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话说曲兴(六)人杰自流韵

话说曲兴(六)人杰自流韵

话说曲兴(六)人杰自流韵话说曲兴(六)人杰自流韵\x0a 第315期(纹画之文化)

杜姓名人及历史人物_名人姓杜历史有哪些_杜姓历史名人

话说曲兴

杨烨琼

之六、人杰自流韵

一方土地,因为人才会有灵动之气;一方家园,因为文化才会流光溢彩。曲水流潆,滋润一方,天成曲兴;依山水绕,地佑兹民,安泰了曲兴;民俗淳朴而人文厚重,更让曲兴韵流悠远。

在曲兴,人们口头流传着关于杜御史、郝督堂的传说。

杜御史,据说为村中杜姓先祖。历史的烟尘斑驳了人们的记忆。在族人的世代口传中,只知道家族中曾有一位先祖,在朝中为官,勤于政事,清廉刚正,颇得官民爱戴。村人口传有说杜御史为明代御史者,也有言为清官员,因其家族的族谱、云案等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运动中的毁绝,已难断其详,现在的人们也很难真实地回望到祖先一路艰辛、瓜瓞绵绵的来路。杜御史的官德品行流传在族人的口头、流传在乡人的口头,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后人们重德勤奋、清正为人!

杜姓名人及历史人物_名人姓杜历史有哪些_杜姓历史名人

郝督堂,据传为曲兴郝姓祖上,也曾在朝廷为官,被称“督堂”。查明清官职设置,其中没有“督堂”或“都堂”一说。而在一些秦腔戏剧中,将一些高官以“督堂”而称。在高陵县城西上院村就有“一母二督堂”的传说。故事中的“督堂”指的是明代万历年间一门走出的两位兄弟巡抚。以此来看“督堂”可能也是乡人对高官的一种民间称呼,这也与秦腔戏剧中对“督堂”一词应用可以说是同源的。总之郝姓出了一位显达之人。

名人姓杜历史有哪些_杜姓名人及历史人物_杜姓历史名人

据传,这位郝督堂颇有权势,少不了周围官员的趋附。身边的近从就在这种被趋炎附势中膨胀了起来,眼中分了层次,把官员分了等级。一次,郝督堂回乡省亲,有一邻县县令听得消息便只身前往拜访督堂大人。县令到时,看到郝督堂家在修缮房屋,于是便对一位正在院门外和麦草泥的人说明了来意,请其通禀一声。这位和泥人正是郝督堂的一位近从,他见县令孤身而来,一副寒酸的样子,于是低眼看人,想捉弄一下县令,便对县令说了一声“你等着!”就走进院子转了一圈后,出来对县令说到“督堂让你先随我和草泥呢!”不得已,县令只能脱了鞋袜,跟着这人用脚踩踏和着麦草泥……这事后来不胫而走,传到了朝廷,朝廷以藐视僚属降了“督堂”的职。

多年以后,郝督堂奉命领兵协同剿匪,而其近从心贪金钱私放了匪首。此事震怒了朝廷,将郝督堂及其近从严厉查办。只可惜居于高位之“督堂”屡屡对身边的近从失于教化管理而使自身陷入了危困,成为了一种对后人的警戒和警示。不论“督堂”是明朝的官还是清朝之宦,那不是重要之处,重要的是古今一理,道理是相通的。

也许是杜御史的影响,或是郝督堂的警示。曲兴不论在外为官或是经商者,往往都是勤勉奋进、尽心尽力,奉承者公道正直、仁心和善的风尚。

乡间村民口头的传说故事,往往是乡间历史与文化的一种传承者,其内容表达了乡人的情感和价值的取向,或褒扬或贬斥,或是于幽默风趣中阐明事理,寄予希望。

83岁的退休老干部何志柏先生回忆,他小时曾见过家族中存有一方明朝皇帝赐给何姓祖先的匾牌,上面有四个大字“师德犹存”。

杜姓名人及历史人物_名人姓杜历史有哪些_杜姓历史名人

(何志柏老先生)

据传,这位受赐御匾的何姓祖先曾饱读诗书,以渊博之学任太学教授,其文博品正,深得后学尊敬,被月城何姓视为荣光和楷模。何姓后人传承先祖高德,多崇文重德,或耕读传家、循礼遵信,或文以立身、德以待人,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尽力尽心、勤勤恳恳,多有建树。何姓祖坟也曾有一高碑,材质优良,做工考究。据阅过碑文者记述,此碑是武功、扶风、岐山的三位“太学生”为其师所立,因时代久远、风吹日晒,字迹多模糊,落款时间不清,可惜碑在上世纪90年代不知去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佐证牌匾之说。虽牌匾毁于运动,石碑失落,但何姓后人何曾忘却过先祖的文韵德光。

