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入川义释严颜,分定州县,率精兵万多人,败张郃大军,刘备称王后,拜为右将军,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
赵云 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善骑射,闻名乡里.
对曹操的评价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
有的人认为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战争是残忍,而百姓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征战的牺牲品。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足见当时杀人场面之惨烈。太残忍了,这件事暴露了曹操内心深处的凶残。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曹操也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罪行,曹操的双手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虽然‘圣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论调,但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征战张秀时霸占其婶母,打吕布时强占其部将秦宜禄的夫人。虽然不是很坏,可在道德问题上,是应该予以谴责的。最后,曹操为了自己的权力‘挟天子令诸侯’而屠杀了许多文臣武将。孔融、杨修、崔炎等对曹操有极大贡献的手下也尽死其手。验证了封建统治者能为我所用留之 不用则杀之的恶劣作风。可笑的是中国文坛所谓的巨子郭沫若先生竟然写《替曹操翻案》这样毫无价值的文章,文章没有正视曹操屠杀百姓的一些列罪行而单方面鼓吹曹操实行的屯田,曹操的屯田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的剥削制度,不足后人效仿。我们国人所崇拜的鲁迅认为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处?却并未明言。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章学诚在《丙辰杂记》提到演义时说「七分实三分虚」,演义里许多精彩的情结都是千古传说。
於颐和园的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壁画
放大
於颐和园的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壁画
* 桃园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
* 名兵器:名兵器如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倚天剑等为虚构,用以描述人物性格。
* 张飞鞭督邮:为刘备所为。
* 曹操献七星刀:虚构故事,实是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遣逃回乡里。
* 陈宫捉放曹:陈宫在191年 开始跟随曹操,不是陈宫捉放曹操,应是另有其人。
*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事实上只有十六路地方军,包括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和广陵太守张超,而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都不在名列之中,因为当时他们分别依附於袁术和张邈之下。陶谦当时有参加,贡献粮草金钱等。但未出兵。公孙瓒亦有参与连署,但当时正在对付乌桓而未出兵(疑派交情良好的当时知名义勇军领袖刘备代理)。;孔融当时正忙於对付黄巾贼;马腾当时虽尚未接受招安,但亦不支持董卓(朝庭)。
* 关羽温酒斩华雄:实是华雄死於孙坚乱军之中 。
* 三英战吕布:吕布被孙坚击退,而刘备军亦有参战。
* 连环计:《三国志》尚未记戴貂蝉之名,但吕布确与董卓婢女有染。不知是否为王允设计。而亦有不少为婢女实为王允养女,认同王允计谋并受王允之命。让王允以婢女身份上献於董卓府,挑拨董卓与吕布关系的史料记戴和说法,而史实上王允确实有挑拨董卓与吕布关系,并暗中联合吕布与诸大臣众将打败董卓。貂蝉在魏晋史上实为此婢女称号。
* 孙坚之死:不是在攻城时死去,是由於只带几名随从追击敌军,中了黄祖伏兵,中流矢死於砚山。
* 陶谦:陶谦为人与史实不符。
* 关羽张飞吕布与女性':传曹操与刘备联军围吕布於下邳,吕布手下秦宜禄关羽曾求曹操赐之妻给他,关羽也有七情六欲。
* 刘皇叔刘备:加强表达刘备是「捍卫汉室」和曹操是权臣滥权、霸朝篡国的「国贼」真象,并已有证据证明刘备和汉朝皇帝有亲戚关系。刘备为西汉皇族末流,但辈份未必比献帝高。
* 徐州诛车胄:刘备所为。
* 土山约三事:关羽是战败被擒,非有「土山约三事」。
* 赤兔马: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后来曹操送此马给关羽。
* 诛文丑:文丑死於曹军乱军之中。
* 孙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非于吉吓死孙策。
* 过五关斩六将: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没有经过五关,而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都不见史书记载 。
* 古城斩蔡阳:刘备所为。
