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姓柯的人什么来历?

姓柯的人什么来历?

姓柯的人什么来历?姓柯的人什么来历? ①、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黄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孙吴国国王名叫相,因与诸侯会盟柯山,故号柯相。吴国柯卢是柯相的曾孙。他的后代遂以

姓柯的人什么来历?

①、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黄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孙吴国国王名叫相,因与诸侯会盟柯山,故号柯相。吴国柯卢是柯相的曾孙。他的后代遂以"柯"字承接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②、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为姜子牙的嫡系子孙,源出齐国。 ③、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后世子孙称柯氏。 ④、古代羌族、鲜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后代子孙亦称柯氏。 在当代的中国:姓氏柯主要在福建泉州一代,台湾一代。 概述 吴国公子之后 柯氏称盛南方 柯氏出身于古时的吴国,这可以从《广韵》一书中找到证据,该书是这样说的:“吴公子柯卢之后。”柯性既然是吴国公子柯卢之后,则他们在南方各地源远流长,自然不在话下。 不过,柯氏并非仅仅只有源自吴国的这一支。另外,姜太公的后裔,以及历史上许多被中华文化所同化的外族的后代,也都有以柯为姓的。《路史》上所说的“齐太公后有柯氏”;《姓氏考略》上所记载的“姜及鲜卑俱有柯姓”,以及《魏书官氏志础所指出的:“柯拔氏改为柯姓”等等文献,正是柯氏家族组织庞大情形的最佳说明。 柯姓的称盛于南方各地,从历史上的柯氏名人录,更加一目了然。最显著的例子,是早在1100年前的唐昭宗天复年间,就有一位闽籍人士柯崇,以卓越的才华而被朝廷任为太子校书,光宗耀祖。 柯姓之历史名人:柯述。 是宋神宗嘉¤年间以治行而见称的名臣,曾经高官至朝议大夫及龙图阁直学士。

古代姓史的名人有谁,姓柯的呢

明末名将史可法 元代书画家柯九思

求采纳

历央上柯姓名人

柯澄,唐代画家。

柯芝,宋代书法家。

柯丹丘,元曲作家。还有一些柯姓名人参与过一些著作的编写工作。

例如,柯呈参加过永乐大典的遍注工作。

柯维骐编写的宋史新篇。

在中国的哪个地方居住姓柯的人最多?

1柯氏祖籍及迁徙路线图 柯氏祖籍及迁徙路线图柯氏祖籍及迁徙路线图

一、姓源

柯姓始祖,为周文王大伯父泰伯的后裔,吴公子柯卢的子孙。「史记」有载:吴国传自周文王大伯父泰伯。「广韵」指出:柯氏,吴国公子柯卢之后。另外「路史」述称:齐太公其后有柯氏。「姓氏考略」有谓:羌及鲜卑俱有柯姓。「魏书」记叙:柯拔氏改为柯姓。据上所说,柯姓除泰伯一系外,尚有异族加入。

柯姓寻源从古公起,古公(即太王),源出后稷,有三子,长泰伯、次仲 雍、后尊为虞仲,三季历,后尊为王季。王季生昌(即王文),昌生来有圣瑞,泰伯和虞仲体会古公之意要立王季,然后传昌,于是乘古公病,借口采药,奔到荆蛮之地,断发文身,这便是孔夫子所赞的「三让高风」。

泰伯兄弟奔到荆蛮,自号句吴,(据后世考证,是在今江苏省无锡的梅里),荆蛮感念他们的义行,从而归附者有一千多家,因此立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仲雍立,是为虞仲。虞仲卒,子简季立,简季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这时周武王克殷,分封功臣宗室,搜寻太伯虞仲后裔,得到周章,此时周章已是句吴国君,照样封他。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柯相卒,子疆鸠夷立。疆鸠夷卒,子余桥疑吾立。余桥疑吾卒,子柯卢立,其后始以名为姓,这就是柯姓的始祖。柯姓堂号「济阳」,晋置郡,在今山东省荷泽、定陶、濮县、城武、曹县、钜野各县。

二、播迁

源自三千年前吴国公族的柯氏,初期蕃衍于故国所在地的江浙一带,然后,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向四面八方发展,尤其在地利优越条件下,向南播迁的最多,所以成为南方各地,特别是福建省境内的一个名门望族。

