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省会在哪?当然在被戏称为“我国最大村庄”的石家庄了。实际上在清朝,作为河北省前身的直隶,省会并不在石家庄,而在保定。现在的保定市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市辖区5个,县15个,县级市4个。保定的下辖县市出名的很多,如易县、涞水、高碑店、涿州、徐水、高阳、安国、满城、望都、定州、阜平,以及现在大名鼎鼎的雄安新区。
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是中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也是戏曲之乡、游泳之乡、“长寿之城”,因体育冠军辈出,又称“冠军之城”。2017年,保定市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当然保定市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尤其在中国近现代,也涌现了一大批能人志士,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保定市近现代史最为知名的六大名人,你都知道哪位呢?
第一位:师昌绪
师昌绪(1918年11月15日—2014年11月10日),中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918年11月15日生于河北省徐水县(现保定市徐水区)。1941年,考入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2年在美国欧特丹大学获冶金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3年,积极参与争取回国的斗争。1955年回国。1957年,被任命为高温合金研究组的负责人,兼任合金钢研究室主任。1982年创办并兼任中科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2014年11月10日,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
第二位:佟麟阁
佟麟阁(1892年10月29日—1937年7月28日),汉族/满族,原名佟凌阁(因牺牲后报纸误写为“麟阁”,此后就沿用了下来),字捷三,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先后隶属北京政府、国民军、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高级将领之一。
193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驻守平津一带。卢沟桥事变后,他率部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军。7月28日,在北平城外南苑的第29军司令部遭受猛烈攻击。他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29军拼死抗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其退下,他执意不肯,仍率部激战,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193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他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南沟沿改名为佟麟阁路,以示纪念。2014年9月,佟麟阁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第三位:胡德林
胡德林(1917年~1941年9月25日),狼牙山五壮士之一。保定市容城县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战士。1941年9月25日,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在狼牙山壮烈牺牲。狼牙山五壮士精神成为中国人民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象征。
第四位:葛振林
葛振林(1917年—2005年3月21日),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1937年参加革命,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县的“反扫荡”战斗中,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当手榴弹扔光,子弹全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被山腰上的树挂住。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他们的英勇事迹被收录进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22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6课与语文BS版小学12课。
第五位:铁凝
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主要著作:《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亦有小说在香港和台湾出版。现任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第六位:李殿冰
李殿冰,河北省曲阳县尖地角村人,全国著名民兵战斗英雄 。1913年出生,1938年入党。在1941年到1943年的反“扫荡”中,他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立大功3次。1944年,被晋察冀边区授予“神枪手”和“太行勇士”称号。1982年7月病逝。李殿冰是中国民兵著名战斗英雄。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矢志革命,对党忠诚,他常说:“为了革命的胜利,掉脑袋也不怕。”李殿冰在抗日战争时期任河北省曲阳县尖地角村党支部书记、民兵队长和联村民兵中队长。1943年9月,日伪军集结4万余人,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在3个多月的反“扫荡”作战中,他率领民兵游击组作战27次,共毙伤日伪军267人。1944年2月,李殿冰被晋察冀边区政府授予“神枪手”和“二等战斗英雄”称号,赠予“太行勇士”匾额。在作战间隙,他积极组织民兵开荒生产,被抗日民主政府评为“劳动英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