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历史悠久,夏商为莘川地。西周属北虢。春秋战国晋灭虢后归韩国。秦属三川郡。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4年)建县,历代建置多变。三国属魏。西晋归于洛郡。东晋归属繁更,南北朝属恒农郡,隋因之。唐属虢州。五代,宋、金归虢郡。元属南阳府。明归陕州。清先后属河南府、陕州。民国属陕州十一行政区。1949年属陕州公署,同时三川、栾川、陶湾,庙子4镇划归栾川县。1952年,陕洛二专区合并,归洛阳专区。1986年1月划归三门峡市。
卢氏县是河南地域最广袤的县域,面积约四千平方公里。关于卢氏县名的来历,不少史料与卢敖有关。卢敖在秦为博士。《陕州志》载:“汉置以邑,为卢者荐。卢人得道于此,地标其姓以志之,地以人而著名。”这些记载,卢氏县名皆因卢敖避秦乱于此而得名。因为卢敖炼丹修道,死后人们认为他得道成仙,汉建县时以其姓为县名,以资纪念,一直沿用至今,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另一种是《元和郡县图志》卷六,卢氏县载:“地有卢氏山,或言卢敖得道于此。”《大平环宇记》卷六载:“因山名县”。由此可见,卢氏县名来历有两种说法。
事实证明,西汉初置卢氏县时,行政区域就包含两个部分。即中心区域和附属区域,中心区域就是卢氏盆地,卢氏盆地北有崤山,南为伏牛山,东为熊耳山,整个命名,必然依据整体中心区域而定,就是卢氏。
卢氏作为地理名词,最早是在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就已经形成,现广泛使用。从卢氏县境内出土的卢氏布,卢氏湼金等古钱来看。这些古币上抽取 铸有卢氏,表明卢氏在先秦时已经存在了。根据古本《竹书纪年》载:“晋出公19年(公元前456年),”“韩宠取卢氏城”卢氏城的存在,揭示了卢氏作为地理名词表示的概念或地域已经为当时人们所认同、接受和使用。可见卢氏作为地理名词,使用的时代要远远早于卢敖“亡而不返,”在秦为博士的秦始皇时代。因汉武帝初置县时,命名为卢氏,与卢敖成仙得道无关。
秦国最初设县大约在春秋初年,命名采用原有名称的占绝大多数。如硅县、虢县和上党郡的命名,仅置卢氏县,依据惯例为卢氏,溯源而推卢氏之名,为古本《竹书纪年》“韩宠取卢氏城”之卢氏脉相承,卢氏的历史地理位置和作用。根据南宋时罗泌考证的《路史国名》记载:“之卢氏古国名”可以条分偻析,卢氏古国存在于战国之前。换而言之,汉武帝元鼎四年所置卢氏县乃一古国之名,卢氏古国是有渊源的。卢氏古国虽然囿于历史文献记载过于简要,而且与之相关的出土文物不多。但是我们不能以卢敖得道,继续否认卢氏古国的存在,而应该还历史本来面貌。
卢氏县位于豫西边陲,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山、伏牛山三座大山。在北纬33度33分至34度23分,东经110度22分之间。东西宽约72公里,南北长约72公里,总面积3665.2平方公里。地处深山区,境内千山起伏,沟壑纵横,洛河横贯全境。深山区面积占65%,浅山区面积占30%,余为洛河两岸的河谷盆地。最低处海拔550米,最高的玉皇尖海拔2057.9米。城区夏季为95天,冬季220天,玉皇尖全年无夏季,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全县平均气温12.6摄氏度,无霜期为184天,降水647.8毫米,山区小气候偏多,传下了“天不旱卢”的美谈。
县内有战国时燕王墓和扁鹊洞,有唐李密、王伯当墓。祁村湾、石龙头、五里川、岗台等地分别有裴里岗、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均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胜游览地有汤河温泉和双槐树的九龙洞。
卢氏山青水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县至今2200余年。卢氏又是河洛之源,古为尊卢氏部落,属于伏曦氏的分支,后演变为卢氏国。今天的卢氏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正向经济强县、旅游大县迈进,未来将成为深山中的豫西明珠。
程卫东作品集锦: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洛宁城事媒体平台:
、洛宁城事今日头条号、洛宁城事搜狐号、洛宁城事360快资讯、洛宁城事都市头条号、洛宁城事网易号、洛宁城事企鹅号、洛宁城事抖音号、洛宁城事视频号等,矩阵多媒体平台。
广告合作:13937963275
邮箱:1041865128@qq.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