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诗路地名⑱|安昌:越地风姿多情处

诗路地名⑱|安昌:越地风姿多情处

诗路地名⑱|安昌:越地风姿多情处越牛新闻

槐月的末尾遇上了雨季,而我选择在这烟雨朦胧之际踏上前往柯桥区安昌古镇的旅途。

抵达安昌古镇,目光便不自觉地注视在十字路口处的一尊雕像上。那是一位头戴六合帽,身着对襟马褂的师爷,他的飒爽英姿尽在乌篷船里飘舞的裙边中彰显。放眼望去,目光迎上的自然是用篆书刻着“安昌古镇”字样的牌坊。提到“安昌”,据《羊石山石佛庵碑记》记载:“大唐中和间,武肃王镠以八郡兵屯羊石寨,平刘汉宏及获董昌,因名其乡为安昌焉。”因此它的地名缘起就要追溯到晚唐钱镠平定董昌之乱这一历史事件。牌坊两旁相映成趣的石柱上则印着一副对联“碧水倚长街看古镇风情如诗似画,涂山仰圣德颂先贤业绩安国昌民”,这副对联不仅点明了古镇拥有碧水长街的建筑风貌,还道出了现代人对安昌地名的全新解读。

古镇安昌属哪个省_安昌古镇有什么历史人物_安昌古镇的历史文化或名人

朱艳艳 摄

步入古镇,你就会发现这里承载着浓厚的江南水乡风土人情。“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户户临水家家枕河”的江南水乡元素与古镇的环境氛围不谋而合,这也恰好证实了安昌古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型文化古镇。一条与十里长街(古镇的商业街)紧密相连的小河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为“老街河”,其上横亘着许多石板桥,“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而十里长街的商铺无一不是装点了青苔的粉墙黛瓦,或是沾上了黑斑的木质建筑。经营商铺的大都是顺应商业化发展的当地居民,他们当中有佝偻着腰腌制酱料的,有悉心招呼游客们的,也有两两对坐谈笑风生的。他们在辛勤劳作的同时能够惬意地享受着古镇安逸淳朴的生活气息,这是古镇赠予他们的心意。

唐代诗人孙逖曾游览过安昌的一座寺庙,巧合的是,在盛唐时期这座寺庙的名称恰巧叫做“安昌寺”。孙逖在《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这首诗里赞美了“楼观倚长霄,登攀及霁朝”的胜景,表达出“高如石门顶,胜拟赤城标”的惊叹,抒发出“天路云虹近,人寰气象遥”的感慨,流露出“果林馀苦李,萍水覆甘蕉”的惋惜,感受着“更闻金刹下,钟梵晚萧萧”的凄凉。宋元以后,历代文人关于安昌镇的诗歌咏不绝。元代铁崖道人杨维桢在《海乡竹枝词》描绘了他对安昌白洋村涨潮危害老百姓生存环境的同情与担忧,“潮来潮退白洋沙,白洋女儿把锄耙。苦海熬干是何日,免得侬来爬雪沙”。还有清代文人沈少风在《湖村春晓》中以设问的方式高度称赞安昌春意盎然的景色“何须远访桃源洞,春在安昌第一乡”。

安昌古镇的历史文化或名人_安昌古镇有什么历史人物_古镇安昌属哪个省

朱艳艳 摄

安昌是一座饱含文化底蕴的历史古镇,是一座蕴含古镇风韵的江南水乡。在这里,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摩擦出激烈的火花,它们互相交锋,试探着寻觅到两者间舒适的平衡点。萦绕着浓郁市井氛围的商业街正是它们的产物。在“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古镇不仅保留了自身独特的建筑风格,并且引进了现代化的商业手段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安昌古镇,融古镇风韵、江南水乡、市井文化、诗路文化与现代思维于一体,将越地“多情”的风姿展现得淋漓尽致。

(指导:刘亮)

上一篇: 睿智博学的师爷,是各级官员的最爱,很多都出自这里
下一篇: 劳姓的,姓劳的名人.docx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