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以“黄帝故里和姓氏文化”为核心,打造“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

以“黄帝故里和姓氏文化”为核心,打造“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

以“黄帝故里和姓氏文化”为核心,打造“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2023年以来,郑州市政协分别就把“以‘四地’支撑全国重地,建设‘文化强市’”“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内容开展了专题议政,并形成了专题议政报告。今天起

2023年以来,郑州市政协分别就把“以‘四地’支撑全国重地,建设‘文化强市’”“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内容开展了专题议政,并形成了专题议政报告。今天起,我们就报告成果进行公布。其中“以‘四地’支撑全国重地,建设‘文化强市’”形成了“1+4”共5个报告,将逐一公布。

位居“天地之中”的郑州,历史厚重、文化灿烂,将郑州建设成为“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是对郑州文化资源的科学分析、高度概括的精准定位。

历史姓成的名人_成姓历史名人_名人姓历史成语大全

王一博/图

在此基础上,将郑州打造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是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践行“第二个结合”,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支撑。这其中,“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是郑州文化吸引全球华人寻根拜祖的关键所在。

要探寻郑州作为“寻根之地”的独特优势

(一)寻根文化优势明显

1.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叫响全球。新郑作为黄帝故里,具有五大优势。

一是传统文献的主流性。历代方志均明确记载,新郑为“有熊氏之墟”。《史记》:“黄帝居轩辕之丘。”《史记》“集解”:谯周曰“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今本竹书纪年》: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从晋代开始,新郑作为“黄帝都有熊”之所在,在文献中成为主流观点,在黄帝相关的故里故都的记载上,较早给予明确的肯定,也是极为少见的。

成姓历史名人_名人姓历史成语大全_历史姓成的名人

周甬/图

二是史迹文物的丰富性。依志书记载“有熊之墟”、“轩辕之墟”在县城,县城内有“轩辕祠”及相关碑刻。新郑境内遗存有洪堤、轩辕避暑洞、黄帝御花园、黄帝饮马泉、轩辕庙、轩辕宫,以及力牧台、大鸿山、风后城等。同时,郑州还是“岐黄中医药文化根脉之地”,发现与岐黄中医药文化有关的遗址、胜迹、地名、山川、庙宇约百十余处,是四大中医经典之首《黄帝内经》思想形成诞生的地方。

三是巨石岩画的独有性。在新郑、新密交汇处的具茨山发现有大量的岩画和岩刻,其抽象性的符号,与上古传说中的卦类符号相类似,文献中有黄帝史臣“仓颉造字”的传说,反映这类岩刻应与特定记事有关。

四是考古发现的参照性。除大河村遗址之外,还发现有西山遗址、唐户遗址、洪府遗址、人和寨遗址、官庄遗址、古城遗址、高坡岩遗址等10余处,反映了与黄帝时代相对应的仰韶文化的发达。

五是专家论证的权威性。1992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主办的“炎黄文化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新郑举行,明确得出了“黄帝生于轩辕之丘,都有熊,其地望在新郑县的记载是可信的”结论;1998年,中国古都学会在新郑举办了第 15届年会,与会专家从历史文献记载、考古学文化、姓氏起源等方面,论证以河南新郑一带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应是黄帝族的起源地、发迹地、建都地和古代文明的肇始之地。

2.寻根网络已初现成效。疫情之后三年的“网上拜祖平台”更是全球华人隔空祝福的有效互动载体,是目前全国网上拜祖的第一平台。同时,郑州寻根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除了新郑黄帝故里这一最大的寻根优势之外,还有四大寻根优势已在海外产生影响或有潜在开发价值。

历史姓成的名人_成姓历史名人_名人姓历史成语大全

王秀清/图

一是上古人文优势。如伏羲山、洛汭为代表“万姓同源”优势,岐伯为代表的中医鼻祖,祝融为祖的祝姓寻祖,方雷氏为代表的方姓与雷姓寻根,上古高士许由为祖的许姓寻根等。

二是三代文化优势。如以大禹为祖的夏、姒、禹、梅、娄、侯、区、费、杞、曾、窦、余、欧等姓;以商朝为代表的汤、商、武、丁、殷等姓;周朝在郑州主要是管、祭、郑、韩等国,有管、蔡、郑、巩、郭、冯、京等姓。

