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清代即墨籍的“铁面御史,骨鲠大臣”——郭琇的传说

清代即墨籍的“铁面御史,骨鲠大臣”——郭琇的传说

清代即墨籍的“铁面御史,骨鲠大臣”——郭琇的传说即墨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明清时期,即墨“周黄蓝杨郭”五大家族兴起,他们或以学识扬名宇内,或以官职显名于世,每个家族都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即墨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明清时期,即墨“周黄蓝杨郭”五大家族兴起,他们或以学识扬名宇内,或以官职显名于世,每个家族都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而郭琇是其中郭氏家族中的主要代表人物。

即墨历史名人_即墨的历史名人_即墨历代名人

郭琇(公元1638——1715),字瑞卿,号华野,即墨郭家巷(今环秀街道郭家巷村)人氏。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进士,历任吴江县知县、江南道御史、左都御史、湖广总督。郭琇精明能干,很受康熙皇帝的器重和地方人民的拥护。担任御史期间,铁面无私,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人们的信任。郭琇还著述有《疏稿》六卷。

据《郭华野公年谱》记载,郭琇生于明崇祯十一年六月十八日巳时(九点到十一点),终于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寅时,享寿七十八岁,其德操品行深为后人敬仰,即墨、吴江两县分别将其列入乡贤、名宦,岁时祭祀、瞻仰。即墨民间有“不用七品八品,只要一品二品就行”的传说,也和郭琇出生时有关。

即墨历史名人_即墨的历史名人_即墨历代名人

话说郭琇出生的时候,正赶上一天东海龙王敖广在龙宫中闲着没事瞎算,算计到即墨要出一个大人物,将来是 国家重臣,扶佐大清社稷江山。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不能让他出生的太痛快了,如果一生中不经过点风 风雨雨,坎坎磕磕而直上国家朝堂,那他眼里还会有 谁啊!唐僧取经有那么几位高僧护架还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孝敬上金钵才拿到真经。所以啊,今天我敖广也要使一使手中的权力,出个不大不小的难 题,先给你小子来个下马威,让你以后在官场上别太 得意了。

主意已定,敖广便连日在即墨一带布云下雨,并传令手下的两只独角蛟空前 去即墨城,在窑头村后的高埠上拦坝,把南河的水 给截住了倒灌河南岸带的民居,把郭琇家的房子给 我淹了它!郭琇如果大难不死,以后他就飞黄腾达 如果把小命栽在了我手里,那是他福浅命薄。

即墨的历史名人_即墨历史名人_即墨历代名人

两只蛟龙接令后不敢怠慢,急忙由胶州湾溯墨水 河而上,来到窑头村后一看,嗬!那可真是狂风暴雨 劈雷闪电,河中浊流翻滚,恶浪咆哮,偌高大的一堵 黄筋粘土高埠,如今已被洪水吞噬了大半,阵阵浪花 拍打埠头……两蛟一看,此时不布阵截水,更待何 时?两怪便从水中一跃而出,变成两只雪白柔顺可爱 的小山羊,一南一北在埠顶上顶起了架来。这两只畜 牲一顶架不要紧,可不得了了,只见南河里的水不是 北流西下,而是逆流东上了,一时之间,河南岸上地 势低注的地方马上成了一片汪洋,磨市、郭家巷等地势较高的屋宅,也被大水困在了中央 。

即墨历史名人_即墨历代名人_即墨的历史名人

再说当时的即墨知县王浸大和即墨营守备赵敬两人“一文一武”为即墨地方最高长官,看到连日狂风大雨,河 水暴涨,许多民屋被淹,两人心急如焚,冒雨前去地 势低注的地方视察灾情,以便及时赈济灾民。这日两 人便服打伞,来到河南一带察看。突然一阵急风骤雨, 打湿了两人衣服,不得不到附近人家门洞下,暂时躲 避一下,等雨小了再走。两人钻进郭家巷街路北一家低矮 的门洞里,门左门右一边一个站着,一边拧着身上的 淋湿衣服,一边说着闲话,来打发这段尴尬的时 辰。

正在此时,听到院内屋里传出新生婴儿响亮的 啼哭声,添丁的人家是25岁的郭景昌和20岁的周氏夫妇,紧接着“吱呀”一声大门开了,一位白发小 脚的老太婆到大门洞来取干土(从前没有卫生纸,普 通人家把黄士晒干后放在大门洞里贮存,用来掩涂污 物),一看门洞中有两人站在里面避雨,忍不住高兴 的连声说:“生了,生了!”王知县知道老人家说的是 生了孩子,便问:“是男的还是女的?”老太婆道: “是个小厮。”即墨方言叫男孩儿为小厮,女孩为小儿,王知县和赵守备两人对望了一眼,赵守备说 “有咱俩一个七品知县,一个四品守备给把大门,将 来啊,这个孩子如果出官入仕,最小也得是个三品 官!”白发老太婆就是郭琇的祖母,她接上说:“嗯样来还用三品,若能是个一品也就知足了。”两人一听 伸了一下舌头,心里说老太婆分不清品级的大小,但 好大的口气!

郭家也算是诗书世家。郭琇的曾祖父郭师仲,“高才博学,登门受业者甚众”,而后师仲生文耀,文耀生景昌。其父郭景昌字开先,为庠生,“学识奇伟,诗文卓绝”。在诗书礼仪之家,郭琇从小就生得不凡。后来郭琇中举取士,步入仕途,果然累迁升到了从一品大员(湖光总督)的官位。

即墨历代名人_即墨历史名人_即墨的历史名人

现在分析郭琇的传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知道农历六月十八日,一般为现在阳历七月十八左右,也是即墨地区多雨季节,即墨史料对墨水河洪水泛滥的记载较多,也说明,即墨在十七世纪、十八世纪雨水的丰沛。

即墨历代名人_即墨的历史名人_即墨历史名人

据史料记载,晚年回归故里的郭琇主要表现为关心桑梓、接济乡邻、助贫救困、教育后代,如史料记载“邑大饥,饿殍盈路,公倡众煮粥,凡投靠者必收恤之”。又如“秋,大水,墨城倾圮,海上贼舟日扬,公捐资完之,邑恃无恐”。

即墨的历史名人_即墨历代名人_即墨历史名人

郭琇受儒家思想教育,晚年对即墨古城内文庙进行建设和维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三年,即公元1714年,时年郭琇七十七岁,建设“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二坊于即墨文庙圣门两侧,并将移于文庙墙内的“下马石”重新移于原来位置。

即墨的历史名人_即墨历史名人_即墨历代名人

即墨的历史名人_即墨历史名人_即墨历代名人

郭琇去世后葬在即墨东北部(今经济开发区辛戈庄村),解放初期坟墓大体尚存,文革期间全部被毁,砖石部分拿来盖了辛戈庄小学,后来辛戈庄村搞开发,开发商特意圈出了坟墓遗址,不过现在已经看不出任何坟墓的痕迹,确实很可惜,目前已经成为了居民区的一部分。

上一篇: 即墨那些事儿之历史人物篇
下一篇: 姓章的历史名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