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罗氏网”
加入罗氏大家庭
罗氏网
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姓罗;请点击上面“罗氏网”关注,拥抱中华罗氏大家庭,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罗氏文化,共建繁荣罗氏,传播罗氏正能量
罗姓, 源自于史书称为“祝融八姓”的后裔。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又称 罗子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逐渐南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汩罗地区,遂以国名“罗”为氏。
罗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一千三百三十八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左右。
罗珠
罗珠(公元前232年- ?), 字怀汉, 秦朝末年武陵县令罗君用子. 汉高祖刘邦时为参军, 治粟内史, 后驻守九江郡。筑“豫章城”(南昌),周栽豫樟树。秦王政(始皇帝)十五年己巳岁(公元前232年)降世。自幼勤奋攻书,知识渊博,超群逾俗,敏于辨事,有雄才大略。初从叔事秦,秦腐转仕于汉。汉高帝时,初封治粟内史,兢兢业业督运汉军粮饷,灭秦伐楚有功,经汉大臣灌婴(高帝时之车骑将军,后封颍阴侯)奏表,升迁参军知政,节制诸郡,拜相国大司农。拜相期间,赋税宽平而国用优丰,德声显赫。汉惠帝初,因忠耿犯嫉于权僚而出守九江郡(秦始置,今豫、皖之淮南,鄂之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治所在寿春,即今皖属淮南市西之寿县)。因郡内贤人张交献地劝筑新城,故在至交是时之颍阴(即今河南许昌)侯灌婴(?—公元前176年)支持之下,于今江西之南昌市古地修筑“豫章城”,城内遍植豫章树(今称香樟树),迁治所于此。后析九江郡而为豫章郡(辖地仅为今之江西省)。惠帝八(公元前187)年,吕后凌朝,纲常紊乱,遂隐居豫章城西之村野中,结草为庐,并于庐周遍植罗汉柏、罗汉茶,自号“罗汉”而怡享清贫。汉景帝“后元”二年己亥岁(公元前142年)卒于草庐,寿高九十岁。
晚年率子孙贯地三亩四厘五分建“豫章罗氏宗祠”于草庐之北;修《豫章罗氏祠谱志》,现仍存南昌市图书馆。配李氏女,娶吴氏女,生居厚、知正、宣礼、成通、子成、诋德六子。珠公即为“豫章堂罗氏”之公认鼻祖。宋代所编《郡氏百家姓》言罗姓之郡属为“豫章”即源于此。
罗友
罗友,晋襄阳人,字它仁。博学能文,桓温辟为部属,但未重用。一天,又有人被任命为郡守,桓温会集僚佐为此人饯行,只有罗友姗姗来迟。桓温问他因何来迟,罗友答:“途中遇见鬼取笑我,说,只见你每次送别人去作郡守,却从未见别人送你去作郡守。我先是害怕,后来又觉得惭愧,伤心落泪,故而来迟。”桓温听了,也觉得怠慢了他而心中不安。不久,罗友就被任命为襄阳太守,以后还当上了广州、益州二州的刺史。他处理政务,只管大事,不存小察,吏、民都感到安定。
罗士信
罗士信(约600年―622年),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隋末唐初时期猛将。
罗士信原为隋朝齐郡通守张须陀部将,随其征讨农民起义军,后归降瓦岗军,被授以总管之职,在与王世充交战时重伤被俘。后因不耻王世充,率部降唐,被拜为陕州道行军总管,枪刺王玄应,智取千金堡,随李世民平定洛阳,进封绛州总管、剡国公。
胡母生:一作“胡毋生”。齐国临淄(今属山东省)人,名生,字子都,西汉经学家。汉景帝用为博士,和临淄人公羊寿、赵人董仲舒,把公羊高口头流传下来的《春秋公羊传》,刻于竹帛,使得籍文字记载,广为流传。
罗通
罗通,越国公罗成之子,因唐王李世民念其父罗成为大唐王朝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且又为国捐躯,死得惨烈,故唐王李世民收其子罗通为义子,封为“御儿干殿下”,官居千岁。而罗通自小聪明伶俐,武艺超群,人也长得俊俏,有乃父之风,且一十三岁挂帅扫北,威风八面。
罗通,越王罗通是中国古典演义《说唐全传》章回小说《罗通扫北》(即《说唐后传》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为《薛仁贵征东》)的主人公。湖北襄州襄阳人,隋朝靖边侯罗艺之孙。
胡车儿,东汉末年武将,初从张绣,为其心腹猛将,勇冠三军,与贾诩交情甚佳。宛城大战后,张绣投降曹操,曹操爱胡车儿之骁勇,手以黄金与之。后胡车儿与张绣串通,盗走典韦的双戟并刺杀典韦,使得典韦在张绣叛乱中战死。野史说胡车儿跟随曹操征战,被赵云在长坂坡上红枪挑死。
罗邺
