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因病去世,第2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迫让后周末帝柴宗训退位。赵匡胤在后周基础上建立北宋政权。然而被迫禅让的柴宗训与柴家后人,似乎在整个两宋过不错?那么作为前朝皇族遗老,柴家后人到底在南北宋时期,生活得怎么样?是不是像大家所预料的那般?还是有挺高的权力。
整个两宋时期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就善待文人墨客,比如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等等都是文人从政。武将则是话语权不够,岳飞、韩世忠,到最后权利被剥夺,所以整个两宋时期,较为善待知识分子。整个宋朝给后人留下的印象还不错,起码不像两晋或者是明朝皇帝肆意残杀功臣,有诸多流血事件。
甚至到了“崖山海战”时,柴家后人一直都留在南宋做官,可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通过《水浒传》就能有清楚的了解。《水浒传》中,柴荣的后人小旋风柴进待遇并不好,虽然拥有祖上御赐的“丹书铁券”,可依旧被小人陷害。施耐庵先生的笔下,小旋风柴进豢养门客,与江湖上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凶手相处密切,后周皇族后人居然落草为寇,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当然,《水浒传》毕竟是小说,小旋风柴进在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物还值得讨论,正式当中柴家的待遇也并不那么好。后周世宗柴荣,共有七个儿子,前三个儿子因在五代十国被后汉隐帝所杀。剩下的四个儿子里面,柴宗训就是长子,公元959年即位时,柴宗训只有7岁。确实赵匡胤即位之后,建立的北宋政权并没有为难柴氏后人,可是柴宗训只活了20岁便因病早夭,柴荣剩下的三个儿子处境也比较堪忧。柴熙让在后周灭亡之后,便早已下落不明是死是活无从知晓。
最后两个柴荣的儿子柴熙谨、柴熙诲,也都改了姓氏。柴熙谨改姓为潘;柴熙诲改姓为卢。这也是赵匡胤所下的谕旨。北宋早已经没有了直系的柴氏后人。宋仁宗时期北宋从柴家的宗亲后人中挑选几位,给他们赐予爵位,此后无论是南宋还是北宋,都会延续着这样的做法,和清朝时期的“延恩侯”差不太多。意思就是本朝的皇帝大发善心,也要款待前朝皇帝遗留下的后人。可事实的真相又能怎样?柴氏后人早已经死走逃亡,即使侥幸活下来,连姓氏都已改动。
宋仁宗也只是从柴荣的叔伯兄弟后人那里,挑选他们的子嗣给予爵位赏赐。说到底正统柴家后人早已消失不见。古时封建时期的帝王,不管他名声有多好,最重要的目的肯定都是会为自己着想。像前朝皇帝的后人,必须要通过不断削弱他们影响力,以防止这些皇室后裔污泥,但是又不能做得太过火,毕竟要顾全自己的好名声。赵匡胤也是通过一步一步,稀释柴家后人的血脉,导致柴荣的直系后人早和其他大家族相互融合。
即使流落在外也并无任何号召力,假设赵匡胤一股脑将柴氏后人杀了,反倒是给别人落下口舌之争。可是“善待”柴氏后人,并给予他们爵位,那么大家会认为宋朝赵氏家族有情有义,即使是当上皇帝也没忘旧主。可事情的真相却并非大家想的那样,《水传传》虽然是明朝所著的小说,有部分细节是施耐庵先生进行合理的构想。通过小旋风柴进待遇,也能看出在北宋末年,柴氏后人过得并不好,甚至拥有“丹书铁券”,也并不能赦免自己的无妄之灾。
不过严格意义上来看,柴荣也并非正统。后周乃是郭威所创,柴荣是郭威的义子,如此混乱的局面,对于血缘关系也不那么看重。无论是郭威还是柴荣,他们的后人早已并入到其他的大家族,更多的还是一种象征意义。到了元朝、明朝又有谁会记得赵家或者是郭家后人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