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记者嵩樟
风华绝代的尊贵皇后,死后却遭裸尸大辱;纵横百年的大辽国,竟因一桩离奇的“宫廷婚外恋”埋下了亡国的祸根!围绕一个凄怨女人的爱恨情仇,剥离出的,是一个王朝兴衰沉沦的黑色咏叹。这是一段连正史也未予讳言的千古奇冤,令后世的文人骚客感时伤怀,抒忧喟叹。这一悲剧的主角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懿德皇后,因天姿国色,被辽国百姓惊为天人,父母为其取名“萧观音”,恰是对这位绝代佳人的姿容褒赞。
萧观音(萧观音和萧燕燕的关系)
萧观音不仅容貌出众,还精通诗文,擅长弹奏,充满济世情怀与报国理想,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奇女子,但就是这样一位天眷才女竟被权臣耶律乙辛诬陷与伶人通奸,而不问缘由的耶律洪基竟偏听偏信,逼妻自杀。走投无路的萧观音留下一首绝命诗,一尺白绫自挂屋梁,香消玉殒魂魄散灭。全不念夫妻之情的耶律洪基命人将萧观音的尸身扒得一丝不挂,卷在一领烂苇席里送回娘家(古懿州,今阜新塔营子)。
直到萧观音的孙子辽天祚帝登基后,才为自己的祖母平反昭雪,将萧观音厚葬。这一历史悲音本应自此画上句号,怎奈天有不测风云,崛起的女真族在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的统率下,不久即攻灭辽国,对辽国王室恨之入骨的女真人将萧观音的尸体从墓中挖出,剥去身上金衣,任由牛马践踏,一代艳骨芳容,零落成泥碾作尘!生前蒙受不白之冤,死后为异族强权凌辱,与貂蝉、王昭君、杨玉环这些悲情美人的命运相比,萧观音的结局更为凄惨,造化弄人若此,情何以堪?
▲辽代懿州古塔,这里是萧观音的家乡。(嵩樟摄)
萧观音(1040年-1075年),是辽钦哀皇后之弟、枢密使萧惠之女,世代为皇后家族。史书记载,萧观音“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
传说萧观音母亲怀她时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她人生命运预兆的胎梦:天空中有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忽然坠入怀中,之后又冉冉升起,在天上成为一轮光辉灿烂的皎月,月亮在空中缓缓移动,灿若太阳,让人不可仰视。忽然,一只天狗奔过来,一口吞掉了月亮。母亲惊得大叫一声,醒来后大汗淋漓,觉得腹痛难忍,生下了一个女孩。女孩一天天长大,越来越美丽,父母也越加疼爱。教她弹筝、弹琵琶、吟诗作赋,萧观音一学即会且能融会贯通,不久就在亲友中芳名远播。
萧观音四岁就许配给当时为燕赵国王的耶律洪基(后来的辽道宗)为妃,二人称得上是青梅竹马。成年后的萧观音端庄秀丽、婀娜多姿,深得道宗宠爱。萧观音有《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诗曰:“虞廷开盏轨,王会合奇琛。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文章通谷蠡,声教薄鸡林。大宇看交泰,应知无古今。”这首诗虽为应制唱和之作,却写得慷慨奔放、大气磅礴,并有激励道宗进取的政治文化内涵,道宗因此对她越发宠爱,同年十一月,封萧观音为懿德皇后。
