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资料
尹氏始祖七兄弟:
尹大,讳仁,迁居山东钜野;
尹二,讳诺;
尹三,讳浩,迁居江苏沛县沙河镇;
尹四,讳洪,迁居丰县欢口镇尹庄;
尹五,讳刚,迁居山东肥城石横集;
尹六,讳木;
尹七,讳近,迁居华山镇华山村。
明洪武二年(1369年),尹三公、四公、七公兄弟三人同姐姐奉旨移民,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的苏堡镇苏堡村(一说疏铺村),分别迁居江苏沛县沙河镇、新村里尹庄(今丰县欢口镇尹庄)、丰之东鄙小华山阴华山里华山村(今华山镇华山村)立基。
尹氏七兄弟的姐姐嫁刘大营古丰刘氏始祖刘顺,为丰北刘家营刘氏始祖母。亦人丁兴旺,生三子一女:长子刘彦刚、次子刘得源(得源的次子福,洪武年间随勤王北征,定居山东诸城逢哥庄,是刘统勋、刘庸的始迁祖)、三子刘武,女儿适古丰高氏始祖高友谅。
浩公配周氏;
洪公配邢氏,生子四:宗、臻、怀、随;
近公配窦氏,生子八:忠、宽、让(训)、广、恩、厚、祺、康。(分为老八房)
浩公的后裔传至十世时,因兵匪、水患肆虐被迫携眷离家,从沛县沙河镇迁居丰县新村里尹庄,与洪公的后裔居住一起。
现在失考两个兄弟,即尹二公讳诺和尹六公讳木。
辈分排行
因清朝以前多次修谱(一至七修)均已丢失,字辈排行较乱。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修谱时,重新规定了班辈排行,从二十世起为:克建鸿基,修明守敬,以正培家,世延永庆,忠孝仁义,玉洁冰清,立业丰华,万代兴盛。
修谱、建祠情况
清朝以前一至七次的修谱,均已丢失。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第一次修谱,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族谱毁于兵火。
明崇祯四年(1631年),为三公尹浩、四公尹洪、七公尹近立墓碑(现在只存有尹洪墓碑,尹浩墓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尹近墓碑被黄水淹没)。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二次修谱。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次修谱。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再次为七公尹近立墓碑。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四次修谱。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2年)五次修谱。
清.光十四年(1864年)六次修谱。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建尹氏家祠于华山之阴、尹长庄之南。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七次修谱。
清咸丰元年(1851年)黄河在砀山蟠龙集决口,尹氏历次族谱及家乘资料,全部被黄水泥沙吞没,丢失殆尽。
清咸丰八年(1858年)为避兵匪骚扰,尹大智和尹照书联合族人,把尹氏宗祠由华山北面搬迁到华山寨中。
咸丰十三年(1874),重修尹氏宗祠。
八修谱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同时修缮尹氏宗祠。主修为尹氏十六世孙来麟。由十六世甥孙刘伯昭作谱序,十八世孙华祝作谱引,十九世孙道衡作谱叙,为16开线装本,二册。
九修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主修有仕。
十修于1986年,主修文斗,监修爱民。
十一次修谱于2001年。
人丁兴旺
到2001年,丰县尹氏已繁衍27代,最高为18世“德”(文)字辈,最低为27世“敬”字辈。现有六万多人口,子孙大部分住在丰县、徐州、山东等地。
有的迁居山东省微山县尹洼、尹家店;有的迁居山东省金乡县尹庄;有的迁居安徽省萧县,还有的于1959年迁居新疆博湖县跃进乡四队,有100余户400多人。
尹洼村位于济宁市微山县的欢城镇北部,距镇政府3公里。明洪武二年(1369年) ,尹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江苏丰县华山,延三世再迁欢城北3公里处建村。因尹氏族人聚居地地势低洼,故取名尹洼。
尹氏祠堂
华山镇东华山山麓,曾建有尹氏宗祠,堂号名“燕喜堂”。
燕喜堂的来历
据燕喜世家族谱记载,有这样一个传说:周宣王时期,大将尹吉甫北征猃狁。凯旋班师,周宣王率满朝文武大臣出京城迎接尹吉甫。
君臣在喜庆之中相见时,恰逢一群燕子从上空飞过,宣王笑着说:“将军凯旋,不仅我们满朝文武大臣欢喜,而且燕子也欢喜!”
