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场展现了康熙15年的水患,暴雨不断,黄河决堤
我们的剧本最早是2012年完成的,还是IP满天飞的时候。哪怕在今天这个娱乐环境下,你去对任何一个视频平台讲,我要做一部水利的戏,他都要犯含糊的。
所以我们找投拍花了整整十年,遭受过很多次拒绝。
▲
老戏骨黄志忠饰演靳辅,青年演员尹昉饰演陈潢
《天下长河》讲述的是康熙年间,治河的两位大师——靳辅和陈潢的人生故事。
我是济南人,家就在黄河边上。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它太大了,太吓人,河面特别宽,水非常黄,非常稠,会让你有一种死亡的恐惧感,奔腾的声音像打雷一样,是非常让人有敬畏感的。
黄河边上,是没有几个人会有塑像在这里的,但那里有靳辅和陈潢的雕像。
后来我看清史的时候,就专门看了他们两个人的故事。
▲
康熙(罗晋饰)下决心治河
康熙15年,平三藩的战争还在打,为了保障运河,康熙皇帝让靳辅和陈潢治理黄河。经过他们十几年的努力,黄河才开始呈现一个基本规模,将近300多年的历史上,一直在享用他们的治河成果。
后来我看到靳辅写给皇帝最后一道奏折里边,专门讲到他们这一生治河的友情,让我非常的感动,也非常好奇,觉得能出一场大戏。
初心就是希望,让大家知道历史上有靳辅和陈潢两个人,也来试一试写治河、写水利,看看能不能在古装戏里占有一席之地。
▲
剧组前期置景的工地
开拍之初,我们就定了一个原则,就是在资金能保障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复原,不怕穷酸。
光是做景的时间就花了5个月。南书房是我们自己做的,孝庄宫是我们自己布置的。
▲
古代用于护岸的“大埽工”
你在电视里面看到的巨大的治河的工具,那是我们的美术组自己做的。我们有一本书叫《河工工具图书》,画了大概有六、七十种当年清代河工的工具,标明了用法。美术组先把工具复刻出来,自己学会用,再来教群众演员。
比如开场的梅花桩、拴大埽工,光是打夯的东西,有几个人抱着木柱打的,有往空中甩着打的,还有六七个人沿着绳子打的,这些工艺早都没有了,我们都按照清朝的图式进行了还原。
▲
古代的测准工具“水平仪”
你在剧里听到的河工号子,片尾的吟诵,都是我们从村子里请来的,会唱的老先生给我们唱的,那都是非遗的传人了。基本上你就能比较真实,片段性地听到清代的人是怎么唱的。
▲
陈潢通过河边的水沫,推测出秋汛即将到来
涉及到具体的治水方法和水利知识时,我们有黄委会的专家,也有水利部的专家,给我们做指导。比如束水攻沙,收紧河道,在中国历史上这都是巨大的土木工程,我们还是复原出来拍到了。
拍戏之前,我们重新走了一遍黄河古道,从山东东营,经过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一直走到了青海。一个是做调研,看到了清代时靳辅、陈潢修的河堤。再一个就是选景,拍到了一些我们可以用的镜头,就是这么一点点凑起来的。也许它不完美,但是我们已经尽了一切努力。
所谓的“长河”是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黄河,第二个就是历史长河。
剧里面你能看到关于平三藩的问题,平定噶尔丹的问题,既和治水息息相关,也是那一段历史长河中的剧情。
▲
康熙(罗晋饰)和孝庄(奚美娟饰)
我是1998年大学毕业开始搞创作,那个时候出现了大量的古装片,很深刻地影响到我的写作。反倒是后来IP互联网的这套东西,对于我的渗透就比较少。
我很不愿意谈这是个“历史正剧”,我们开头标的是“传奇剧”,历史是我们的底色,但是用一种戏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
索额图(梁冠华饰)和明珠(公磊饰),让人想起了《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纪晓岚和和珅