有一次,耶律洪基在伏虎林纵猎完毕,饮酒高会,萧观音豪气勃发,即席赋诗一首:“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哪叫猛虎不投降!”此诗气势雄浑,彰显出萧观音的豪迈之气与北国女子的飒爽英姿。萧观音锦句出玉口,在座群臣齐加恭维,无不叹服,道宗更是大喜。第二天,果然有一只猛虎在林中奔跑,道宗说:“朕射得此虎,才不愧皇后的诗!”一箭射去,猛虎应声而倒,众人欢声如雷,都称道宗勇武无敌。
说起耶律洪基,大家比较熟悉,此人就是《天龙八部》中与萧峰结为兄弟,最后萧峰逼他折箭为誓,不再进犯中原的那位辽国皇帝。对于萧观音,也有一段传奇性的故事,说是她刚被册封为皇后时(清宁元年,即1055年),突然有一段白绫从空中吹来,上面写着“三十六”三字。她问:“这是什么征兆啊?”左右随从其实也不明白其中玄妙,但都擅长溜须拍马,顺口胡诌说:“这是上天命您统领三十六宫的嫔妃。”萧观音当时大喜。据说其实这是预示她三十六岁时用一根白绫自尽而死——这种传说,多属附会。
萧观音生下皇子耶律濬后,备受道宗恩宠,一时贵不可言。可惜好景不长,危机随之而来。道宗统治后期怠于朝政,终日以游猎饮酒为乐、荒淫无度,有时还以掷骰子的方式任用大臣,视国事为儿戏,并把军国大权交予耶律乙辛等人。而萧观音常慕唐太宗、徐贤妃夫妇的琴瑟相合(贞观末年,唐太宗东征西讨,修治宫室,百姓劳怨,徐贤妃上疏劝谏,劝太宗体恤黎庶,慎终如始),并以之为楷模,常常在道宗留宿她处时向身为皇帝的夫君进谏得失。
辽代以武立国,也以武为国之根本,男子成年后首要职责是练习骑射。道宗皇帝本人弓马娴熟,武功了得,对游猎之道更是沉迷不已,隔三差五就要举办一次打猎比赛。他有一匹千里马,号称“飞电”,瞬息间能奔驰百里。打猎之时,道宗往往骑着“飞电”跑得无影无踪,侍从们累得气喘吁吁也追不上,道宗不加克制反以此为乐。萧观音深以为忧,常常劝谏道宗:“跑得太快会有危险,如果遇见敌人或者危险时,侍从难以救助。君乃一国之主,不可有丝毫闪失。”她还写作《谏猎疏》说:“妾闻穆王远驾,周德用衰;太康伏豫,夏社几屋。此游佃之往戒,帝王之龟鉴也。”道宗表面上称赞皇后贤德,心里却很不高兴,渐渐疏远了萧观音。
萧观音失宠后郁郁寡欢,于是在百无聊赖中作了《回心院》十首词,希望能挽回皇帝的心。这十首词凄婉哀怨,力欲重现二人昔日之脉脉温情、云雨缠绵,句句道出失宠后妃的悲哀,虽是长门紧闭,皇帝已将自己抛诸脑后,但仍然存有一份期待之心,盼望皇帝的临幸。可叹日渐迷失的耶律洪基哪懂得这女儿家的深沉情怀,便纵是万千情丝也挽不回离人之心。
如果说耶律洪基对萧观音的疏远只是让她伤心抑郁,无以排解,只能写出《回心院》这样哀婉缠绵的诗词以求皇帝回心转意,那么,耶律洪基假借萧观音的名义,召大臣妻子入宫淫乱,可以说是彻底寒了萧观音的心。
与所有程式化的婚外恋故事一样,起因都是由于丈夫的移情别恋,妻子备感孤独,满腹的寂寞与委屈无处宣泄,这时一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及时出现,便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这一婚变插曲若发生于寻常百姓家,要么棒打鸳鸯散,要么被当作风月闲谈,但在充斥权诈机谋的皇宫,就势必掀起一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血雨腥风!