于是,“燕喜”二字就作为尹吉甫后世的族称流传下来了。
尹吉甫的后人,后来聚居到了天水郡冀县,称为“天水堂尹氏”,号“燕喜世家”,亦称“燕喜堂”。
姓尹的不能当官的传说
在笔者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笔者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尹氏祖上,有位祖宗得罪了皇帝,结果使得皇帝下令,禁止姓尹的人做官,叫做“尹不当官”。
后来笔者读《晋书》,果真找到了这样的记载:“苻坚以尹赤之降姚襄,诸尹皆禁锢不仕。”
事情是这样的:东晋时期,先祖尹赤叛降无度,使得前秦皇帝苻坚很恼火。于是,苻坚下令,禁止姓尹的人做官。
尹无二姓
据不少老人,尤其是一些他族的老太太讲,笔者的曾祖父每当谈到尹家的变迁时,都很激动,都会抛出这样一句话:“尹无二姓,天下尹氏是一家。”
曾祖父在笔者出生前六年就去世了,他所说的这些话都是那些同他打过交道的人说给笔者听的。
曾祖父从13岁起就是给地主放牛的苦命人,识字不多。所幸曾祖父记忆力不错,通过自己看一点,再听别人讲一点,还能够将《三国演义》、《说唐》这些古典小说中的故事记在心里。
但是,能够说出“尹无二姓,天下尹氏是一家”这样的豪言壮语,洵属罕见。笔者想,这应该是燕喜堂家谱文化影响的结果,让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文化的曾祖父知道天下只有一个尹氏。
家族名人
尹学渊(1910—1939),又名尹夷僧,江苏丰县尹小楼村人,革命烈士,原中共苏鲁豫边区党委湖边地委军事部长。1929年在江苏省立徐州高级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回乡后任中共丰县县委宣传委员。1939年9月,在湖西“肃托”事件中被无辜杀害,时年29岁。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事迹载入《徐州抗战画史》等。
六步架大洪拳丰县尹氏支派尹姓名人录:
尹效仲、尹朝彦(尹大居)、尹朝献(尹二居)、尹德敬、尹德金、尹存金、尹存旭、尹建阳、尹克军、尹克英等。
正六步架大洪拳双雄尹朝彦(大居)和尹朝献(二居),是江苏省丰县欢口镇尹庄村人,是六步架大洪拳在丰县的始祖张健的孙子张振邦得意的弟子。深得张振邦功夫真传,出神人化、运用自如,是一时的传奇人物。
关于对家族清朝老碑的探讨
文/尹海峰(近公二十三世孙)
考证姓氏的来源与堂号不能以个人的臆想猜测,要寻找足够的证据,比如,老祖宗留下的石碑、文字记载及口传故事等。
东华尹氏自元末明初迁民来到江苏丰县,经历了多次战争、水患等灾难,老族谱早已迷失,石碑也都已被毁,只留下很多口传故事还在讲。
这些口传故事可以作为研究东华尹氏移民的佐证。
研究东华尹氏历次修的家谱,会发现,光绪三十一年的家谱上,只有二房是从近公一直延续下来,没有失讳的迹象,其他房的先祖在九世之前多为失讳。
而到民国二十五年的家谱上,除二房外,其他七房先祖名号都补齐了。
这让后人很是不能理解,甚至有人猜测这是民国修谱时各房的族人为了给老祖先个名号,后加上的。
但是细想,在光绪三十一年的谱上所失讳的众多先祖名号,到三十年后的民国二十五年谱上突然很标准、很清晰地出现,这应该是有证据的,并非是当事人随意给祖先起的名号。
针对这个疑点,笔者采访了丰县欢口镇尹彭庄村六房的几位老人。据他们听参与民国二十五年续修家谱的老一辈效骞、效闵讲:
民国谱上加了光绪谱所没有的先祖名号,是因为在民国二十五年修谱时,主事人经过采访找到了长房的一支人,这支人手里有黄水头里的谱牒,谱牒上对兄弟八人的记载很全。
因此,在民国二十五年的家谱上,东华尹氏家谱补全了光绪三十一年谱上的遗憾。
除了口传故事,还有墓碑可以考证。
尹彭庄六房现在还保存有道光十九年二月的墓碑,是给迁民至丰县北四十里董子兰的六房始迁祖仙公立的。
这些墓碑于1996年重新树起,发现于距尹彭庄西北五里地的董子兰。墓碑是一前一后两块,是给同一人立的。
据六房老辈人口传,之所以在光绪三十一年补立一块墓碑,是有典故的。
是因为佐汤的后代上有位浪荡公子,在光绪年间赌博输了祖坟地,六房全族花钱把地赎回。
众怒难犯,又是一家子,在族长的劝说下,罚浪荡公子家人出钱重修新碑。