* 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不多。
*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徐庶跟随刘备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
* 火烧博望:刘备所为,当时诸葛亮并未出山。
* 长板坡七进七出:应为长坂,赵云只是护送刘备家小撤退,没有七进七出此事。
* 糜夫人跳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 。
* 怒吼长坂桥:该是张飞先断桥再大哮,曹操等人并未到场,吓死夏侯杰是夸张手法。
* 刘琮遇害: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更迁为谏议大夫。
* 舌战群儒:虽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但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诸葛亮出使,一为节使,二为游说。
* 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之前游说周瑜不成。
* 智激周瑜:周瑜本已想战,加上曹植未作《铜雀台赋》,所谓曹操有占东吴二乔之事乃民间传闻,唐朝诗人杜牧在《赤壁》一诗中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桥(乔)。」虽是千古绝句,但其后半句来源於曹植《铜雀台赋》中「揽二乔於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典故,事实上《三国志》裏全文记载了《铜雀台赋》,却根本没有这两句,纯系后人伪托之作。可见唐朝已有此传。
* 草船借箭:并无此事,相似事件发生在孙权於濡须坞之战。
* 苦肉计:确有黄盖诈降,但苦肉计应无。
* 庞统献连环计: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 孔明求东风:纯属虚构,江东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
* 华容道:刘备有追截兵败的曹操,但是去晚了,被曹操跑掉。
* 赤壁之战:火烧曹船发生在乌林。
* 南郡之争:没有发生,是周瑜死后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
* 关羽战黄忠:刘备征荆南,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
* 孙刘联婚: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联姻之一,并没有男欢女爱的色彩,也没有后来的孙夫人投江。
*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无采用周瑜之美人计。
* 周瑜心胸狭窄:史书虽记载了周瑜对同仁恢廓理智的作风。但周瑜也数度暗地里阴算刘备。
* 三气周瑜:周瑜未出征西蜀前已去逝。但周瑜一次密谋危害刘备时,曾为孔明看穿
* 周瑜之死:周瑜病死於巴丘。
* 吊周瑜:吊周瑜是庞统,不是诸葛亮。
* 周瑜与孔明: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
* 马超兴兵:马超起兵讨伐曹操,反让在许昌身为人质的父亲马腾为曹操杀害。
* 割须弃袍:战况确实很激烈,曹操也数有败仗。败走时军心溃散、诸将皆惶惧,十分落魄;但官史无戴割须弃袍。
* 张松献图:应为刘备询问张松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於是张松绘制了地图给刘备。
* 落凤坡:该为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
* 马超战张飞: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
*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总指挥是刘备,法正参谋。
* 计夺天荡山:纯粹虚构。
* 五虎大将:刘备并没有封「五虎大将」,五虎将是因为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传记放在同一章。后世称之蜀之五虎。传为五虎将;若称为「五虎大将」。非一人一家妄编。三国演义亦同。乃时人后世公论著也。
* 周仓、胡班: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记载。
* 关羽单刀会:鲁肃、关羽的一场官式会宴。
*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是一般的军医操刀。
* 水淹七军:关羽北伐,曹操遣于禁督领七军合攻关羽,仍无法战胜关羽。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虽为天候,关羽确实善用形势时机。不但保全自军,还趁水势挟水军引兵大破用兵稳仅、无坚不陷、败乱必整,曹操深为信任,视其左右手、智勇双全的名将于禁。擒斩庞德。大胜!并率军急攻,一度几攻克樊城;魏军勇猛称著的名将曹仁也很感到畏惧,曾想弃城而逃!
* 关羽麦城拒降:历史上并未记戴明确拒降,但仅江表传有关羽以伪降谋突围之机的记戴(且江表传史料招诸多史家数疑。),其它史料记戴关羽并无伪降、投降。关羽竭力战、突围至败时,死皆未降。
* 玉泉显圣、追命吕蒙:玉泉显圣改篇至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且吕蒙是病死。
* 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
* 关平:关羽之子,不是义子,随羽临军,三国志里只出现两次名字。