想谋害萧观音的是当朝权臣耶律乙辛。此人因在一场平叛战争中立有大功被加封为太子太傅,权倾一时、威风赫赫,朝堂阿附之辈如蝇逐臭,唯萧观音之帝后家族不肯屈从,这令城府甚深的耶律乙辛怀恨在心,而两方水火难容的矛盾聚焦点则在太子的降生与从政。
大康元年(公元1075年),辽道宗耶律洪基与萧观音所生的皇太子耶律濬开始参与朝政,这位太子爷天资聪颖,仪表端重,“幼能言,好学知书……七岁从猎,连中二鹿”,长成后,“法度修明”,一时间受到众臣的拥戴和赞赏,更让广大辽国军民看到朝廷振兴的希望,但太子的仁德与有为却令大权在握、惟恐秋后算账的耶律乙辛如芒在背,如何在太子登基前搬掉这块危及自己政治前途的绊脚石,成为耶律乙辛一伙处心积虑、日夜筹划的核心机密,而为人耿直、又不善权谋的萧观音却放松戒备神经,不知一个巨大的阴谋之网正慢慢向自己与太子头上罩来。
扳倒太子,首先要除掉身为一国之母的萧观音,但对付堂堂皇后,突破点只能在谋反与宫闱淫乱两大罪状上寻找杀机,而且必须一招毙敌,万不可给对手留下丝毫回旋空间,否则势必祸殃九族。
耶律乙辛很清楚,虽然萧观音已失去耶律洪基的宠爱,但两人毕竟是青梅竹马的结发夫妇,幽居深宫的萧观音虽寂寞难耐、苦楚不堪,但仍梦想耶律洪基回心转意,重续夫妻温情,谋反之说不可能成立。因此,谋害萧观音,离间夫妻二人关系的契机只能从不可示人的宫闱秘闻中寻找蛛丝马迹,而恰恰在耶律乙辛苦于机会难寻之际,萧观音却主动给对手送上了导致日后大祸的致命把柄。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独居苦闷且正值旺年的萧观音心中的情感渴求无人倾诉,多才多艺的她精心独创《回心院》词以抒心中寂寞。这个曲牌是萧观音自己独创的,既然是词,当时都是能唱的,萧观音虽也精通音律,但需要一个助手完成这曲缠绵乐章的技术制作。她优中选优,召来一个名叫赵惟一的宫庭乐师谱曲并演唱。赵惟一是汉人,是一个颇具音乐天赋的俊俏帅哥,赵惟一殚精竭虑谱好曲子,又和萧观音时时商榷试奏,《回心院》的词章本身已是才气纵横、华丽凄美,再配以悠扬管笛,由一位俊美郎君一唱三叹,那真是摇曳心魂,令心怀凄怨的萧观音触景生情,难以自持。
▲辽代观音像(资料片)
女人天生就是情感动物,由古至今概莫能外,一支玉笛、一曲琵琶,萧观音与赵惟一丝竹相合,每每使听者怦然心动,后宫盛传两人情投意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此恶意中伤,有意陷害萧观音,而沉浸于情感世界的萧观音却浑然不觉,殊不知,耶律乙辛此时已杀机毕现!
告密生事因单登而起。单登本是叛臣重元家的婢女,重元父子被诛后,单登因善弹筝和琵琶而被收入宫中,萧观音总是召赵惟一弹奏曲子而不召她,这使她心生怨恨。萧观音闻听到单登的怨言,召她来与赵惟一比拼技艺,对弹四旦二十八调,结果单登全输。有时道宗会召单登来弹筝,也常被萧观音劝谏,萧观音说单登是叛贼家的婢女,不宜让她靠近君王,以防不测,道宗果然不再召见单登,并把她派到别院值班,自此以后,单登对萧观音恨之入骨。
单登经常对妹妹清子倾诉自己的冤屈,清子是教坊朱顶鹤的妻子,虽为人妻,却暗地里与耶律乙辛相好,清子常把单登讲述给自己的事情说给耶律乙辛听,其中就包括有关萧观音和赵惟一间私通的谣传,耶律乙辛如获至宝,直呼“天助我也!”