三是郡望堂号优势。郡望堂号反映的是中古时期姓氏家族的繁盛,中古时郑州为荥阳郡,荥阳郡的著名望族有郑氏、潘氏、毛氏等。

四是历史名人优势。姓氏寻根离不开名人,尤其是名人墓葬。郑州有大禹、管仲、子产、列子、苏秦、服虔、潘岳、白居易、杜甫、李商隐、刘禹锡、柴荣、李诫、欧阳修、许衡、郭守敬、千万里、史可法、高拱等,可为炎黄子孙寻根提供重要支撑。

(二)大典巨塑影响深远

1.拜祖大典盛况空前。东汉永平年间建轩辕祠,开启了新郑祭拜黄帝的传统。无论是轩辕祠,还是轩辕庙,均传承了民间在上巳日拜祖的习风,而近年来,“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拜轩辕”成为国人的共识。从20世纪90年代,新郑市连续举办了多届的炎黄文化旅游节,自2006年开始,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由省级主办以来,已成为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盛世国典”。

一是大典盛邀国家领导人参加,包括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与全国政协副主席,敬献花蓝或宣读拜祖文。

二是邀请港澳台与海外华人知名人士,尤其是连战、郁慕明等台湾政要,社会各界的代表参加全球大典。

历史姓成的名人_成姓历史名人_名人姓历史成语大全

马健/图

三是大典盛况在央视、凤凰卫视直播,网络全网进行同步直播,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四是2008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九项仪程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尤其是同步进行的名人荟萃的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构成了大典的完整系统性。今年的国内“梅花奖”艺术名家“拜大典、看大戏”国粹名剧表演更为大典举办增色。

五是大典在全球五大洲已产生初步影响,每年“三月三”前夕,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以及台湾、澳门等地都会形成“同像同主题同拜黄帝”的全球互动。

六是大典吸引大量海内外华人企业家参会,他们体验了郑州的人文环境,主动寻求合作,签约经贸项目,极大推动了郑州的对外开放,推动郑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七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正由中原文化符号、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项目的聚集。《黄帝千古情》大型演艺活动落地,电影《轩辕大帝》、豫剧《轩辕大帝》先后公映。

八是通过大典,郑州市形成了“人人参与大典、服务大典、奉献大典”的办典氛围,黄帝文化和黄帝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社会风尚明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2.炎黄巨塑庄重震憾。在郑州市区西北的黄河游览区内向阳山上,依山就势修建而成通体高达106米的炎黄二帝头像巨塑,塑像以山为体,山像合一,创意独特,造型刚健,展现了中华人文始祖炎黄二帝的意志坚定、刚健有力、不屈不挠的品格与精神。该巨塑从1986年进行项目论证,2007年正式峻工,得到海内外的广泛认同。

名人姓历史成语大全_成姓历史名人_历史姓成的名人

王秀清/图

像前的炎黄广场面积达 15万平方米,高达6米的炎黄巨鼎,占地面积 8100平方米的纪念坛,栩栩如生的中华名人群雕,以及缓缓流淌的中华母亲黄河,构成了独有的炎黄二帝与黄河合而为一、最具中华民族“根文化”象征的壮丽景象。

(三)门户优势得天独厚

郑州是交通要冲,早在武王伐纣时这里就形成了以虎牢关—玉门渡(氾水渡)的东西南北的枢纽地位,楚汉战争时荥阳(古荥)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枢纽城市。近代铁路的贯通,更加强化了郑州的区位优势。随着郑渝高铁的开通,郑州成为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网的中心枢纽。

