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获诺贝尔奖提名, “Humour”因他得名!

获诺贝尔奖提名, “Humour”因他得名!

获诺贝尔奖提名, “Humour”因他得名!他是双语天才,用英文写下《生活的艺术》,雄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长达52周,被美国总统盛赞;他是优秀的作家,凭借一部《京华烟云》,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他更是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风声鹤唳历史人物的名字_风声鹤唳的主要人物_风声鹤唳历史人物

他是双语天才,用英文写下《生活的艺术》,雄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长达52周,被美国总统盛赞;

他是优秀的作家,凭借一部《京华烟云》,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他更是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谈到他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连张爱玲都艳羡不已。

连“Humour”这个英文单词,都是在他的推敲下,才最终确定为“幽默”二字。

他,就是民国大师林语堂

风声鹤唳的主要人物_风声鹤唳历史人物_风声鹤唳历史人物的名字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这是对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林语堂的最好概括。

风声鹤唳历史人物的名字_风声鹤唳的主要人物_风声鹤唳历史人物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著有《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老子的智慧》等。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成为东西文化交流使者。

风声鹤唳的主要人物_风声鹤唳历史人物的名字_风声鹤唳历史人物

林语堂的一生中写过多部长篇小说,其中《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朱门》被合称为“三部曲”,是林语堂小说创作成就的集中体现。

《京华烟云》

风声鹤唳历史人物的名字_风声鹤唳的主要人物_风声鹤唳历史人物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于上世纪30年代末在美国用英文创作的,1939年由纽约约翰·黛公司出版后立即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成为畅销书。小说问世的头十年中在美国就销售25万部,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追捧。林语堂因为这部鸿篇巨制获得很高的声誉,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风声鹤唳历史人物的名字_风声鹤唳的主要人物_风声鹤唳历史人物

《京华烟云》从体裁、结构乃至主人公性格、经历都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小说以古都北京为背景,以姚、曾、牛三大家族的兴衰浮沉和三代人的悲欢离合为线索,反映了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被誉为现代的《红楼梦》。小说中的人物也与《红楼梦》有许多相似之处:木兰似湘云,莫愁似宝钗,红玉似黛玉,桂姐似凤姐,迪人似薛蟠。其中代表他心目中道家风范的人物姚思安,则是他理想的化身。小说主人公姚木兰个人遭遇与时代潮流休戚相关,她性格发展的历史是她达到理想美境界的过程。经历过“三·一八”惨案到“七·七”抗战爆发,她的爱恨逐步从个人人道主义的层次上升到与民众共呼吸同命运的高度。小说分“道家女儿”、“庭园悲剧”、“秋季之歌”三部,每部卷首引一段庄子文章,作者对道家文化的推崇由此可见一斑。

风声鹤唳的主要人物_风声鹤唳历史人物_风声鹤唳历史人物的名字

《京华烟云》内容博大精深,感情真切自然,风格优雅含蓄。有名有姓的人物达90多个,芸芸众生,各式人等,无不囊括其中。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以及他们活动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描绘与揭示。义和拳、八国联军、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全民抗日等重大历史事件均囊括其间,而在这些事件的背景上,又广泛地展示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民俗等在内的中华文化,可说是一部史诗性的巨著。

我的全部才华都来自对我要处理的题材的热爱。只有对伟大、对真、对美的爱,才能激发我的天才。

《风声鹤唳》

风声鹤唳历史人物的名字_风声鹤唳历史人物_风声鹤唳的主要人物

《风声鹤唳》是林语堂的第二部英文小说,1940年也是由约翰·黛公司出版。小说讲述抗日战争年代的男女青年在民族解放浮沉中获得新生的故事。主人公姚博雅就是《京华烟云》里姚思安的孙子。他嘴里含着烟斗,手插在裤袋里,一副悠闲的样子,很像林语堂本人的样子。

风声鹤唳历史人物_风声鹤唳历史人物的名字_风声鹤唳的主要人物

梅玲与老彭一同在大后方参加救济工作后,受到老彭人道主义的感染,精神上获得了新生。博雅为了成全二人的幸福,单身持枪阻击十二个日军骑兵、打死五名敌军后壮烈牺牲,从而由一个人道主义者变成了献身于友情、献身于抗战的英雄。他的墓志铭是佛教名言,也是通行的《圣经》诗句:“为友舍命,人间大爱莫过于斯。”博雅外形上与林语堂有些相像,而老彭则是他人道主义的理想人物。林语堂通过主人公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巨大变化,向美国读者宣传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新的风貌。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朱门》

风声鹤唳历史人物的名字_风声鹤唳的主要人物_风声鹤唳历史人物

《朱门》的故事、人物虽然与《京华烟云》、《风声鹤唳》两部小说毫无关系,但也寄托了林语堂的文化理想、人生态度,使得三部作品有着内在的精神联系,因此这三部小说被合称为“林语堂小说三部曲”。

风声鹤唳的主要人物_风声鹤唳历史人物的名字_风声鹤唳历史人物

《朱门》以20世纪30年代初西北动荡复杂的社会为背景,描写了富门女子杜柔安勇于冲破世俗羁绊,爱上出身寒门的记者李飞,中间穿插回疆民族纠纷等故事,最终以大团圆结局。这部小说中同样有林氏理想女性:杜柔安,她比木兰有更强的个性解放意识,是冲破门第观念的第一个实践者。

不要因为变得成熟,就放弃天真的乐趣;

不要为了抵达终点,就忽略过程的乐趣;

不要因为生活平淡,就忘记亲手营造乐趣。

林语堂是“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文学大师,他的小说是体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京华烟云》着力刻划姚思安、姚木兰、孔立夫三个道家人物,体现出明显的道家思想倾向。他自己也说:这部小说“全书以道家精神贯穿之,故以庄周哲学为笼络。”《风声鹤唳》中的主要人物老彭则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朱门》的女主人公杜柔安经过艰辛努力,终于找到了李飞,并顺利生下他们的儿子,团圆在西安,体现了儒家的入世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佛三家共生互补为重要特征。林语堂的“三部曲”正是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作出了自己独特的阐释。

林语堂在他为《京华烟云》所写的那篇很短的序里,开篇第一句就说:“‘小说’者,小故事也。无事可做时,不妨坐下听听。”的确,读林语堂的小说,最大的感觉是轻松,与读他的散文的感受相似。他的长篇小说好像是几个中短篇连缀而成的,一个小故事接着一个小故事。笔者认为,林语堂的小说实际上是准通俗小说,他的语言朴实而又含蓄,优雅而又隽永;叙事语调舒徐,娓娓道来;结构自然随意,如行云流水,体现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风格。林语堂笔下的理想女性大都洒脱风雅,率真自然,交融着中西文化的理想,可说是中西文化的“混血儿”,这正是他“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精神特质在小说创作中的体现。在他的小说里,我们感受不到茅盾小说理性分析的力量(如《子夜》),感受不到鲁迅小说感情压抑的氛围(如《祝福》)。然而作者正是在这种自然、平淡、真实的艺术传达中展示出其作品特有的魅力。

上一篇: 【陈氏】陈姓宗族史上的“十大文化”陈家人都要看看
下一篇: 从“夷陵之战”看独断专行的危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