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文化产品成为世界级文化品牌,实现文化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才能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才能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图为第六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 刘金祥
提 要
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以文化创新引领全体国民弘扬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培育砥砺前行、奋发进取的社会风尚,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才能使建设创新型国家固本强基、行稳致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精辟阐述了文化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阐明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怎样对待文化、如何发展文化等重大问题,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应充分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使命,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重要支撑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非常鲜明地回答了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该坚持的立场和态度。实践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大,最终是文化的强大。文化繁荣兴盛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的重要源泉。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深刻的历史变革,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特别是当前中国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表征,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文化繁荣兴盛,使社会主义文化充分反映时代进步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才能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根本路径
国民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是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树立中华民族良好国际形象的内在要求。国民素质重要维度的健全人格,是指一个人具有崇高道德责任感和良好思想风貌,这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当前,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与塑造健全人格,已经成为锻铸中华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基本要件。
我们党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塑造现代人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基本规律和根本任务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文化具有开启人的心智、陶冶人的情操、愉悦人的心灵、开阔人的视野、提升人的思维等多重功能,在提高民族素质、塑造高尚人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不断创作和推出一大批内容健康向上、形式新颖多样、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质文化产品和优秀文艺作品,开展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长人们的知识才干、塑造人们的高尚品格、提高人们的思想素养和道德水平、激发人们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担当,才能提升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向往的主要渠道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人们精神文化消费的层次越来越高,对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的要求越来越多样。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来临,全体国民的物质生活将明显改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越来越强烈,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越来越突出,更加期待优秀的电影、电视剧、图书、戏曲,更加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更加盼望祥和淳朴的社会风气和风清气正的文明风尚。
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依托文化资源、区位地缘、知识智力等禀赋与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实现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科技、信息和人才等文化要素,正在丰富和扩充原有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重要因素。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将主要凭借高新技术产业,而文化繁荣兴盛大多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形式出现,如电脑合成音像、电子图书馆等,这些新型文化业态不仅诱发、催生和哺育了高新技术产业,而且直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既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也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智力保证。另外,我们还应认识到,文化是经济的灵魂,文化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既增加经济中的文化含量,又增加文化中的经济向度,才能推动经济文化一体化,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路子。
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作出的重要科学决策。创新型国家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这些方面相辅相成、密切相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缺少任何一方都很难建成创新型国家。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以文化创新引领全体国民弘扬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培育砥砺前行、奋发进取的社会风尚,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才能使建设创新型国家固本强基、行稳致远。
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题中之义
经济全球化绝不是一种单纯的孤立的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各民族文化的消亡和一种无地域差别、无民族差异的大而化之的世界文化的建立,它需要的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打破本民族文化地域的拘囿,将本民族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文化的这种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背景,使得中华文化面临着如何自强于世与如何发挥自身独特功能的双重任务,这就迫切要求中华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可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下增强“免疫力”、扩大吸引力、提升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必然选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与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危害相比,文化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更加直接更加危险,因为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输出文化产品,使发展中国家的公民在消费文化产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被其文化产品中的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所浸润所侵蚀,进而吞噬湮灭其他民族的本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面对西方文化的大举进入,面对发达国家文化产品的巨大冲击,发展和壮大我国文化产品、强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民族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袭扰,我国文化安全也受到一定威胁。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速发展和壮大民族文化产业,通过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宣传和推介我国文化产品,逐步改变我国文化产业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的局面,不断增强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话语权,切实扭转文化领域西强我弱的状况,努力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客观需要
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其主要侧重道德、价值观和制度的魅力和吸引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硬实力发展很快,截止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相比,两者之间的落差还比较大,这种落差突出反映在文化产业领域。由于文化产业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既涉及经济总量的增减,也事关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危;既能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造血功能,也能扩大中华文化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因此,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全新文化产业格局、文化市场体系、文化市场主体和文化经营管理机制,才能使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调整文化发展的方向、重点和领域,延伸和扩展文化品牌的人文属性和经济属性,让民族文化产品成为世界级文化品牌,实现文化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才能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才能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