按「漳州府志」:陈元光开漳,入闽之偏将,亦有柯姓。故知柯氏之南迁,当始于唐初。

在唐昭宗天复年间(公元九O一年),就有一位籍贯福建的柯崇,以卓越的才华被封为太子校书,扬名当世。

本省近篇:「柯蔡氏族谱」,「有南塘派亭」,指出:「唐僖宗光启二年(公元八八六年),祖自河南光州固始,从王审知入闽,而居泉之元如观西水沟巷,今呼柯厝巷即是。石晋天福元年(公元九四二年),祖讳宝公,自水沟巷分居莆阳,其仍居泉之观西者,历五世,及北宋至庆文公为泉之望族。及南渡后,家道中微,始分散播迁。」

据闽省济阳谱系谓:南宋时,有兄弟三人由河南济阳府,相率入闽,初居福州下大路风陈张勤乡,嗣后分姓分居,辟地开族,长兄入辛姓,三处入蔡姓,各分居惠安、泉州一带,次弟则入柯姓,分支泉州东门外,后再分永春诗山一带。

又台北新庄镇「柯氏族谱」有谓:先世居广信府贵溪县(江西境),始祖柯某为潮州太守,当北宋金人之乱,乃隐于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五都都良村,支派蕃衍,遍于闽南。

三、入台

台湾的柯姓,据省文献会所查悉者,是从干隆初年开始,陆续播迁分衍于台。清干隆年间有福建安溪二十八都士林乡人,入垦今台北县泰山乡大嵙村的柯厝坑。干隆十六年有柯干梁、柯献瑞居麻豆保捐北极殿斋房。干隆卅三年有柯廷第系页生,捐修凤山县北门石路。干隆三十八年闽人柯步生在今高雄县燕巢乡兴建龙角寺。干隆卅九年柯正寿,重修楠梓坑桥。嘉庆三年,有柯有成与何绩,赵良盛二八随吴沙进垦今宜兰县头城镇。道光年间,又有柯姓漳州人,到现在台北县万里乡大埤村冷水掘开垦,道光二十七年有柯福隆,入居今台南县盐水镇。...余下全文>>

百家姓有姓柯的吗

有 柯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黄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孙吴国国王名叫相,因与诸侯会盟柯山,故号柯相。吴国柯卢是柯相的曾孙。他的后代遂以"柯"字承接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2、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为姜子牙的嫡系子孙,源出齐国。

3、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后世子孙称柯氏。

4、古代羌族、鲜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后代子孙亦称柯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

"异鹊堂":异鹊的意思是奇怪的小鸟。宋朝时柯述历任淮州知府,累官朝散大夫。他曾经在漳州当辅佐的官。漳州地方荒年,他千方百计赈济灾民,亲自住到灾区。这时有两只奇怪的小鸟在他的屋梁上垒了窝。等他回到招待所,两只小鸟也跟着他。他完成任务回漳州城时,小鸟飞着追他数十里,叽叽喳喳不忍离去。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

钱塘县:秦时置县,属于会稽郡。后汉时为吴郡治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

齐 郡:西汉初年将临淄郡改为齐郡。相当今山东省临淄一带。

三、历史名人:

1。柯九思:元朝人。勤读书,能诗文,善书画。尤精画枯木、墨竹、师法宋代文同、苏轼。又善于鉴别古代钟鼎器物。元朝宫廷所藏书法名画,多由其鉴定。

2。柯维骐:明朝历史学家。专心研究宋代历史。合《宋史》、《辽史》、《金史》为一书,以宋朝为正统,附以辽、金,积20年之力撰成《宋史新编》。对元人所修宋史的错误和疏漏,多有补正。

3。柯 铁:清朝台湾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次年夏,柯铁与陈发等领导台湾中部云林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武装抗击日寇。以大平*山为根据地,多次击溃和歼灭来犯的日寇,于是大平*山有"铁国山"之称。中部各地纷纷响应,影响波及全省。抗日斗争前后坚持4年之久。

