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2023.10
山东省最知名的十大历史名人
齐鲁大地,群星璀璨
山东省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华北地区,东临黄海,南接江苏、安徽,西连河南、山西,北与河北相邻。山东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省出过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和影响力。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山东省名气最大的十个名人,看看他们都有哪些故事和成就。
1.孔子: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后代敬称孔子或孔夫子,生于鲁国陬zōu邑,祖先为宋国贵族,即殷商遗族后代,东周春秋末期鲁国的教育家与哲学家,曾在鲁国担任官府要职,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十四年,最终鲁哀公将其迎回鲁国,赐封国老,称“尼父”。孔子随后开始编修《春秋》一书,是以无天子之名而行天子之事,号称“素王”。孔子为儒家创始人兼主要代表人物,在儒家四大圣人之中被奉为“至圣”,其地位为儒家圣贤之中最高者。倡导仁义礼智信,以其言为主的言论汇编《论语》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其思想对邻近地区,如:朝鲜半岛、琉球、日本、越南、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人分布圈等地区皆有深远影响,此等地区也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孔子逝世后,后人尊称其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并建孔庙以祭祀。
2.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约与庄子同时,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其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未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子展等不同的字号。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说法繁多,其中以《孟子世家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采用。孟子之弟子万章与其余弟子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获尊称亚圣(仅次于“至圣”孔子),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3.孙武: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被尊为“兵圣”,有着“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的美誉。孙武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期,齐国(今山东省境内)人。孙武创立了中国古代兵法学派,提出了“兵者国之大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全胜策在于出奇”等原则和战略。孙武曾任吴国将军,率领三万精兵深入楚国腹地,连续击败楚军,并直捣楚都郢城(今湖北江陵县),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孙武的军事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流传千古,闻名中外,在当代也有很多军事大家以此作为参考。
4.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生于181年,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曾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和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相关发明有木牛流马、孔明灯,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等。
5.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后迁会稽,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王羲之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6.辛弃疾:辛弃疾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抗金名将、爱国志士,字幼安,号稼轩,汉族,祖籍山东济南历城(今济南市历下区),后迁居江苏苏州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和领袖,其词作风格豪迈激昂,感情真挚深沉,被誉为“词中之龙”。辛弃疾还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在抗金战争中屡建奇功。
7.李清照:李清照是宋代女性诗人、词人、散文家,字易安,号易安居士、令几道人等,汉族,祖籍山东济南历城(今济南市历下区),后迁居江苏苏州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其词作风格清新婉转,感情细腻深切,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散文也颇有名气,其代表作《如梦令》、《声声慢》、《武陵春》等广为传颂。
8.蒲松龄:蒲松龄(1640年—1715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中国清代志怪小说作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平时喜好收集怪异的民间故事,死后以短篇故事集《聊斋志异》闻名于世,塑造了诸如聂小倩、青凤、婴宁和莲香(聊斋志异)等不少有代表性的狐仙和女鬼艺术形象。蒲松龄热衷于求取功名,但科举成绩并不如意,创作《聊斋志异》除了满足猎奇趣味,也成为他寄托个人思想的方式。
9.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17日),字元敬,号南塘、孟诸,山东登州人,明朝将领。戚继光出身军户,奉命戍守浙江和福建十多年,招募士兵组成戚家军,练兵严格,军法严厉,创立新战术,注重武艺训练,多次击败倭寇,肃清闽浙的倭乱,战迹彪炳,从参将多番转迁,升任福建总兵。后来戚继光受命镇守北方边境防范蒙古,得到首辅张居正和兵部尚书谭纶的信任,担任蓟州总兵十四年,重修长城,建造塔楼加强防务,官拜左都督,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地位显赫。张居正过世后,戚继光屡次被参劾,退休回乡,晚境凄凉。戚继光兵书著称于后世,著有《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详细记述其行军练兵的经验与战术。后世也将戚继光誉为抗倭功臣、一代名将。
10.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吴起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取秦国的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但吴起的变法损害了楚国贵族的利益,他本人也遭到了旧势力的报复。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后,楚国贵族发动兵变杀害吴起。吴起著有《吴子兵法》一书,由于他在军事理论上的贡献,后人将孙武、吴起并称为“孙吴”。唐肃宗时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吴起为广宗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司马迁著《史记》时,将孙武和吴起合立于《孙子吴起列传》。现代学者马非百著《秦集史》时,将李悝和吴起合立于列传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