不过,仅凭一个婢女的口述难以为凭,诬陷皇后更不能单靠流言蜚语。后来,耶律乙辛的属下献上《十香词》,《十香词》共十首,写女人身上各个部位的十种香气,婉约风流、暗蕴淫靡,虽为艳歌但不减雅致。耶律乙辛指使单登把《十香词》献给萧观音,单登谎称此词为宋国皇后所作,萧观音若能把它抄下来并为之谱曲,便可称为二绝,后世也将留下一段佳话。
可能是被冷落日久,连下人婢女也对自己心生怠慢,好不容易有人向自己献媚邀宠,萧观音大喜过望之下便失却了应有的警惕之心。她原本就是词人,一见到妙词佳句便忘记了一切危险,而心怀叵测的单登投其所好,索要她自赏的手书,更使得她飘飘然了。
总之,萧观音一头栽进了耶律乙辛和单登等人设计好的陷阱里,她不但精心抄写了一遍《十香词》,还在末端写了一首题为《怀古》的诗:“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见时机成熟,耶律乙辛开始收网。大康元年,他先命单登和清子的丈夫朱顶鹤到北院告密,说赵惟一私通皇后,并有皇后手书的《十香词》为证,接着又密奏道宗,在奏折中对二人私通的过程极尽描绘之能事,细加铺展,仿佛亲眼所见。
耶律乙辛的《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与弹劾克林顿的《斯坦尔报告》在细节描写方面难分伯仲,且用词用句斟酌再四,笔法老辣,言虽简而意极赅。试想,皇帝每天俗事缠身,写长了,皇帝会心烦看不下去;写短了,皇帝会觉得证据不足,臣下胆敢捕风捉影,诬称皇后偷汉子,这是灭族的大罪,绝非儿戏。所以,此本奏折字字珠玑,有声有色,故事性甚强,画面感极好,简直就是精华版的摄影脚本。其中一些若不加注明,与色情小说无异的语句即便是今人看到,也未免脸红心跳。
耶律洪基读后勃然大怒,马上召来皇后对质。可怜萧观音不知这游戏之作竟遭来如此大祸,万分惊愕之余,极力为自己辩解:“妾贵为皇后,已是尊贵之极。而且已经生养了几个儿女,最近还添了孙子,儿孙满堂,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又怎么会去做这种伤风败俗的无耻勾当呢?”耶律洪基将《十香词》摔到她面前,怒斥说:“这明明是你亲手写的,你还有什么话可讲?”萧观音哭诉道:“这是宋国皇后写的,我不过是应单登的请求为她抄写一遍罢了!况且我们辽国也不养蚕种桑,我怎么写得出蚕桑的句子呢?”
耶律洪基根本不听萧观音辩解,认为她是故意欺瞒,盛怒之下,抓起身边的铁骨朵朝萧观音打去,猝不及防的萧观音被当场打晕。紧接着,耶律洪基命令耶律乙辛和张孝杰处理此案,两人圣旨在手,马上将赵惟一等人抓起来,动用诸般酷刑,众人熬刑不过,屈打成招。
供状上报到耶律洪基后,这位冲动皇帝突然犹豫起来,他指着纸上的《怀古诗》质疑道:“这是皇后骂赵飞燕的诗,有什么问题?”耶律乙辛的同党张孝杰解释说:“诗中‘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之句,正包含了‘赵惟一’三字,这正是皇后思念赵惟一的表现啊。”自此,耶律洪基认定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私通,遂族诛赵惟一,赐萧观音白绫自尽。当时皇太子和各位公主都向道宗求情,请求替母亲一死,耶律洪基不许,说:“朕身为一国之君,皇后与人私通,若不以国法惩处,成何体统?朕的面目何在!”
临自尽前,萧观音乞求面见耶律洪基,不许。萧观音遥拜宫禁,作《绝命词》一首:嗟薄福兮多幸,羌作俪兮皇家。承昊穹兮下覆,近日月兮分华。托后钩兮凝位,忽前星兮启耀。虽衅累兮黄床,庶无罪兮宗庙。欲贯鱼兮上进,乘阳德兮天飞。岂祸生兮无联,蒙秽恶兮宫闱。将剖心兮自陈,冀回照兮白日。宁庶女兮多渐,遏飞霜兮下击。顾子女兮哀顿,对左右兮摧伤。其西曜兮将坠,忽吾去兮椒房。呼天地兮惨悴,恨今古兮安极。知吾生兮必死,又焉爱兮旦夕!