4。 宋有学者柯芝,五代时(南唐)有官吏柯昶(江西瑞昌人氏)、状元柯潜,清代有医学家柯琴、知县柯抡(被誉为"闽省第一清官")。

5。柯乔(1497—1554),字迁之,号双华,明代安徽青阳县人,民族英雄。初师李古源,后师明代大师王阳明、湛若水。嘉靖八年(1529)进士。初任行人御史,贵州道郎等职,以政绩升任湖广按察司佥事,治理沔阳大堤。沔阳地处汉江之滨,连年水患。柯乔认为“江水溺人,咎在官吏”,奏准建筑江堤。他亲自视察江汉两岸地势,勘察堤基,于重点工段督促检查,4个月筑成江堤数百里,大大减少了水患。后又建立集市,铺设浮桥,兴办学校,平雪冤狱。离任时,沔阳数千人为之送行,并以其靴帽建立生祠。 嘉靖二十四年(1545),柯乔升任福建布政司参议,按察司副使,巡海道副使,协助提督朱纨加强浙闽海防军务,抗击葡萄牙殖民者,打击海盗运私活动,并亲自领军镇守泉州、漳州等海防要地。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2月11日,葡萄牙侵略者兵船至福建宫前湾海域抛泊,并在宫前、下安等登陆,肆行奸淫掳掠。巡海道副使柯乔会同漳州知府卢璧、龙溪知县林松发兵,派一兵船伪装商船,诱敌深入伏击,共歼敌239人,其中击毙33人,俘206人(内有头目3人,汉奸1人)。后因触犯权贵,蒙冤入狱。嘉靖二十九年(1550)得释回乡。 嘉靖三十三年,朝廷察知柯乔冤情,下诏复用,是时柯乔已病逝。著《九华山诗集》二卷。

6。柯崧林,明代监察御史,柯乔之父。

7。柯应诚,生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卒年不详。时任江南刺史、后升镇国安化军节度史。...余下全文>>

柯氏祖先的起源

一、姓氏源流

柯(Kē)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以人名为氏,始成于春秋。吴国公子有个叫柯虏(卢)的后人,是吴王的儿子。他的后代就用他名字中的“柯”字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2、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为姜子牙的嫡系子孙,源出齐国。

3、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柯拔氏,入中原后改姓柯,其后世子孙称柯氏。

4、古代北方羌族、鲜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后代子孙亦称柯氏。

柯姓始祖:柯卢。柯姓始祖仲雍(即虞仲)是周武王的叔祖,与周姓吴姓蔡姓等为同一族系。周成王会诸侯于柯山,柯相仕周为大夫,同与其会,指山为姓,为柯姓得姓始祖;柯相之下第四世柯卢正式立柯为姓,是柯姓立姓始祖,柯卢为吴王的第九世子。因世居济阳郡崇德乡节孝里(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与蔡姓同称“济阳衍派”。

为什么台湾姓柯的人那么多呢? 比如柯震东,柯有伦,柯受良等等,大陆就不多见姓柯的?? 而且真的不是一... 20分

其实在台郸姓柯的人不多

在某次九把刀带柯震东去上节目(好像是小燕之夜)

小燕姐有说:“姓柯的人很少咧。”

大陆这么大 估计是姓柯的名人少吧

柯姓的姓氏名人

《中国名人大辞典》收入柯姓历代名人33名,占总名数0.07%,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198位;柯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9%,排在并列第158位;柯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4%,排在并列第222位;柯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6%,排在并列第185位。柯述,北宋朝散大夫。柯宋英,南宋梅州知州。柯应诚,生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卒年不详。时任江南刺史、后升镇国安化军节度史。柯昶(江西瑞昌人氏),五代时(南唐)官吏。柯九思,元朝人。勤读书,能诗文,善书画。尤精画枯木、墨竹,师法宋代文同、苏轼。又善于鉴别古代钟鼎器物,元朝宫廷所藏书法名画,多由其鉴定。 柯维骐,明朝历史学家。专心研究宋代历史。合《宋史》《辽史》《金史》为一书,以宋朝为正统,附以辽、金,积20年之力撰成《宋史新编》。对元人所修宋史的错误和疏漏,多有补正。柯潜(生卒年待考),字孟时,号竹岩;福建莆田人,明朝大臣。22岁中举,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状元。柯乔(1497-1554),字迁之,号双华,明代安徽青阳县人,民族英雄。初师李古源,后师明代大师王阳明、湛若水。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

著《九华山诗集》二卷。柯崧林,明代监察御史,柯乔之父。柯琴,清代医学家,撰著包括《伤寒论注》四卷,《伤寒论翼》两卷,《伤寒附翼》两卷。此书批诸家之谬,悟仲景之旨,堪称历代注疏《伤寒论》的上乘之作。柯抡(生卒年待考),字健庵,湖北人。著名清朝清官。清同治年间由进士知建宁县,尽心民事。尝捐廉创立四门义学,总督李鹤年以柯抡为“闽省第一清官”入奏。柯劭忞,晚清进士,民国初年国学家、史学家。柯平,东宁刑官,曾经与礼官叶亨代表东宁国王郑经,参与清帝国的谈判。柯庆施(1902-1965),安徽芜湖人。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转为中共党员,曾赴莫斯科学习。回国后,先且担任过安徽省委书记,红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河北省委前委书记和组织部长等职。抗战爆发后赴延安,任统战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市委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等职。1965年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八届二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 柯仲平(1902.1.25-1964.10.20),原名柯维翰。曾用笔名仲平、仲屏、平、南云,是现代著名的革命诗人,狂飚诗人代表。 柯受良(1953-2003),港台著名影星,被誉为“亚洲第一飞人”。柯麟(1900-1991)医学名贤,地下党员,革命年代中中国共产党“特殊战线”的功臣。柯文哲(1959年8月6日-),生于台湾新竹,台湾地区政治人物,也是一名外科医师。现任台北市长。

"柯"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几?帮忙查查"柯"的资料.还有"柯"的名人史!谢谢~~

哈哈,你也姓柯吗?我有朋友姓柯,刚帮他查完.