* 关兴:弱冠(近二十岁)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监军,於夷陵之战后数年死去。
* 关索:只出现於野史中。
* 张苞:虽称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张遵;盛年亡故亦称「早夭」(如周瑜、郭嘉等)。张遵官至尚书,随诸葛瞻到绵竹与邓艾作战战死。
* 潘璋之死: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砍杀冯习等人,死於234年
* 白帝托孤:刘备临终是托孤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但仍有谓亮曰(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要情况雷同。
* 八阵图伏陆逊:八阵图是一种兵法。
* 七擒孟获: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具体过程没有记载。
* 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
* 《后出师表》:多认为是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 司马懿与诸葛亮: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非司马懿统领。
* 气死曹真:曹真病死於洛阳。
* 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於228年,并未随军出战。
* 诸葛亮用兵:诸葛亮用兵的功绩不如他治理蜀国的政绩耀眼。
* 火烧上方谷:诸葛亮大破魏军於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三国志》未提用何种战法大破魏军。陜西乡野传说与演义无大异;上方谷,一说葫芦谷,疑为卤(ㄌㄨ;参声)城的浑称
* 七星灯续命:南北朝之奇门遁甲,史传为孔明所创。历史上亦有孔明亦精通《周易》、卜算、八挂、五行、天文、观星等,魏晋士人常引以为奇,传为异谈。
*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军相近时,蜀汉将军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蜀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
* 魏延反叛,被马岱诛杀:魏延与杨仪不和,相争失败、兵败被杀。
皇叔是仁德的;爱民是如子的;特长是会哭的;眼泪是充足的。
孔明是伟大的;治国是有方的;用兵是如神的;放火是专长的。
庞统是可惜的;出场是很少的;长相是挺丑的;死的是很惨的。
云长是红脸的;胡子是很长的;自负是肯定的;倒霉是迟早的。
翼德是莽撞的;粗中是有细的;嗓门是挺大的;睡觉是睁眼的。
子龙是完美的;大家是喜欢的;胜仗是常打的;受伤是没有的。
孟起是英武的;单挑是不怕的;父仇是想报的;最后是病死的。
汉升是挺老的;胡子是很白的;经验是丰富的;射箭是神准的。
魏延是倒霉的;丞相是讨厌的;反骨是天生的;造反是必然的。
姜维是好样的;文武是全才的;打仗是很行的;失败是可敬的。
阿斗是幸福的;吃喝是不愁的;操心是从不的;强项是玩乐的。
孟获是皮厚的;造反是没完的;被擒是经常的;总算是投降的。
曹操是奸诈的;性格是多疑的;手段是毒辣的;下手是无情的。
仲达是小心的;耐心是很好的;大器事晚成的;子孙是厉害的。
郭嘉是可叹的;才华是出众的;英年是早逝的;孟德是痛哭的。
杨修是有才的;缺点是多嘴的;风头是爱出的;被杀是难免的。
张辽是厉害的;死党是关公的;有勇是有谋的;小孩是吓到的。
许褚是强悍的;外号是虎痴的;作战是玩命的;绝招是裸奔的。
典韦是大意的;喝醉是不对的;双戟是被偷的;战死是壮烈的。
孙权是中庸的;父业是继承的;胡子是紫色的;眼珠是进口的。
周朗是俊美的;老婆是漂亮的;水战是擅长的;火气是不小的。
鲁肃是老实的;为人是诚实的;荆州是常跑的;结果是徒劳的。
陆逊是斯文的;做人是低调的;本事是不小的;前途是无量的。
甘宁是锦帆的;水贼是做过的;劫营是拿手的;兵多是不必的。
周泰是忠心的;护主是拼命的;伤疤是暴多的;吴侯是称赞的。
二乔是可怜的;运气是不好的;丈夫是早死的;守寡是痛苦的。
吕布是英勇的;画戟是无敌的;人品是不佳的;勒死是可惜的。
董卓是万恶的;诸侯是共讨的;好色是成性的;下场是可悲的。
貂蝉是绝色的;容貌是动人的;风华是绝代的;红颜是薄命的。
袁绍是兵多的;粮草是充足的;实力是雄厚的;用人是不当的。
袁术是不智的;玉玺是骗到的;称帝是冒险的;时机是未到的。
陶谦是客气的;出手是大方的;地盘是不小的;送人是乐意的。
具体的的事情都是什么事我不知道,但是知道一些事:1.火烧乌巢 2.曹操统一北方 3.三顾茅庐 4.长坂败兵 5.诸葛亮游说东吴 6.赤壁之战 7.火烧连环船 8.襄樊之战 9.水淹七军 10.刘备托孤 11.诸葛亮南征 我知道的就这么点了,其中三顾茅庐是我都可以背诵下来的~!呵呵 刘备到荆州以前,在各路诸侯的征战中屡次失败,他从失败中总结的经验就是没得到有高才的人辅佐自己。他来到荆州刘表处,想从这里寻找人才。他在这里见到了徐庶,认为他是人才,对他很器重。徐庶见刘备爱才,就对他说:“此地有诸葛孔明,有卧龙之称,将军愿意见他吗?”刘备说:“你可以约他一起来见我。”徐庶说:“卧龙先生乃大才之人,只可前去拜见,不可屈使他前来。将军若有意,就应该亲自前去。”于是,刘备便亲自到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去拜访,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了他。诸葛亮也深被刘备的爱才之心所感动,当下就献上了有名的「隆中对策」,并出山助刘备成就大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