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一个血缘家族世系之纲。家之有谱,犹天之有文,地之有利,物之有考,地方之有志,与国之有史同理。国之有史,才知道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族之有谱,方知姓氏由来,宗派世系清楚,长幼分明。对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创建和谐社会、树立良好的家风民风,促进民族大团结都有重要的意义。
家谱有人物传记,见到家谱,其后人方知祖宗的功德业绩和传统美德,其子孙后代,方能继承遗志,发扬光大,以尽孝悌之心。通过家谱,我们知道姓氏,知道我们的生命之由来,从而打开久郁心中的大结:“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邓氏家族 经久不衰
中华邓氏,出自子姓;源远流长,殷商赐姓;系承曼氏,国建西周;望出南阳,侯封东汉。武丁封叔父曼季于邓国,遂以邓为氏。邓曼,字德阳,殷商邓国开国邓侯,邓姓一世祖。邓禹(2—58),字仲华,东汉开国勋臣、首任宰相,南阳郡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是继邓氏一世祖邓曼之后的邓氏第四十七世祖。邓禹共有十三个儿子,都政绩卓著,且均受皇封,因其十三个儿子分散各地,后裔遂遍天下。东汉南阳邓氏家族的显赫,成为邓族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章,并为邓氏后人引以为自豪。此支邓姓之人,无论分处天南地北,皆以“南阳”的堂名、郡望传家,这正表明了宗于南阳世系的意思。
百年来,邓氏子孙秉承开基始祖之遗风,奋发向上,历久而不衰。或以勋名著,或以高节称,或以理学传,或以艺文鸣,代有贤哲,辈见英豪,辉耀史籍。自黄帝至商汤王,子姓祖代传十七,君临天下三十一;自邓曼封邓国邑,曼姓历经十九世,子孙世袭国君位;自吾离临邓国君,开国而有功。邓禹辅政廉明,名播四海;邓小平治国有功,威震五湖。源远流长的邓姓发展史,恰似一部恢宏壮阔的画卷。
以书为伴 造就书香世家
邓氏家族一直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为家训,后代均以效仿之。
邓尚福,男,四十岁,遂宁市安居区一名中学教师。在他的记忆里他的父亲常常用四书五经中的“仁爱”“忠恕”之道教育他,让他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中懂得了做人的根本。在邓尚福看来,父亲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他小时候读过的旧书父亲都小心翼翼地拂去灰尘装进木箱,时隔几十年虽然有些泛黄但保存完好;如能借到一本好书,父亲会放弃农活坐在门槛上一口气读完,然后回过头来再慢慢地细读品读,甚至在他面前摇头晃脑地读。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邓尚福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可是,家里穷没有多余的钱让他买书。读初中的时候,邓尚福常常背着几十斤重的粮食走完二十多里山路到学校,饿着肚子拿着家里给的车费到街上书摊看书。一分钱一本,全都是连环画。从那里邓尚福读到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学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许只有薄薄的二十来页和短短的一些文字,但邓尚福依旧读得很慢,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一遍两遍三遍,反复地翻不断地读,直到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因为他深深地知道,这一分钱来得不容易,是父母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是他打着光脚踩着滚烫的柏油马路节约来的!书陪伴着我成长,书成为了我一生的最爱。现在,邓尚福成为了一名教师,仍不改读书的习惯,在炎炎烈日的盛夏,他每天都会走进城里的大书店,静静地坐在窗边读着小时候没有读的各种书籍,享受着读书的快乐,沉醉在书的喜怒哀乐世界里。正是对书的痴迷,所以邓尚福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一路走来,收获很多,在各级刊物发表过很多文章在全国征文中多次获奖;正是对书的好读,所以邓尚福能够在教学工作中得心应手,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多次获得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2009年我被评为遂宁市首届“名教师”;正是对书的钟情,邓尚福一家人都对书有了感情,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他的妻子喜欢读书,儿子也迷恋上了读书。
“信息化家谱” 创新“家”文化
今天,炎黄子孙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华人超过5500万。每年大批华人不辞艰辛,来到中国祭拜祖先。中国人的这种寻根追祖情结,不能不说与延续数千年的家谱有关。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现代人续编的家谱,吸取了历史上编制家谱的精华、弃其糟粕,将每人的世系、生卒年月、学历、专业、经历、婚姻、成就、照片、地址等都记载下来,还配上反映重要人物及事件的短文,将家谱记载的内容加以了发展,成为家族中维系血缘关系及记载家族历史的珍贵人文材料,代代下传。
近年网络更为分布世界各地的族人提供了快捷、方便的联络手段。“数字家谱”的出现;“姓氏网站”的不断诞生;家谱在网上的“动态更新”和在网上浏览家谱已成为新时尚。用计算机网络汇总“炎黄子孙的脉络”就有了可能。近数十年中,因族内人员迁移频繁,往往连络疏远。几千年家谱形成的记载,目前正处在青黄不接时期,一旦中断,则无法补救。续编和衔接即将中断的家谱,实为当代人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的事。
声明:来源于中国文明网 家谱国际整理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