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价值理念,一种处世智慧。心存敬畏,要有认知,要懂得敬重,要有责任。为官当存敬畏心,就是要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
心存敬畏,首先要对自己有清醒认识,对周围的世界有正确认知。无知者无畏,因为不知道所以不害怕,没有认知的无畏是极其可怕的。初生牛犊不畏虎,是因为它既不知道自己的本事,更不知道老虎的厉害,如果没有受到保护,后果不堪设想。“照镜子”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总要求之一,就是让党员干部依照党员干部的标准,有正确的自我认知,照照镜子,审视自己的行为、思想,寻找不足和缺陷,更好的“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其次,心存敬畏要懂得敬重,在尊重自己的同时,敬重他人。敬重是个严肃的字眼,有敬重才会有敬畏。有时人们会忘记自身角色,忘记自己的本职,忘记规矩,充分彰显主观意志,忽略客观存在,使事情偏离发展轨道。如果在做事情之前,懂得敬重,就不会草率地忘记自我,忽视他人。第三,心存敬畏,还要有责任感。如果没有责任,做什么事都不会害怕,可能会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为官当存敬畏心,就是要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敬畏权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轨迹,她是辉煌、成功、沉沦、失败的记忆,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只有正视历史,才能从中挖掘财富,从中探索发展轨道。敬畏历史,才能对当下负责,才能更好地续写历史。“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坚实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根本的还是要敬畏百姓。只有敬畏百姓,才不会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才会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为民务实清廉才会得到贯彻。为官者的人生,不仅仅是自己的人生,还是为百姓负责的人生。“心无私欲,自然会刚;人无邪念,自然会正”。敬畏人生,就是要珍惜人生,就是要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为官者敬畏人生,就是多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多为社会做贡献,不留下遗憾。为此,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在工作学习生活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事业观、权力观,才能做一个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好官。
心存敬畏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追求。为官当心存敬畏,领导干部要时时刻刻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筑牢层层心理防线,搭建道道拒腐屏障以不辱为官之责,更好地服务于一域百姓。◎潘好香王秋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