我一直觉得现在的古装戏台词还是不够生动。你看明清的小说,他们的白话文说得非常流畅,有的地方比我剧中的台词还流畅。《红楼梦》里经常是两个女的对着骂,骂得很生动,《水浒传》基本上以脏话为主,两个人上来先骂街。
所以我在写这个戏的时候,模仿的主要就是明清的小说,从这里边寻找台词的结构和风格样式,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和名词,多用当时的古语和俗语。
▲
长袖善舞的高士奇(陆思宇饰)
很多人都说,“科举三人组”高士奇、徐乾学和陈潢,他们的人物性格很鲜明,我也花了一些功夫。
高士奇原来就是一个平民老百姓,很年轻就混到了皇上身边去,肯定是个绝顶的聪明人,长袖善舞到了极致,人精子里的人精子。
他的画像,眼睛大,额头大,颧骨高,看起来非常不好相处。我们找演员的时候也会按照这个形象找,基本上就把神给拿捏得非常的像。
▲
探花徐乾学(赵麒饰)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高士奇,但往往我们都是徐乾学。在职业舞台上不太受重视,很努力地在中间混,不敢得罪任何人。
我把他写得有点像契格夫的《小公务员之死》里的那个人,吐痰吐到领导身上,一礼拜以后自己吓死了。所以造型上,我们也参考历史上的徐乾学,眉毛有点下垂,就特别像个倒霉蛋。
▲
一片赤子之心的陈潢
关于陈潢,我能找到的历史记录应该说是少之又少,只能从仅有的材料里面推测他的人物性格。
靳辅在折子里提到过他和陈潢的沟通,你能看到陈潢说话很短,他跟靳辅说:“如果你有信心,我就跟你一起做。”一句话两句话,陈潢就把话说完了,他一定不是长袖善舞,特别会社交的一个人。
▲
靳辅和陈潢在星空下互诉衷肠
我很喜欢的一场戏,靳辅和陈潢第一次去星宿海踏勘,他们在星空之下,第一次谈人生的问题。陈潢说:“我要把名字写在这条河上,我要做大禹、李冰、潘季驯这样的人,你说我贪婪不贪婪,太贪了,天底下最贪的就是我。”
那段对白实际上写得非常的现代,陈潢说出来那句话,特别像一个当代的大学生。因为我也经历过那个过程,大学毕业以后,我要走哪条路,我要的功名是什么,其实借着人物的口,说的是我自己的思考。
▲
靳辅的手上满是伤痕
▲
陈潢和在狱中的靳辅讨论治河方法
这个戏真正的一个立意和想法在于,靳辅和陈潢虽然在朝堂里起起伏伏,最后死了,但其实他们才是胜利者,因为他们逃脱了这段历史对他们的审判。
就像是岳飞、诸葛亮,他们都失败了,但是你说“还我河山”的时候,岳飞就在,当你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候,诸葛亮就在。靳辅和陈潢为我们这个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老百姓为他们在黄河边塑像,流传千古,这就是他们人格中最伟大的地方。
虽然我老说没钱没钱,实际上已经是去年投拍的最贵的戏了,很多的钱都花在水上了。
所有人看了剧本以后,最纳闷的就是水戏怎么拍,没有人有经验,不懂,真不懂。
好多观众都觉得我们是特效,实际上我们大量实拍。特效可以做出来很多的水,但是水跟演员之间产生交互的时候,特效就出不来了。
为什么《泰坦尼克号》的导演最后宁可去做一艘真的船,也拒绝特效,就是因为他发现水的特效真的太难了。
▲
拍摄现场
▲
非常艰难的实拍镜头
我们一场水戏是拍5整天,整整5天,就拍这么一段戏,现场同时调度500人以上的群众演员。
你在电视上看到的堤,那是我们自个儿的堤。堤有16米高,很长,最下面四五米是用石块砌的一个地基,上面是土地,就很像清代的状态。
我们拍洪峰冲上来的时候,现场大概有4台挖掘机,一台挖掘机差不多有半吨水。在挖掘机下面,我们做了滑梯,立在空中两米高的地方。
▲
利用挖掘机模拟洪峰
当挖掘机同时下水的时候,水通过滑梯,滑梯的力量让水能横着打出来,而不是直上直下,所以你会看到有一个巨大的像洪峰一样的东西。经过滑梯的加速度,水的力量感是巨大的,人是根本站不稳的。
我们第一次拍的时候,演员上去,一下子就飞起来摔到后面去了。我们在镜头里看,觉得这个很真实。后来他跟我说,他都没想怎么回事,就飞到空中了。