赋诗完毕,绝望的萧观音自挂东南梁,一缕香魂,离散飘逝。
辽道宗皇后萧观音与宫廷乐师赵惟一通奸,最终被辽道宗赐死一事,历来被视为辽代宫廷的一桩大冤案,但始终存在不同声音。反方坚持认为,耶律乙辛揭发皇后奸情,并非诬构。
首先,耶律乙辛在《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文中,对皇后与赵惟一的通奸场景描写,与现场目击无异。这段描写细腻而露骨:大康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据外直别院宫婢单登,及教坊朱顶鹤陈首。本坊伶官赵惟一向要结本坊入内承直高长命,以弹筝琵琶,得召入内。沐上恩宠,乃辄干冒禁典。谋侍懿德皇后御前。忽于咸雍六年九月,驾幸木叶山,惟一公称有懿德皇后旨,召入弹筝。于时皇后以御制《回心院》曲十首,付惟一入调。自辰至酉,调成,皇后向帘下目之,遂隔帘与惟一对弹。及昏,命烛,传命惟一去官服,著绿巾,金抹额,窄袖紫罗衫,珠带乌靴。皇后亦著紫金百凤衫,杏黄金缕裙。上戴百宝花髻吗,下穿红凤花靴,召惟一更入内帐,对弹琵琶。命酒对饮,或饮或弹,至院鼓三下,敕内侍出帐。登(单登)时当直帐,不复闻帐内弹饮,但闻笑声。登亦心动,密从帐外听之。闻后言曰:“可封为有用郎君。”……此后但闻惺惺若小儿梦中啼而已。院鼓四下,后唤登揭帐。曰:“惟一醉不起,可为我叫醒。”登叫惟一百通,始为醒状,乃起,拜辞。后赐金帛一箧,谢恩而出。其后驾还,虽时召见,不敢入帐。后深怀思,因作《十香词》赐惟一。
有专家质疑,辽代的文学文本中极少见虚构的作品,亦无与此水准相近之作。再者,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服饰叙述,完全符合逻辑,耶律乙辛就算有天大的胆子,敢对皇后如此凭空诬陷吗?难道不怕灭族之祸从天而降?
另外,耶律乙辛有萧观音所书《十香词》为证。耶律乙辛与单登均无法获得萧观音手书,因为大康元年,单登早已失宠且充外值,故不可能。由此可见,萧观音与赵惟一的奸情事实无可置疑。
那么,为何咸雍六年的事要到大康元年十月末方始告发呢?这也是事出有因的。因为当时太子总领朝政,耶律乙辛权力受限,要打击太子,必先从其母后萧观音的破绽处下手。耶律乙辛发动这次密弹活动实质上是关系到他政治生命的一场博弈,显然,他走了一招险棋。
若无事实根据,随意造谣污蔑,耶律乙辛集团势必迅速、彻底崩溃,并引来灭族之祸。另外,萧观音临死前所作《绝命诗》中有“虽衅累兮黄床,庶无罪兮宗庙。”一句,对自己的婚外恋实已坦白,供认不讳了。据此,专家断定,萧观音“累黄床事件”应当是实告而非虚构。
而萧观音之孙,天祚帝即位后,虽然重治耶律乙辛之罪,只是给祖母追谥为“宣懿皇后”,却未明言此事原委。寿隆七年,天祚帝登基后,二月即下诏:“为耶律乙辛所诬陷者,复起官爵,籍没者出之,流放者还之。”到了三月,才下诏惩罚张孝杰。张孝杰是审核“累黄床事件”的主要官员,若此案为诬构,应与耶律乙辛同时惩处方近情理。但直到六月庚子才“追谥懿德皇后为宣懿皇后”,且不言辨诬。由此迟迟诏定,可见萧观音与赵惟一通奸之事,当非出诬构。
▲珍藏于辽博的大辽宣懿皇后(萧观音)哀册(嵩樟摄)
替萧观音鸣不平者大有人在。如涿州人王鼎将萧观音冤案的详细情形写进《焚椒录》中,并将当时的奏折、诗词全部收录进去,极力为萧观音鸣不平、道冤情。他认为萧观音取祸的原因为“好音乐,与能诗善书耳”。
假如萧观音不作《回心院》,也就不会有《十香词》一事;假如她不善书,也不会一时技痒而为单登手书艳词,而《怀古》诗的巧合也实在难以解释,只能说天意难违。