家住东堡、今年88岁的张建荣老先生回忆起往事,念念不忘的是“南堡先生”,渍渍称道的也是“南堡先生”。

杜姓名人及历史人物_名人姓杜历史有哪些_杜姓历史名人

(张建荣老先生)

“南堡先生”,曲兴人也称之为“王先生”,因家住曲兴南堡而得名。王健老先生生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其父是清儒学增广生员,一生致力家塾,教书育人,其门人不乏名人。王健老先生则继于家学,且尽得其诣,因其博学多思,故其书有大韵而文尚大义,为时人所称道。王健老先生传承祖上“敦诗悦礼,动履规绳”的家风品德,继承父业以塾授业。至今,如若提起曲兴的“南堡先生”或“王先生”,村中的老人们依然是满满的敬仰。

杜姓历史名人_杜姓名人及历史人物_名人姓杜历史有哪些

张建荣老先生至今还记得“南堡先生”为人撰写春联的轶事。

每到春节前,“南堡先生”都会被人请到去写春联,他不取分文,对人也是一律平等,不论贫富与老少,他都一视同仁,依着先来后到的次序。

“南堡先生”书写对联,从不照用联书、历书上的现成联,他都是即时创撰,既切合实际,又恰如其分,多得村人喜欢。他每到一家,从大门走到堂屋时,对联则早已在其心中,挥毫而书,红纸墨黑,字清秀而爽目,笔走腾龙,句韵悠而悦心。

他曾为村中一乔姓撰联。此乔姓平时勤谨、能吃苦,也注重从细小事物积累,经常是行色匆匆、忙忙活活的样子,先生给写的春联是“碌碌忙忙勤度日,零零碎碎苦成家”;他为孤身一人、住在官街三间看起来摇摇欲坠破房中的铁匠铺撰联“东倒西歪三间房,千打百炼一个人”……

这些对联对仗工整,恰切写实,概括到位,堪称典范,直至今日,仍被张世荣老先生郎朗在口。

还有“南堡先生”为刘得珠所撰“辞单”一文,也让张建荣老先生郎朗而咏,赞不绝口。“一保共七庄,大家要商量。得知民怨告,保长实不当。国在其难日,家中供老娘……”这是1945年曲兴保保长刘得珠先生的“辞单”(辞职报告)。张建荣老先生说这个“辞单”就出自“南堡先生”之手。

“南堡先生”一生饱学好思,他常见景随撰、出口成章。老先生特别钟爱书法研习,直到1974年去世前,老先生依然勤习不辍。

清末到民国初年,曲兴有两个书房院,一个是设立较早的刘家书房和随后的王家书房。这两个书房,在曲兴的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这两个书房,曲兴村中多识文断字之人,多了仁义礼智信的风范,在周边很有些影响。在当地周边,有一句“下了郭家坡,秀才比驴多”的乡间俚语,就是极言曲兴文人之多。郭家坡是东来曲兴的一条大路,下了郭家坡即就到了曲兴村。话虽有些不雅,但却从这乡间俚语里能够看出曲兴的人才济济、英雄辈出在周围人们眼中那种羡慕与嫉妒。

当时“南堡先生”掌王家书院,刘得珠掌刘家书房。刘先生很是敬重“南堡先生”的学识,两人多有交往、切磋。两个年龄相差19岁的人因为对文化的热爱和尊崇成了忘年之交。

刘先生的祖上据说曾在京城是享誉一方的杏林高手。他从小受家庭影响,喜读书,好岐黄之术。凤翔师范毕业后在刘家书房为师授学,不久被聘任为曲兴保(有7个自然村庄)的保长。时正值壮年的刘先生本想在保长位上为民众、为村庄有所作为,可后来税赋日渐繁重,摊派名目繁多,各级官吏逐级加码盘剥百姓,刘先生看到的实际与自己的理想差距太大,他不愿自己成为盘剥民众的工具,于是同自己的忘年之交“南堡先生”商量辞职一事。“南堡先生”听罢刘先生述说,喜表赞同支持,并愿代笔,书写辞呈。于是便有了让张建荣老先生郎朗而咏的这段精彩“辞单”。据说“辞单”在齐家寨镇公所内被争相传阅,一时间传咏于街巷市井,广为传播,后此辞单还被县府调阅,这一时传为坊间的一段佳话。

刘先生辞去保长之后,依靠祖传的岐黄之术,治病救人,亦助生计。他同情乡人生活的艰难,对于贫困者,免费诊病,不取分文,競競为善,终其一生,直到1974年仙世。刘先生的德善之行,一直被曲兴及周边的人们至今传颂。

先生们以文采、学识、眼光与宽阔的心胸滋润这方土地,让这方土地有文化的涌流和喜悦,让人敬仰。他们的学识、文采、胸怀、为人、境界、眼光让人们领略了一方小地文化人的大胸怀、大境界和乡间文化的精彩与流光溢彩。这精彩、这流光溢彩在激励、鼓励着人们有自信、有灵魂地勇向美好,奋力前行!