依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优势,郑州成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城市、中国空中丝绸之路的节点型城布,“铁、公、机”三网联合的现代综合交通和立体交通城市。郑州依托河南“大交通、大枢纽”的优越地位,构建了内地独有的航空港区,不仅走出了独特的发展路径,郑州也跃升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

成姓历史名人_名人姓历史成语大全_历史姓成的名人

马健/图

新郑市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航空港区的所在地,是郑州的门户,是郑州区位优势与文化优势的集中代表,也是经济实力最强、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县级城市,新郑理应在郑州文化传承发展,尤其是“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定位中干大事、担大责、出大力。

要理清郑州作为“寻根之地”的发展思路

(一)明确一大目标: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提质升级

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以及“两个结合”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刻涵义。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和新时代的新文化”的指示精神,以及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七个着力”的重要指示,对标安伟书记提出的“四地一重地”建设标准,在坚持“三同三和”主题的基础上,对拜祖大典进行守正创新。

一是力争拜祖大典上升为“国拜”。大典升格“国拜”是各级领导的心之所念,也是千万郑州人民的殷切期盼。应当积极谋划,写好黄帝文化与时代精神相合的大文章,提升拜祖大典在社会各级和海内外的大影响,打好理论支撑牌、上层影响牌,筑牢拜祖大典升格“国拜”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在拜祖大典期间,除了举行拜祖大典活动之外,探索实施黄帝文化周活动,建议增加“梅花奖”艺术家拜祖大典戏剧晚会、首届郑州岐黄·中医药发展论坛、民族大联欢等活动。一是组织“梅花奖”艺术家拜祖大典戏剧晚会,邀请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艺术名家团队在拜祖大典典礼圆满成功后,向大典嘉宾和社会各界奉上一台大戏,丰富大典的文化内涵和时代魅力;二是民族大联欢活动,组织安排外地重要嘉宾在郑参观河南博物院、黄河文化公园,观看《黄帝千古情》和戏剧晚会,充分利用“民族大联欢”品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增强大典的文化影响力,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示范基地。三是中医药发展论坛,围绕“弘扬岐黄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展开主旨演讲和分论坛,大力弘扬黄帝内经文化及岐黄文化的深刻内涵、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

成姓历史名人_名人姓历史成语大全_历史姓成的名人

马健/图

同时,优化网上拜祖平台,结合当下AI、VR、AR等新技术,简化操作流程,增加用户互动,及早上线造势,增强平台粘度,保持平台热度,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度和互动性。继续支持在我国大湾区、台湾地区和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地举办“同时同像同主题同拜黄帝”活动,派员参加美国等地活动,扩大境外拜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引入凤凰卫视参与统筹境外拜祖活动和宣传,利用凤凰卫视在全球的记者站进行海外传播。各地主办单位在符合政策情况下,适度扩大规模,提升参与拜祖的嘉宾规格和质量,力争嘉宾的广泛代表性和影响。

二是力争黄帝故里园区创成5A级景区。拜祖大典升格举办,既需要硬件提档升级,也需要软件提质增效。由于前期申报国家级文化项目准备不足,为推动园区项目尽快启动,在项目申报上,将黄帝故里园区包装为城改项目,建设资金只能以借债的方式融资,导致资金筹措难、园区建设速度得不到保障等现象。建议对正在进行的黄帝故里园区(改扩建)工程,省市要有个定位,即“建设黄帝故里园区,是文明大省河南建设的基础工程,是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四地一重地”标志性文化工程,要举省市县三级之力高质量建设,持续加强对黄帝故里园区建设的指导推动。

当前,郑州只有少林寺一个5A级景区,把黄帝故里园区打造为5A景区很有必要。建议将现有的黄帝故里园区扩大为黄帝故里文化传承发展试验区,整合具茨山岩画公园、风后岭、始祖庙、郑韩古城、车马坑、南街古巷、轩辕湖、洧水公园、接旨胡同、老县衙等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传承创新打造中华姓氏林、中华姓氏古镇、《黄帝内经》中医药文化体验园等新建文化项目,有效推动黄帝故里文化传承发展试验区的建设质量和建设规模,力争把黄帝故里园区创成国家5A级景区,助力拜祖大典升格。