清代的朱彝尊和纳兰性德都对萧观音的悲剧寄予了莫大的同情。朱彝尊在《咏萧观音》的诗中说:“细草含茸,圆荷倚盖,犹与舞衫相似。回心院子,问殿脚香泥,可留萧字?怀古情深,焚椒寻梦纸。”纳兰性德则写道:“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一镜空潆,鸳鸯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
关于萧观音与赵惟一之间到底是否有私情,各史书说法不一,二人是否真有情事,其实都不重要。萧观音被人陷害是人生惨剧,中国古代女子将一生的幸福都寄托在男人身上,一旦失宠就是掉进了万丈深渊,从此暗无天日,而宫廷中的女人尤其不幸,在惨烈的宫廷斗争中,萧观音不过是一个政治牺牲品而已。
▲辽代懿州城墙遗址,今阜新塔营子乡。(嵩樟摄)
严谨的辽史学家指出,有辽一朝,帝族(耶律氏)与后族(萧氏),乃至后族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非常惨烈,特别到中后期,已达到了你死我活、鱼死网破的地步了!以淳钦皇后述律平母前夫之族(以下简称母前夫之族)与父族(以下简称父族)为分野,形成两大势力集团。辽初三帝后,即太祖淳钦皇后、太宗靖安皇后、世宗怀节皇后均为父族的人。辽穆宗死后,萧思温等人拥立辽景宗,所以,景宗册封为萧思温女萧绰为睿智皇后。萧思温是母前夫之族的人,睿智皇后的册立宣告了母前夫之族开始登上后位。这时,母前夫之族和父族两集团的力量对比就发生了变化,后族的斗争也随之明朗化了。睿智皇后册立的第二年,即保宁二年五月,国舅萧海只及海里“盗杀”萧思温。萧海只及海里虽不知其世系,但与萧思温同为国舅,竟拔刀相刃,足见其利害之甚,不共戴天!
后族的矛盾发展到辽兴宗即位时,终于激化,以至于爆发了法天太后萧耨斤与齐天太后萧菩萨哥的殊死较量。法天皇后赤膊上阵,加害于齐天皇后,然后自立为太后,以宫廷政变的形式从母前夫之族手中夺回了父族任皇后的地位,重新控制了皇权,这场斗争是以父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的。此后的兴宗仁懿皇后萧挞里为法天皇后弟萧孝穆之长女;道宗宣懿皇后萧观音又为法天皇后弟枢密使萧孝惠之女;还有辽道宗惠妃(阿古只之后裔)等都为父族集团的人。这一状态一直保持到天祚帝时才又有所改变,即天祚皇后又是母前夫之族的人。辽代后族两大势力的斗争反映了帝族内部的斗争,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和作用了帝族。
后族内部的惨烈斗争严重影响了大辽国运,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夺权角逐中,埋下了日后大辽亡国的深长伏笔。借耶律洪基之手灭掉萧观音后,耶律乙辛一伙变本加厉大肆谋害忠良。他们使用同样的诬告诡计,诬陷太子谋反,不辨忠奸是非的耶律洪基竟听信谗言囚禁太子,甚至太子被耶律乙辛谋害也不做调查,听之任之。此外,耶律乙辛还大设冤狱,几月时间里就以各种借口除掉大臣四十余人,一些国之栋梁惨遭毒手。尤为可怕的是,以耶律乙辛为核心在朝野上下形成一同气相连的奸党集团,辽国的政治风向随着萧观音与太子的覆灭而为之一变,大辽国势江河日下,而北部边境的女真族却悄然崛起,最终成为百年辽朝的掘墓人!
《妇女·女人观天下》2021.1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