▲
半个身子泡在水里的摄制组
▲
“雨”中拍摄是剧组常态
我们剧组对天气的要求也特别要命,第一必须阴天,第二还不能下雨。
我干过那个事,全剧组领出去,在太阳底下暴晒一天,一个镜头没拍又领回来,这种事干多了。
▲
开场的暴雨戏
开场的时候,皇帝从宫里面出来,上景山的那一段戏拍了两天。因为你要把吊车指挥到不同的景里去下雨。万一出太阳,大家停,等一会儿,等太阳没了再接着拍。
横店的冬天又非常阴冷,我们拍决堤的戏,要不停往演员身上浇水,一浇浇一天。演员拍完了以后,头发里、眉毛上都是冰碴子,我们剧组的人基本上都病过。
▲
剧组在冰河边的合照
最远到鄂尔多斯往青海走的那条道上,拍靳辅、陈潢看冰河的那场戏,大白天最高温度零下20多度。
所以这部剧它华丽不起来,剧组始终是处在一个相对艰苦的环境里。你在剧中看到的靳辅、陈潢,有多少次体面的样子?很少,基本上都是脏乎乎的,泡在泥塘里。
钱都花在水上了,角色造型就不能走IP的华丽风了,我们的角色造型是以古画做根本。
▲
孝庄的古画和演员造型对比
▲
徐乾学的历史画像和演员造型对比
你看孝庄刚出场的时候的造型,完全就是按照古画上造型,包括手里的那串珠子都一模一样。
如果往后看,你会发现演员摆的姿势跟古画很像。我们拍康熙,有极像的地方,坐着一动不动,摆好了以后慢慢拍,拍得他很像一张画。
我做编剧做了好多年,编剧把剧本交出去之后,演员演得好不好,导演导得好不好,我不知道,也不能说话,所以这个剧本我选择自己来导。
我们是一个群像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对人物的塑造。选演员,就是看演技。
▲
罗晋饰演康熙
罗晋是比较出我意料之外,因为他挑战的角色太难了,珠玉在前,他一定要走一条属于他自己的道路出来。
我们这里面的康熙是一个偏生活气质的皇帝。他的成长大致分两个阶段,有孝庄和没有孝庄。
▲
康熙和孝庄之间的互动
大家看到的比较可爱或者比较松弛的康熙,都是孝庄还在的时候,康熙在孝庄面前有很多孩子气的行为,包括拿着葫芦逗他奶奶什么。
孝庄不在了,大家所喜欢的那些亲昵的小动作,一些很明显的温情脉脉,就全部消失。演员的表演,也逐渐在做减法,不停地收敛,一直到最后几乎是以不动和轻轻地动为主。不为外物所动的表演,这个是难得的。
▲
奚美娟饰演孝庄太皇太后
孝庄太皇太后是我们剧里难得的女性角色。相对以往夸张的角色来说,我们这里的孝庄很收敛,很少出现激烈和亢奋的东西,但是在我的理解里它更接近真实。
她和康熙是牢固不可破的政治同盟,你不会看到她对康熙有多么的慈爱,但是她的亲情是写在眉角眼梢的,这一点奚老师演绎得非常完美。
▲
工作中的张挺
所有演员拿到剧本,就知道这是个体力活,风里来雨里去,日子好过不了。还是剧里面传达出来的古人的献身精神,感召了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包括给我投资的平台,包括演员,大家想把他们的故事表达出来。
在我心里面,真正的国剧有一个特点,就是以人物出场来带动时代,关注的是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交织。像《大宅门》《乔家大院》,很多你都不记得故事,但是永远记得人物,这是很优秀的国剧传统。
历史剧在中国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因为中国人喜爱历史,这是一个民族的欣赏习惯。但是历史剧的范围还可以再开拓,不再去写太多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就像我们这部剧,不以康熙为主,不以爱情为主。
中国的治河群体,在历史中并不显赫。但这些人是很值得尊重的,值得把他们搬到屏幕上去。
也许以后我们还会有很多的历史剧,写我们民族里边有名的医生、工程师、大画家、大书法家、大诗人、大文人,他们都是构成我们这个民族文化很重要的部分。
- END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