到不如意的时候,比较容易走出来,而不会陷入无端的情绪中。

得知林徽因的父亲突然离世时,他关照粱思成要成为林徽因的支柱,稳定和更关心林,而他自己则亲自写信给林微因,说你就是我的孩子,并且承担起林微因在国外学习的费用。

梁启超对于身份认同的重视,让我懂得了只有明确“我是谁”这个问题,自己所做的一切才有意义,才能更快确定个人多重身份的价值排序,当下的教育应该重视身份认同。

身处清未民初的守旧年代,有这样的头脑和修为,格局和胸怀,尤为稀缺和难得。

比如杨步伟,“先锋女性”,民国时期第一批觉醒的人,写出“我就是我,不是別人。” 言下我的幸福我作主,21岁的她写退婚信, 勇敢选择退父母之命定下的婚姻, 行文简洁明快,逻辑酣畅,很有说服力。

后来遇见赵元任,彼此倾心,两人携手办成堪称民国时期最“断舍离”的婚礼。不去民政部门领结婚证,自己在家里手绘了一张结婚证。请胡适来当证婚人,和几个最好的朋友家里做几道小菜,吃一顿饭。就算完成了自己的婚姻大事。

她的一生都有着幸福的底色。

杨步伟

后世骂名,孔祥熙的功过

再比如,我嗤之以鼻其实根本不了解的孔祥熙。 以前只知道他是四大家族敛钱的工具,是我们痛恨的窃国大盗,搜刮民脂、大发国难财的败类。

八年来,傅斯年四方收集证据,坚持要推倒他。曾大骂:此人非杀不可!欲诛之而大快人心。

当然,他是蒋介石的姐夫,扳倒他挺难,作为是行政院院长,他是国民政府的财神爷。

老蒋后来还是撤了他的职, 换上宋子文,但没过多久,又后悔了,因为蒋发现,继任的宋只用了两年,就败掉了孔祥熙留下来的财政盈余。

民国的人物也可爱,像胡适,作为当时的驻美大使,他与孔祥熙之间个人恩怨,互不喜欢,胡适一直看不上孔祥熙,在他心里,孔祥熙就是一个贪利小人;孔祥熙也一直阻挠胡适的调任,直到胡适赴美上任,他还到处跟人说:胡适不如前任大使王正廷。

但国内倒孔呼声一片时,胡适却三次写信其至发电,力挺孔祥熙,为孔发声 “我向来主张’打孔家店’ 的人,今反过来为他说好话,是很伤心的事。但我为国家计,认为应该如此!”

他清楚,孔祥熙的不可替代性。

撇开价值取向上的褒贬,孔祥熙在任12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巨大贡献,有两条最重要,一是币制改革成功,二是建立了中央银行体系。

另外,孔还有一些改革举措,如税制改革,建立注册会计师体系等。

这样说有些难懂,还是具体说说他的招数:孔祥熙上任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大量白银外流,国内工商业坍塌,币制混乱,国民政府财政年年赤字。

他上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货币发行权收归中央,发行法定统一货币,简称“法币”。他眼前的任务,是一个空前复杂的困局:既要维护白银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又要实现纸币发行和白银脱钩,给中国经济松绑,摆脱列强的变相操控。

他连出重拳,现有的白银必须兑换成法币,管你是银币、银锭还是银块;对白银出口收高额的出口税和平衡税;禁止白银走私;奖励白银流入;和国外签定“君子协议”,要求对方协助中国防止白银外流。

经过以上几波操作,最终回笼国库的白银高达五亿盎司,约合15000吨。有这么多银子做储备金,政府发行法币就有了底气,民众消费法币也有了信心。

变相实现了白银与纸币的脱钩,从这时起,中国的银本位制就悄无声息的终结。

在孔祥熙手上,这海量白银的作用远不止这些。

完成前两个目标后,孔祥熙还必须让法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保持币值稳定。作为经济弱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和经济强国的币值挂钩:你涨我也涨,你跌我也跌。当时外币市场上,英国是老牌金融帝国,美国是最强金融帝国,它们是天下最粗的两条大腿。

如果能与他们保持汇率挂钩,就可以间接实现币值稳定。

但强国的大腿不是轻易就可以抱的,孔祥熙用为数不多的筹码,和两大强国展开周旋,在英美之间走钢丝,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上一篇: 民国风云人物(民国风云人物大全)
下一篇: 对历史刘备人物的评价是怎样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