在抓好园区硬件工程拾遗补缺、验收整改的同时,当务之急是尽快实质性启动黄帝故里园区内“两馆”——黄帝文化纪念馆、中华姓氏文化馆的展陈工作,研究确定展陈方案,争取在2024年建国75周年前的9月份,也就是总书记提出“黄河战略”5周年之际,“两馆”展陈能够面向全球华人正式推出,体现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为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建设文化强市树立精品“样板”。

建议黄帝文化纪念馆展陈以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为主题创造性打造五个展馆,重点阐释好“五大关系”:黄帝与三皇五帝之间的关系、黄帝与黄河之间的关系、黄帝与“中”文化和邦国之间的关系、拜祖大典及当下的关系、黄帝精神与新时代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以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为引领,进行科技考古和考古科技的科技赋能,充分运用现代数字科技和游戏互动场景,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式、交互式中切身感受黄帝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建议中华姓氏文化馆展陈以姓氏的起源、迁移、发展和古今姓氏名人为主线,呈现史料清晰、脉络完整、学界认证、大众接受的姓氏起源图谱。让前来拜祖的中华儿女都能找到自己姓氏的起源、家风家训、郡望堂号和姓氏迁移脉络,以及自己姓氏的历史与当代名人,唤醒最古老、最深沉的血脉记忆,充分彰显姓氏根亲文化是河南独具特色的优势文化资源,是凝聚全球华人强有力的纽带和桥梁,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重要载体。

三是拜祖活动要“火”起来。将“集中拜”与“日常拜”结合起来,利用“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以及中秋、春节、二十四节气等传统节日,筹划相关活动,邀请民俗、礼制专家,研发更多适合各类群体、各个时节、各种要求的“民拜”礼仪,按规制设置6分钟、9分钟、15分钟的拜祖小典礼,体现庄严性、神圣感,让“高大上”的拜祖大典成为接地气、有人气、焕生机的新民俗,引导带动群众观礼。

历史姓成的名人_成姓历史名人_名人姓历史成语大全

马健/图

把握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趋势,让民间拜祖“火起来”,让“我在新郑拜黄帝”成为最时尚的口号,要将“月拜”“周拜”“每月初一、十五拜祖”等庄严拜祖仪式,成为游客祈福纳祥的体验项目。将“我在黄帝面前许个愿”,成为每一位到河南旅游者的必要选择。所有来郑考察的官方代表团,以及“团客”要将到新郑拜黄帝作为我省文旅融合的首选项目。

四是管理体制要“强”起来。近年来,全国各地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其宣传规模、组织形式、举办规格、活动规模也迎头赶上,升格之路任重道远。当前在推动拜祖大典升格国拜和园区的日常管理方面,新郑目前设有黄帝故里景区管委会,但是在组织力量、领导配备方面近年来一直存在缺职缺位现象,建议将现有的资源作为寻根的核心资源,将现有的黄帝故里景区管委会、具茨山森林公园管委会、新郑市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秘书处统一整合在试验区内,形成市县联动,进一步提升管理体制规格,提升管理水平。

(二)深挖两大内涵:黄帝姓氏文化与《黄帝内经》文化

依托厚重的黄帝文化,拓展黄帝姓氏文化和《黄帝内经》中医药文化两大领域,围绕中医药文化体验与各自的姓氏做文章,使每个人在黄帝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关注点和兴奋点。

一是深挖黄帝姓氏文化,将姓氏寻根与拜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组织黄帝文化专家、姓氏研究专家,加强研究、寻根溯源、强化论证,在现有姓氏图谱、姓氏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姓氏起源、发展和变化,形成史料清晰、脉络完整、学界认证、大众接受的姓氏起源图谱。以中华祖祠、中华姓氏古镇、中华姓氏林为核心,以姓氏寻根拜祖活动为载体,以姓氏图腾研究为方向,引导前来拜祖的中华儿女都能在中华姓氏文化园区中找到自己姓氏的起源、家风家训、郡望堂号和姓氏迁移脉络,唤醒最古老、最深沉的血脉记忆,形成新的姓氏寻根热潮。