罗邺(825—?),字不详,余杭人,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父为盐铁吏,家赀钜万。子二人俱有文学名,罗邺尤长律诗,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以七言诗见长。在咸通、乾符年间(860—879),时宗人罗隐、罗虬俱以声格著称,遂齐名,号“江东三罗”。其诗写身世之感,颇有理趣,如《仆射陂晚望》中有“身事未知何日了,马蹄惟觉到秋忙”之句,颇受宋人称许。间用俚语入诗,晓畅明白。明代有人将罗邺置于“三罗”之首,辑有《罗邺诗集》一卷,《全唐诗》卷六五四收其诗。罗邺在唐咸通中,屡下第,有《下第》句云:“故乡依旧空归去,帝里如同不到来”。江西观察使崔安潜侍郎廉平时就很仰慕罗邺诗作,罗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罗从彦
罗从彦(1072-1135年),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出生在南沙剑州,宋朝经学家、诗人,豫章学派创始人,有著作《中庸说》 《豫章文集》。
罗从彦早年师从吴仪,以穷经为学。崇宁初(1102年)曾与宋代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的首传弟子杨时讲易至乾九四爻,杨时喜曰:“惟从彦可与之言道,吾弟子千余人无及得从彦者”。致和二年(1112年),师从杨时于龟山,学成后筑室山中,倡道东南,往求学者众。当年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父亲,和老师李桐都曾拜罗从彦为师。其中,有名望的如朱松(以进士入尚书郎,年少以诗文名师从仲素公,为宋代理学泰斗朱熹之父)、李桐(后系朱熹之师尊),程、罗、李、朱后来成为闻名后世的四大名儒。1132年以特科授博罗主薄,入罗浮山穷天地万物之理及古今事变之归,前往求学者甚多,1135年卒于官。有“遵尧录”、“春秋指归”、诗卷等著作遗世,大部收编入“钦定四库全书”。明洪武年间,仲素公与文天祥、朱熹、诸葛亮、颜真卿等同祀孔庙。康熙45年,仲素公得赐御书“奥学清节”祠额。后人罗浮山,筑室静坐,绝意仕进。朱熹曾说:“龟山倡道东南,游其门者甚众,然潜思力学,但仲素一人而巳。”学者称豫章先生。卒,谥文质。从彦的著作,有豫章文集十七卷,《四库总目》记载其有遵尧录、春秋毛诗语解、中庸说、春秋指归等传世。
罗点
罗点,宋崇仁县高垍(今江西省崇仁县石庄乡高溪村)人。官至代理兵部尚书。罗点6岁即能文。淳熙二年(1175)举进士第二名(《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一),即谓“榜眼”。初授定江军节度推官,丁父忧,受到漕运使赵汝愚的赏识,荐为太学博士。
淳熙十年(1183),任秘书省正字,调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他针对奸佞当权,压制谏言,进行上疏。十二年(1185),任秘书郎兼皇太子宫小学教授。他选择古人事迹中可以汲取经验教训的文章,编成《鉴古录》,对皇室子孙进行讲授。十三年(1186),调为浙西(今江苏苏州)提举,并从属吏中选择贤能,入幕赞划,全面了解民间的利弊所在,政绩颇著。昆山、华亭之间有淀山湖,可以用来调节入湖各河的水量,但被皇室贵戚霸占淤田,造成水道阻塞。他上疏开浚,扩大蓄水容量,改善灌溉面积达百万顷之多。淳熙十四年(1187),由户部员外郎兼太子侍读,调为太常少卿兼权知平江府。十五年(1188),召为太常少卿兼侍立官。十六年(1189),光宗受禅登帝位,罗点奉命出使金邦,通报新帝即位。恰逢金邦世宗去世不久,迫罗点换去吉服,罗点不从,金人以上国自居,诘责国书中不应使用“宝位”一词,罗点回应:“圣人大宝曰位,不加宝字,何以别至尊?”金人无法使其屈服。还朝后,又向光宗提出许多切中时弊的政见。
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光宗打算到重华宫朝贺太上皇,后却不去。罗点多次进谏,光宗皆不听,于是请求辞职,不准。十二月,调任代理兵部尚书。罗点与同僚先后奏疏35次,单独上奏章16次,当面口奏更多。他不惮天威之莫测,不惧后宫、宦侍之馋言,直言进谏光宗欠缺事亲之礼。而帝始终不予采纳,竟连孝宗丧事也不过问。直到宁宗继位(1194),人心始定。宁宗拜罗点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同年九月,突然病故,年仅45岁,赠太保周国公,谥“文恭”。
罗点天性孝友,正直端庄,从不倚势压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曾师从陆九渊,对陆甚为敬佩。事见《絜斋集》卷一二《罗公行状》。《宋史》卷三九三有传。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罗聘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为金农入室弟子,布衣,好游历。
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善画《鬼趣图》,画鬼态无不极尽其妙,借以讽世。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
《清史稿》称罗聘“画无不工”。
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著有《香叶草堂集》。
10
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