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春虎耄耋之年回故里于家门前留影(马生旺提供)。
总角之龄参加抗日 耄耋之年犹念寻根
眼前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手中捧着一本书,正如饥似渴地读着。他一生热爱书籍、热爱写作,幼时却未能在学校里安心读书——日寇的扫荡让全村的百姓流离失所,整个中国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为了承袭家族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程春虎老人在退休后依旧不愿享受安闲,他在花甲之年组织编著的四修《武乡程氏家谱》(以下简称家谱),被有关方面誉为“全国罕见的山西第一家谱”。2007年,历时7年编修的上册出版,又经过了5年的紧张编著,下册也即将问世。目前,该家谱正拟以文字最长、入谱人数最多、分量最重3项指标,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武乡程氏的先祖,是著名宋朝理学家“二程”中的程颐。他的后裔在元末时迁居武乡,后改名信义,因此,这支程氏都叫信义程氏,至今已经繁衍27世,有上万族人。家谱由明朝程氏11世祖程启南创建编撰,此后,雍正和道光年间,程氏14世祖和18世祖分别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创修,上谱族人达到21世。
7月23日,记者乘车来到了武乡县,在县政府家属院里见到了程春虎老人。老人已是81岁高龄,除了有些耳背之外,身子骨颇为硬朗。自童年起就机智勇敢、坚韧不拔的程春虎老人,在家谱资料的浩瀚史海中钩沉数年,经历了数十载艰难笔耕的征程,以他甘于奉献、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以及在青灯黄卷下奋力前行的风范与气质,虔诚地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少年抗日忆烽火
年仅11岁的程春虎曾冒着生命危险为抗日干部送修手枪。“那时正值严冬,为了安全送修,我选择走上已结冰的河面,冰面上滑,就不小心摔了一跤,脖子磕到河边石头上,一只鞋也掉进冰窟窿,我趴在冰上捞了半天捞不到,只得咬牙赤脚前行。”讲到这里,程老指着脖子上的一条蜿蜒曲折的疤痕,告诉记者:“这就是当时摔伤留下的。”
程春虎从小就胆大,在与鬼子的斗争中从不认怂,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他父亲程怀成是一名真正的抗日英雄,曾因汉奸告密被鬼子抓住,“我爸当时受了严刑拷打,但还是咬紧牙关什么都没说”。
谈到这里,程老的眼里全是敬佩。他坦言道:“我从不觉得自己的童年苦,只是不希望我们的子孙以后也过那样担惊受怕的日子。”
艰难寻访老家谱
作为程门第23世子孙的程春虎,很早就萌生了续修《武乡程氏家谱》的念头。热爱读书的他在公社任职时曾通读了《武乡县志》,发现见册的程家文官武将、大儒乡贤竟有300多人,社会功德也各有千秋,他因此感到十分自豪。从那时起,他便开始处处留心,搜集整理资料。续修信义程氏家谱首先就得找到老家谱。
武乡信义村,是武乡程姓的根祖之地,小时候每到清明节,程春虎的父亲就常带他去信义村扫墓祭祖。但是,信义村有没有更老的家谱呢?即便有,人家又肯不肯拿出来呢?程春虎四处托人询问,费尽周折终于打听到了程应堂。原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武乡南沟据点日军强拆程氏祠堂,有程氏子孙在被拆毁的程氏祠堂废墟里,悄然将历史上第三次创修的《信义程姓家谱》残本收藏起来,从此密不示人,让该家谱躲过了战乱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成了珍贵的孤本。
但当程春虎第一次上门求看程氏家谱时,程应堂把他当成了收古董的文物贩子,态度冷硬,一再回绝说家中未曾藏有家谱。程春虎毫不气馁,一次次登门求见,耐心解释求看家谱的原因。程应堂渐渐被他的诚意所打动,最终答应出借家谱。
谈到这里,老人还翻出了当初复印的老家谱给记者展示,复印的版本页边上都泛起了毛边,可见老人常拿出来翻阅。
三番组团不离弃
有了老家谱,只是续修家谱的基础,之后的道路还格外漫长。首先,续修家谱所涉及到的族人分布在武乡县十几个乡镇中,需要一一寻访联络;其次,在外工作的本家也有成千上万,需要一一书信联系;再次,修著家谱所要查阅的资料浩如烟海,程春虎一人深感力不从心。他认为,需要组建一个精明强干、同心协力的编委会,以团队作业,共同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然而,组织编委会的设想筹划操办了数次,均以失败告终。一开始,人们的脑筋转不过弯来,认为家谱是封建的老玩意,在新社会修谱有复辟之嫌,大家不仅不愿意帮助程春虎,反而泼他冷水,认为他年纪大了应该享享清福,不应该“瞎折腾”。
程春虎却毫不气馁,他坚持认为:“家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对程氏家族,对全社会也是有益的。”在他的不懈劝服下,大家逐渐与之达成共识。然而,眼看着组委会就要成立,又有些人认为修谱不仅没钱可赚,还要白搭精力和工夫,想要退出组委会……
但他一直没有放弃,直到2001年,终于再次邀集了一批志同道合之人,开始了家谱的编修工作。
殚精竭虑终玉成
为早日修成家谱,程春虎拿出了愚公移山的精神。
他不顾年迈体弱、病痛缠身,根据古县志上的有关记载,一一整理出程氏历代名人的传记及家规、家训等资料,还多次亲赴武乡祖先发祥地信义村进行考察,将有关程氏家族文化的碑刻拓印下来,将有关景点一一摄影留存资料……
那些日子里,程春虎家既是修谱的办公室,又是接待站,外地帮忙修谱的程氏族人很多都住在他家,最长的甚至住过半个月。他对编撰程氏家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程老告诉记者:“有一次睡梦中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唯恐第二天忘了,马上爬起来就写,记得当时是半夜3时。”从烈日炎炎的盛夏,到寒风凛冽的严冬,他不分昼夜地工作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该家谱的编纂工作从2001年春开启,2007年出版上册,2015年出版下册,历时15年,备尝艰辛。程老为记者拿出了样书,仅上册就厚达7厘米,重达3公斤,堪称目前山西省最厚重的姓氏家谱,也是全国罕见的一脉相承的望族姓氏家谱。它跨越元、明、清、民国至今,上下两册入录2万余人。此外,家谱还记述了工、农、兵、学、商等各个方面的人文事迹和文化趣谈,成为家史、村史、县史、乃至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史料还填补了官版史志文献的空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