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九年级下学期和中考复习:《儒林外史》之人物分析

九年级下学期和中考复习:《儒林外史》之人物分析

九年级下学期和中考复习:《儒林外史》之人物分析易考人物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最新考题

范进的原型人物是什么_范进是真实历史人物吗_范进的真实水平

这学期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实在至关重要,初中阶段进入最后冲刺,学习任务之急迫不言而喻,而偏偏这一学期又有一部要点满满而又难读的名著《儒林外史》。

因此,螺蛳君为开学的九年级下册同学们准备了这个名著中最常考的几个人物形象,通过人物概述,人物性格分析,以及最新考题,来看看如何掌握这类人物分析的知识点。

典型人物分析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加以艺术的锤炼,使之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在此时,吴敬梓笔下的人物形象已经不等同于生活中的人物原型,而是成为了一个艺术形象。

在人物塑造上,《儒林外史》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作者塑造人物形象以真实为最高原则,即按照人物所处的特定情景,写得符合真情实理。就是反面人物也常有可取之处,而不是脸谱式描绘。

王冕

概述: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人物性格特征:聪明好学、自食其力、不慕富贵名利,磊落潇洒。

周进

概述: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人物性格特征:迷信经典、痴迷科举,为了功名卑躬屈节,没有尊严

范进

概述: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闹剧。

人物性格特征:热衷功名,懦弱麻木,迂腐无能,虚伪奸诈

严监生

概述:清雍正朝规定,秀才中凛生,凛生被选入国子学称贡生,次于凛生、凛生选入国子学成为监生,而且当时一些未能入府、州、县学而欲考举人者,可以出资捐一监生资格参加乡试,或直接出钱捐一监生。

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说的是什么,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人物性格特征:贪婪、爱财如命、胆小有钱

严贡生

概述: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这类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严贡生也是因为自己是个贡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入监者一般要求“学行端庄,文理悠长”,但是在作者笔下的严贡生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严贡生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回中,范进在服丧期被张静斋劝说一同前去汤知县那里“打秋风”,刚到高要县坐定准备喝些茶水,严贡生便进来搭汕,当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见汤知县时,便开始称自己与汤知县是老相熟,又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人物性格特征:虚伪贪婪、巧取豪夺,蛮横霸道,十足的衣冠禽兽

匡超人

概述: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

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人物性格特征:前期质朴孝顺,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刻苦上进;后来贪图功名,不顾德行,虚伪

自私,卖友求荣,忘恩负义。

杜少卿

概述:杜少卿虽然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污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份。

他蔑视科举,瞧不起功名富贵,第三十二回他说:“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当臧蓼斋对他说出补了廪就可以坐堂、洒签、打人时,他笑骂说:“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李巡抚荐举他入京做官,他用手帕包了头装病不去。有人要同他去会知县,他说:“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么!”

这些言行,与《儒林外史》上追名逐利的风气恰成鲜明的对照。

人物性格特征:作者比照自己刻画的人物,轻财好义,生性豁达,洁身自好,追求自由。

考题巩固

第一题

(2021•金牛区模拟)鲁迅先生评论《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下面哪个人物的刻画没有体现这一特点?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A.周进撞号板受捐

C.杜少卿装病辞召

B.严监生临死伸指

D.王玉辉劝女殉夫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及详细解析

【解析】A.周进中举前撞号板,悲伤得要寻死,这一细节讽刺了周进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作者通过周进发迹前后士人群体对他的态度变化,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整个封建道德的虚伪。

B.严监生弥留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咽了气.这些细节用夸张手法讽刺了严监生吝啬到极致的性格特点,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揭示出了当时人性泯灭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C.杜少卿装病辞召是鄙弃举业功名,杜少卿是小说中少有的真儒士,他淡泊名利。

D.在小说中王玉辉不阻拦、甚至还鼓励女儿殉夫,这样忍心,实在可恨。然而他却是真心诚意地认为自己在做着符合圣贤之道的好事,所以在他看来,骂他呆的妻子才是呆子,不懂圣贤之道的呆子,和那些需要他做乡约书开启心智的“愚民”一样。信念的坚定支撑着他在内心深处亲情与礼教的争斗中,始终自觉地维护礼教,而决不肯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制度的不合情、不合理,更不肯提出一丝一毫的质疑。这种真心诚意的执迷不悟,是最让人生气却无奈的事。“死的好!死的好!”的仰天大笑,与其以礼教维护者的人性异化来解释;莫若理解为苍白的礼教面对鲜活的人性时显露的色厉内荏,以及为了掩饰这种色厉内荏而不得不做的自我说服与掩饰。

【答案】C

第二题

(2021秋•岳麓区校级期末)阅读以下选段,回答问题:

【甲】匡超人想,别的都不打紧,忙进房去抢了一床被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把两只手搂得紧紧的,且不顾母亲,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处坐着。又飞跑进来,一把拉了嫂子,指与他门外走。又把母亲扶了,背在身上。才得出门,那时火已到门口,几乎没有出路,匡超人道:“好了!父母都救出来了!”(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

【乙】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请了丈人、丈母来劝。丈母也不肯。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女儿拗不过,方才允了。(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丙】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儒林外史》中的匡超人是吴敬梓用最深沉的感情写出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请根据以上选段,结合原著相关情节,说说匡超人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及详细解析

【解析】

【甲】文讲匡超人在火灾中奋力救父母,看出他是一个对父母孝顺的善良的人。

【乙】【丙】文中写匡超人做官后,变成对妻子冷漠蛮横对朋友虚伪圆滑的市侩小人。作者意在通过其遭遇讽刺作者所处时代的士林阶层攀龙附凤、追名逐利、嫌贫爱富的风气对青年士子精神生命的毁灭,以及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答案】

匡超人由一个孝顺善良的人变成了虚伪圆滑的市侩小人,讽刺作者所处时代的士林阶层攀龙附凤、追名逐利、嫌贫爱富的风气对青年士子精神生命的毁灭,以及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第三题

(2021秋•射阳县校级月考)名著阅读。

语段一:A对匡超人说:“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不要说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馆、作幕,都不是个了局。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古语道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语段二:B将钥匙开了箱子,取出一方云片糕来,约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剥着吃了几片,将肚子揉着,放了两个大屁,登时好了。剩下几片云片糕,阁在后鹅口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那掌舵驾长害馋痨,左手扶着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在嘴里了。B只作不看见。

语段一中A为“举业”空耗终生,反而一再热心宣扬“科举”,是一个被科举制度异化的读书人,极富讽刺意味。而中举的读书人如范进、周进,两人身上也尽显讽刺艺术。

请你从中选一人,结合原著情节说明作者是怎样使用夸张或对比进行讽刺的。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及详细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此题可任选一人,结合故事情节和小说主旨,从夸张或对比等手法的角度分析小说的讽刺艺术。

【答案】

示例一:范进中举前的落魄,与中举后奉承巴结者接踵而至形成对比,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范进得知中举时发疯的行为,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示例二:周进已经六十多岁,却依然还是个童生,落魄受尽冷眼,中举后中进士,做御史,做学道,一路升到国子监司业,可谓春风得意一帆风顺,两者形成对比,其中用夸张的手法刻画其头撞号板寻死的情形。作者通过周进发迹前后士人群体对他的态度变化,批判了整个士人阶层和市民社会。

范进是真实历史人物吗_范进的真实水平_范进的原型人物是什么

上一篇: 全椒历史人物介绍
下一篇: 百家姓 姬姓起源 姬姓来源.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