我们常说的家风,那是一种文化,它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方土地的精神都会有所滋润、有所激励和激发。集腋成裘的村落传承、村落文化形成的村风更给一方水土注入了灵气,如煦风的温馨,温暖了心,催生了情,催生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一路而来的曲兴村,以其深厚的文化韵味和识礼重文、淳朴智慧的传统孕育着一代一代的曲兴后人,传承祖辈的精神和智慧,积极进取,谦和为人,为曲兴村充实着新的内涵。

在曲兴村南堡的一户人家的大门边,有一方大土堆,占去了这户人家大门外的大片地方,但从外观看来,土堆上植有密密的迎春花枝,似乎是被人精心呵护着。细致看迎春花枝下的土堆断面,那隐约可见的夯土层会泄露出一些古意的讯息。详加了解,这是一段被有意识保护起来的古城墙的遗迹,保护者就是这户的主人,叫杨安智,一个曲兴村的普通村民。虽然那段城墙占着他的门前,有许多不明就里的人劝他清理了这堆土堆,可杨安智总坚定地说:“老祖宗的东西,我们能看到的已经不多了。这个残城我要保护下来,让后人们知道祖先的故事和祖先曾经的城!”一位土生土长、一直在村里生活的年逾六旬者,心中持念的是先祖的故事、先祖的精神。与他攀谈起来,他也会讲祖先的奋斗和毅力,也会讲起先祖杨公受骗致家道中衰的教训。

杜姓历史名人_杜姓名人及历史人物_名人姓杜历史有哪些

站在如今已成堆土的城墙残迹边,听着老杨讲着故事,心中就会有一座古朴而雄伟的城墙图画,就在这山清水秀之间,就在这有着更多传说和故事的大涝池边,就在这曾经响彻着子曰诗云的南堡书房的故址,天蓝云白,岁月悠悠……

杜姓名人及历史人物_名人姓杜历史有哪些_杜姓历史名人

低首相看那些庇护着残城的迎春花枝上,已是满满鼓起的蕾包,在忍受着这三九的寒冻,等待着春天信息。

一位普通的村民,在用行动呵护着一方文化的故事,在用自己的行动阐述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见解,着实让人敬佩。曲兴以及家族文化的熏陶让他知道文化之重,文化传承的重要。

而承曲兴文化延脉者,自非杨安智一人。曲兴的后人们都以自己的方式传承着曲兴的文化、曲兴的精神、曲兴的智慧、曲兴的风采。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不错。也有人说,一方人精彩了一方文化,这也更为在理。

曲兴民风淳朴,勤劳善良,受传统文化影响和熏陶,人们多注重文化教育,村中贤孝者众多,有理想、奋抱负者比比皆是,懂经营,善管理者也不乏其人。曲兴在外公务者,在单位大多勤谨干练,回到村时多谦恭大度之人。爷伯叔哥、婆婶姨嫂地招呼着,恭敬有礼,情浓风暖,其乐融融。遇到大事时又多担当之士。

在村中说起曲兴在外工作者,人们会骄傲的说上一长串的名字:杜诗坛、雷明远、张天德……说到村中的能人,同样也是一长串的姓名:邱作儒、汶军祥……

一个个饱受着曲兴村落文化滋润的普通名字后面都有着精彩的故事,为曲兴丰充着内涵,让曲兴愈加流光溢彩。

行文至此,我的曲兴系列文字也就告一段落,在此以一直关注着曲兴文化传承事业的邱作孝老兄的一首古风诗作为结尾,衷心祝愿曲兴兴旺发展,群众安康!

《曲兴吟》

邱作孝

秦岭北麓南山根,

四水围绕宝地生,

依塬流潆多古堡,

关圣帝殿居正中。

凤凰渴望北寺井,

龟晨四十涝池饮,

美景一柏老爷庙,

更有三柏王母宫。

独特地利古兴镇,

借得天时商贾隆,

文化积淀浑厚重,

传统美德世尊崇。

千年渊源人杰广,

万家聚富显地灵,

曾经繁荣几百载,

古往今来曲兴村。(21.1.10)

杜姓历史名人_杜姓名人及历史人物_名人姓杜历史有哪些

杜姓名人及历史人物_名人姓杜历史有哪些_杜姓历史名人

联系邮箱:yangyq661112@163.com

上一篇: 留住城市文化之根 ——米脂窑洞古城保护记
下一篇: 古国卢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