二是深挖《黄帝内经》文化和岐黄文化,将中医康养与黄帝故里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探寻挖掘黄帝、岐伯活动轨迹及历史遗存地,加强保护展示工作,为中医药寻根打造坚实载体;加强《黄帝内经》各版本搜集工作,强化《黄帝内经》文化研究、发掘和完善,提前做好《黄帝内经》纪念馆的展陈设计;进一步做好中医药之根的宣传造势,举办各类中医药研讨、授课活动,吸引全国范围内知名中医专家到新郑坐馆、授课,与国内顶尖的中医学院加强沟通联系,组织师生与专家共同研学。总之,以中医康养、生命健康研究和中医研学等为抓手,打造集中医药文化教育宣传、康养度假、生物科技、民俗体验、康复理疗、中草药种植为一体的中医药寻根之地。

(三)激活一大文化景观:黄河岸边的炎黄巨塑

李新华/图

炎黄巨塑像距离黄帝故里过远,无论在游客心理上、还是旅游线路选择上,难以与新郑拜祖寻根核心区形成互动和联系。要激活这一文化景观,每年9月份在黄河风景名胜区举办“黄河纪念活动”,将恭拜母亲河与炎黄二帝纪念活动、“黄河战略”纪念活动结合起来,协调文旅部门在对外宣传、旅游线路指导方面,与黄帝故里紧密相连,激活炎黄巨塑这一大文化景观,为寻根之地建设增添助力。

(四)整合四条文化寻根链条

开展寻根之地建设,应从全市整合上古人文、三代文化、郡望堂号、历史名人等“四大文化链条”,叫响黄帝故里这一文化龙头,整合“四大文化链条”,为“寻根之地”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整合人文始祖链条。首先将伏羲、黄帝、炎帝、嫘祖、岐伯、方雷、祝融、许由、大禹等在郑州市域内的人文始祖活动遗址进行保护、开发,把新郑境内的少典墓、华阳古国、黄帝饮马泉和黄帝行宫等景点,以及新密黄帝宫,进行串珠成线。做强做大“根”文创,大力发展黄帝文化创意、黄帝动漫影视等产业,让黄帝文化成为更多跨行业品牌、机构的人文始祖文旅融合链条。同时,与陕西黄帝陵、浙江缙云黄帝仙宫、周口伏羲太昊陵等地加强联动,联手共建中华人文始祖圣地联盟,共同交流寻根文化、开展寻根文化基础性研究。

二是整合三代文化中姓氏祖根地链条。以登封大禹相关遗存为代表的禹、夏、梅、娄、侯、曾姓等寻根地;以郑州商城和小双桥隞都为代表的商、汤、丁、殷姓等寻根圣地;以新郑郑韩故城、苑陵城为代表,建设郑、韩、何、都、苑姓等寻根地;郑州管城、祭城为代表,建设管、蔡姓寻根地;以登封箕山许由为代表,建设许姓寻根地。

三是整合荥阳郡姓氏望族资源。打造姓氏郡望堂号寻根地。建设郑、冯、潘、毛等寻根地;在巩义建设“中华归心塔”,吸引“根在河洛”的客家人到巩义寻根。

四是整合打造历史名人链条。加强大禹故里、杜甫故里、白居易故里、李诫故里、高拱故里、子产墓、柴荣墓、陈氏三宰相墓、欧阳修墓等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探寻郑国、韩非、张良的故迹遗存;对郑州列子祠、中牟潘岳墓、登封陈胜故里与郭守敬观星台、巩义杜甫故里、荥阳李商隐墓与刘禹锡墓等遗存,加强保护、发掘、传承和弘扬,吸引各行业领域、文化阶层的游客拜谒瞻仰,逐步扩大郑州作为全国“寻根之地”的影响力。