故而使得一座坟前有了两座不同的墓碑,一座是道光十九年立的,一座是光绪三十一年立的。
在这座老碑旁边还有一座碑,是道光十九年仲夏立的,这座碑上刻有十世祖字样。
在仙公墓碑上的七世孙,到十世祖的墓碑上变成了六世孙。从这点变化,就足以看出仙公和十世祖应为父子俩。
故而,根据十世祖墓碑,能推出仙公应为东华尹氏近祖第九世孙,是搬迁至欢口的六房始迁祖。
尹彭庄六房祖坟地原址在董子兰,目前六十岁左右的人都记得。听他们讲,六房的祖坟地是很有规模的,有石凳子、石桌子、石马、石牛等,墓碑林立。
到了文革期间破四旧时,祖坟地被破坏,墓碑也被拉走架桥修路。直到1996年,才开始重立祖坟,找到了部分墓碑。
据传,尹氏六房人自离开华山后,首先安寨的地方是董子兰,住在村东头,六房人中有一位奇人,名伊。
传说尹伊跪在地上都比常人个子高,以至于他后来没娶到媳妇,成了光棍汉子。
尹伊死后,打破了光棍汉子不能入祖坟的规矩,葬在了祖坟地里。
这是因为他为尹家立过功,后人一直没有忘记他。
在1996年移坟时,尹伊的坟头依然立在了祖坟林门后。
据尹彭庄老年人口传,尹伊所立的功劳,是让尹三公、四公和六房人住到了一起。
现在的尹彭庄之前并不是这个叫法,而是称之为辛村里。村上住着两姓:东南尹家、西北彭家。
时年,彭家出了一位武举,功夫了得,专横跋扈,喜欢欺负邻居。每年麦收季节,尹三公、四公的子孙要扬场。
但是在吹东南风时,尹家只要扬场,肯定挨揍。这是因为东南风下,尹家扬场,糠皮灰尘都吹到了彭家。
尹三公、四公的子孙饱受彭家的欺负,他们打听到在距此间西北五里路的董子兰住有一支姓尹的,尹家有位奇人,喜欢打架。
于是,尹三公、尹四公的子孙商量好后,带了礼物来董子兰续亲,并讲出了受气的事。尹伊听后恼羞成怒,他决定去打彭家武举,替老尹家出气。
一日,在尹伊的安排下,尹三公、尹四公的子孙在吹东南风的时候又开始扬场,彭家武举出来打人,只见那扬场的人往西地里跑。
彭家武举也追过去,他刚入西面玉米地,尹伊站了出来,抓住彭家武举一顿暴揍。
彭家武举虽然功夫了得,但他哪是尹伊的对手,没几下,就被尹伊打的满地找牙。彭家武举被抬回家时,已经奄奄一息。
他临死时还给家人讲:“彭家的闺女就是沤了,也不嫁给姓尹的。”也因此,尹家和彭家在过去很多年都不做亲。
自从尹伊打死了彭家武举,尹三公、尹四公子孙就邀请六房的人来村上合住,他们把河东的田地送给了六房的人。
至此,尹三公、尹四公和六房的子孙住到了一起。
六房人住过去后,尹家人数超过彭家,随着时间的变化,这里演变成了尹彭庄。但是,六房祖先的祖坟地没有搬迁,仍在董子兰。
六房后人每年春节都要去董子兰上坟,直到文革前期,从没中断过。文革开始,破四旧、除四害,尹家六房的祖坟地被毁,从那以后,六房的后人遵守国家政策,不敢再去祭祖。
文革取缔后,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很快到了改革开放后的1996年,全国各地兴起修谱祭祖的浪潮,六房后人中的几位主事,商量着把祖坟地搬迁到了现在的尹庄东头,遗憾的是只找到了三座墓碑。
再后来,尹家六房的后人陆续在董子兰附近发现尹家的老碑,现在仍然躺在生产小路上,当桥用。
注释:
效骞、效闵:是参与民国二十五年修谱的六房人,两人相继在解放前后去世,离现在并不遥远。目前尹庄六房的七十岁上下的人,都见过他们二人。
黄水头里:丰县方言;咸丰元年,黄河在丰县蟠龙集决口,发生了巨大洪灾。人们常把黄水发生的那一年作为计时年。
董子兰:古称;现在村名叫朱庄,在尹彭庄西北角,距离约五里路。
仙公:尹仙,字香泉,明故处士;六房迁董子兰始迁祖,东华尹氏近祖第九世孙。
佐汤:仙公之孙,排行老二,东华尹氏近祖第十一世孙。
浪荡公子:此人目前仍有后人,为了照顾面子,在此就不指名道姓了。
尹伊:一说叫尹奎,家谱上却无名;根据传说、祖坟的布局和家谱对照,他应为仙公的曾孙,故而推出他可能是家谱上记载的没有后代伊公。目前,祖坟地上有他的坟,因为是光棍汉,排在林门后。
辛村里:丰县志记载,距丰县东北四十五里地的区域都称之为辛村里。
扬场:一种农活的说法,用木锨把带有糠皮的小麦在风中扬起分离麦子和糠皮。
特别鸣谢:尹建涛、尹克舜、尹海峰、尹春玉等尹氏宗亲提供相关文字资料或撰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