164位,楼上说得没错,我们刚在百家姓中数过.

柯姓由来

1、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黄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孙吴国国王名叫相,因与诸侯会盟柯山,故号柯相。吴国柯卢是柯相的曾孙。他的后代遂以"柯"字承接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2、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为姜子牙的嫡系子孙,源出齐国。

3、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后世子孙称柯氏。

4、古代羌族、鲜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后代子孙亦称柯氏。

郡望堂号

【堂号】

"异鹊堂":异鹊的意思是奇怪的小鸟。宋朝时柯述历任淮州知府,累官朝散大夫。他曾经在漳州当辅佐的官。漳州地方荒年,他千方百计赈济灾民,亲自住到灾区。这时有两只奇怪的小鸟在他的屋梁上垒了窝。等他回到招待所,两只小鸟也跟着他。他完成任务回漳州城时,小鸟飞着追他数十里,叽叽喳喳不忍离去。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 钱塘县:秦时置县,属于会稽郡。后汉时为吴郡治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 齐 郡:西汉初年将临淄郡改为齐郡。相当今山东省临淄一带。

历史名人:

1。柯九思:元朝人。勤读书,能诗文,善书画。尤精画枯木、墨竹、师法宋代文同、苏轼。又善于鉴别古代钟鼎器物。元朝宫廷所藏书法名画,多场其鉴定。

2。柯维骐:明朝历史学家。专心研究宋代历史。合《宋史》、《辽史》、《金史》为一书,以宋朝为正统,附以辽、金,积20年之力撰成《宋史新编》。对元人所修宋史的错误和疏漏,多有补正。

3。柯 铁:清朝台湾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次年夏,柯铁与陈发等领导台湾中部云林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武装抗击日寇。以大平顶山为根据地,多次击溃和歼灭来犯的日寇,于是大平顶山有"铁国山"之称。中部各地纷纷响应,影响波及全省。抗日斗争前后坚持4年之久。

4。 宋有学者柯芝,五代时(南唐)有官吏柯昶(江西瑞昌人氏)、状元柯潜,清代有医学家柯琴、知县柯抡(被誉为"闽省第一清官")。

5。柯乔(1497—1554),字迁之,号双华,明代安徽青阳县人,民族英雄。初师李古源,后师明代大师王阳明、湛若水。嘉靖八年(1529)进士及第。初任行人御史、贵州道郎等职,以政绩升任湖广按察司佥事,治理沔阳大堤。沔阳地处汉江之滨,连年水患。柯乔认为“江水溺人,咎在官吏”,奏准建筑江堤。他亲自视察江汉两岸地势,勘察堤基,于重点工段督促检查,4个月筑成江堤数百里,大大减少了水患。后又建立集市,铺设浮桥,兴办学校,平雪冤狱。离任时,沔阳数千人为之送行,并以其靴帽建立生祠。 嘉靖二十四年(1545),柯乔升任福建布政司参议,按察司副使,巡海道副使(相当现在海军副总司令),协助提督朱纨加强浙闽海防军务,抗击葡萄牙殖民者,打击海盗运私活动,并亲自领军镇守泉州、漳州等海防要地。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2月11日,葡萄牙侵略者兵船至福建宫前湾海域抛泊,并在宫前、下安等登陆,肆行奸淫掳掠。巡海道副使柯乔会同漳州知府卢璧、龙溪知县林松发兵,派一兵船伪装商船,诱敌深入伏击,共歼敌239人,其中击毙33人,俘206人(内有头目3人,汉奸1人)。致使葡萄牙殖民者不敢再侵犯福建。后因触犯权贵,蒙冤入狱。嘉靖二十九年(1550)得释回乡。 嘉靖三十三年,朝廷察知柯乔冤情,下诏复用,是时柯乔已病逝。著《九华山诗集》二卷。

6。柯崧林,明代监察御史,柯乔之父......余下全文>>

上一篇: 安溪24个乡镇地名是这么来的,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下一篇: 纯阴八字的历史名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