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外《PC World》网站今日撰文称,自个人电脑1971年问世以来,其发展历程如达尔文的进化论,重要程度与日俱增,从初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发展为21世纪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一部分。尤其是过去四十年间,个人电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笨重的商用电脑到今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超薄高性能机器,既可用来工作,又能用来打游戏。下面就来回顾一下个人电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瞬间。
台个人电脑
台个人电脑
你或许认为算盘是世界上台电脑,但电脑历史博物馆将这一头衔授予Kenbak-1。Kenbak-1售价750美元,1971年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做广告销售。电脑历史博物馆上写道:“Kenbak-1由约翰·布兰肯巴克(John V. Blankenbaker)使用标准的中规模和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存储容量为256字节。”但Kenbak-1仅售出40台。另一款早期个人电脑是Datapoint 2200,也是在1971年开始销售。尽管起价5000美元,但Datapoint 2200在商业上比Kenbak-1更成功,其CPU至今畅销不衰,可谓是当前无处不在的x86指令集的“鼻祖”。
缓慢发展
个具有内置鼠标的Alto电脑,款商业个人电脑Micral
1973年,款商业个人电脑Micral问世,这款电脑并非只是简单组装件,而是形成一套完整系统,基于英特尔8008微处理器设计。电脑历史博物馆上写道:“法国R2E公司创始人、公司总裁安德烈·特鲁昂(André Truong)开发Micral用以替代微型电脑,毕竟当时不需要太高的性能。”次年,个具有内置鼠标的工作站在Alto电脑上出现。Alto电脑是在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建造的。接着,在1975年,工程师李·费尔森斯泰因(Lee Felsenstein)设计的图形显示组件帮助将个人电脑变成了游戏机。
成为主流
成为主流时期的PC代表
1977年对早期个人电脑是意义非同寻常的一年,那一年,Commodore PET(个人电子处理器)和Apple II相继问世。Commodore PET有两个内置盒式存储器,存储容量达到8千字节。Apple II则成功融入了印刷电路板、先进的图像、游戏棒,以及电脑游戏《Breakout》。1979年,Atari推出了两款微型电脑,一款主要是当作游戏机使用,另一款则是家用电脑。
IBM推波助澜
IBM 5150
1981年,IBM公司推出IBM 5150,为快速发展的个人电脑市场推波助澜。IBM 5150使用英特尔8088微处理器,微软MS-DOS操作系统。同年,款便携式电脑研制成功,亚当·奥斯本(Adam Osborne)揭开了Osborne I的神秘面纱。Osborne I重约24磅,售价1795美元,显示器5英寸,另外,有两个软盘驱动器、64千字节存储空间和一个调制解调器。
的PC问世
Lisa和Commodore 64(C64)
1982年,Commodore 64(C64)上市,Commodore由此开始了成功的道路。Commodore 64持续热销11年之久,销量至少为1700万台,足以赢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畅销电脑”的头衔。Commodore 64售价595美元,相对便宜,由此激发了数千套软件的开发。
1983年,苹果推出款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的个人电脑Lisa。尽管这款创新性电脑在美国宇航局找到了卖主,但由于售价高达1万美元,加之运行速度慢,Lisa在市场上并没有获得成功。1983年,个人电脑市场并未全线溃败,康柏根据IBM PC的相同软件,开发出台PC版本,在商业上大获成功。
1984年里程碑
图形用户界面的电脑Macintosh
这是对家用电脑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苹果1984年推出了款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的电脑Macintosh。在“超级碗”比赛电视广告上,“奥威尔”主题把苹果说成是个人电脑市场的大救星,将击败行业大哥大IBM。IBM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在1984年发布了PC Jr。和PC-AT两款个人电脑。PC-AT售价4000美元,比Macintosh价格高出60%,宣称与之前的IBM个人电脑相比,存储容量更大、性能更优。
行业合作
康柏款采用英特尔80386芯片的台式机Deskpro 386
1986年,康柏发布款采用英特尔80386芯片的台式机Deskpro 386,在同IBM较量中胜出。电脑历史博物馆称,Deskpro 386的运算速度和能力都优于以前几款大型机和微型电脑。1987年,IBM也吸引了业界的关注,发布了OS/2操作系统以取代DOS。
台笔记本
康柏LTE 和LTE 286笔记本
足够薄的膝上型电脑被称为“笔记本”,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问世。康柏公司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率先发威,推出了LTE 和LTE 286,这两款电脑有内置硬盘和软盘驱动器,性能类似于台式机。微软崛起
微软和IBM的操作系统两强相争
到1990年, IBM和微软两强之间出现了裂痕,IBM的OS/2操作系统不断抢占市场,而微软则将未来寄托于Windows。Windows早在1985年便已面市,但直到90年代初3.0版本发布以后才在市场站稳脚跟。微软的Windows和包括Word、Excel和PowerPoint在内的Office平台的巨大成功,令其在个人电脑软件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
网上冲浪
初次亮相的美国在线服务
对于许多用户来说,个人电脑今天主要是用于网上冲浪和收发电子邮件的工具。但互联网的问世并非一帆风顺。还记得电子公告牌系统吗?1991年初次亮相的美国在线服务令互联网距离数以百万计的用户更近。网景1994年推出了网景浏览器,使互联网得到进一步推广,而英特尔新推出的奔腾微处理器能让用户高速网上冲浪。到1998年,微软将Internet Explorer与Windows捆绑销售,尽管面临来自Mozilla Firefox的挑战,但Internet Explorer仍然是今天的浏览器。
苹果卷土重来
苹果个人电脑
苹果在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时间一直处于挣扎,但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1996年的复出给这家企业带来新生。1998年,iMac和Macs新操作系统的相继发布令苹果在台式机市场重新占据一席之地。
英特尔与AMD较量
AMD与英特尔的芯片较量
长期以来以生产优质台式机处理器著称的AMD,在1999年推出了Athlon芯片,这款芯片的性能优于英特尔的奔腾3。接着,AMD乘胜追击,2003年相继推出64位微处理器Opteron和Athlon 64,在与英特尔的较量中再次胜出。英特尔则奋起反击,第二年推出了自己的64位处理器,这项技术逐渐在消费类台式机和膝上型电脑市场上取代了32位芯片。今天,新的多核处理器和闪存还在不断向前推动个人电脑的性能。
网络游戏
《魔兽世界》
许多游戏迷都清楚,视频游戏对个人电脑并非什么新鲜东西。随着处理器速度更快,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开发像《魔兽世界》和《无尽的任务》(EverQuest)这样的多人参与的网络游戏提供了便利。对于数百万电游玩家而言,个人电脑现在首先是将他们与虚幻世界相联系的一个平台。这个世界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对手和盟友。
上网本和世界上薄的笔记本
上网本和MacBook Air
今天的台式机全都在追求“薄”。上网本向用户提供了一个低廉的小型工具,令无线互联网接入的体验更佳,耗电量更低。具有触摸屏的平板电脑使得计算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针对那些追求超薄电脑的用户,苹果开发出号称“世界上薄的笔记本”——MacBook Air。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