要明确郑州作为“寻根之地”的核心支撑

(一)建议筹建黄帝文化研究院

建议在黄帝文化研究会的基础上筹建黄帝文化研究院,深入研究黄帝文化的学术内涵与当代价值,为黄帝文化的交流互鉴与全面深入挖掘提供理论支撑,努力打造黄帝文化高端研究平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委托研究院、联系专家共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做好成果转化。

(二)建议筹备黄帝文化干部学院

深刻认识“两个结合”中黄帝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根”“魂”价值,在全国率先创建以黄帝文化为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干部学院,争取省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支持,把黄帝文化干部学院和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一样,纳入到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之中。

(三)建议建设“中华姓氏古镇”

该古镇以姓氏文化为主线,以沉浸体验姓氏文化为特点,镇内可以开设张府大院、王府大院、李府大院、赵府大院、习府大院、毛府大院、邓府大院、江府大院、胡府大院等。每个大院内陈列有该姓氏的起源、祠堂、名人以及相关的餐饮。

大院里有关于姓氏历史古籍,名人名家、宣传片介绍和寻根祭祖仪程,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移动化、全沉浸、交互式的姓氏祠堂,开发独具本性特色的文创展示。

通过姓氏作为牵引,餐饮和民俗作为支撑,一个大院,一种风格,由政府牵头建设管理,和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资建设。

中华姓氏古镇建成后,每周都有一个姓氏的全球性寻根祭祖活动,以此吸引相关的姓氏到这里来参与和体验。姓氏大院可以分期建设,建设方案全国网上征集讨论,形成传播热点,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推出一个,使全球的姓氏寻根问祖文化活动具有区域凝聚力和传承性,带动其他姓氏大院的建设和根亲活动的举办,确保每一个姓氏大院都“活起来”“火起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姓氏力量作出“郑州探索”,履行“郑州担当”。以此打造一个全国最大、与拜祖大典深度融合互动、集根亲拜祖、姓氏、餐饮民宿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古镇。

(四)建议建设“中华姓氏林”

借鉴全国几个拜祖圣地的一些亮点和每年植树节的惯例,拜祖大典礼成后,国家领导人、省市领导和全球嘉宾分区集体乘车,到黄帝故里姓氏林,共同种下自己的姓氏树。姓氏树上可以挂上祈福牌。同时对祈福牌进行数字化管理,形成数据资料库。扫二维码,就可以看到嘉宾的名字、职务、年龄、详细简历等信息。嘉宾也可以通过数据资料库进行准确定位,在最短时间找到自己的姓氏树。

(五)建议设立具茨山岩画文化公园

具茨山岩画对黄帝故里文化的确认有重大的支撑意义,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建议在当地设立岩画文化公园,对所有岩画进行登记、标牌和拍照,增设监控系统,成立专门的管理队伍,采取定期开放的方式,加强岩画的保护和利用。

(六)建议设立《黄帝内经》中医药文化体验园

岐黄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作为岐黄文化的发源地、《黄帝内经》思想的形成地、“岐黄文化发祥圣地”,建议深挖《黄帝内经》中医药文化内涵,探寻中医药文化之源,在适当地点选址建设《黄帝内经》体验园。在体验园内,规划建设《黄帝内经》纪念馆、中医药研究院、国医大讲堂、中医养生苑、国医堂等,增设医养、药养设施,融入中草药种植,打造集中医药科普研学、康养疗养、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的中医药康养、修养体验文化胜地,实现“一园一中医产业集群”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文化园内建设《黄帝内经》纪念馆,收藏、陈列、展示各时期不同版本的黄帝内经,以医馆结合的方式,邀请中医名家定期现场诊疗,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

(来源 郑在协商 作者 郑州市政协“四地一重地”建设第一课题研究小组)

上一篇: 搜索资讯页
下一篇: 中国历史上一直兴盛至今的五大姓氏,你在不在其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