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乔丽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真诚信仰和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高度认同。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精神。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追求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张彪,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司法局副局长,在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一线工作了37年。他和农民工王德庆相识于4年前的腊月,当时王德庆和其工友的工资被拖欠了5年,抱着最后的希望他们找到蒙古族自治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张彪和他们深聊后,终于找到了包工头手里才有的记工单。但由于涉事企业长期亏损,不想支付工资,拒不承认这份记工单。在张彪的积极奔走下,最后涉事企业终于同意调解,兑现了55万元的拖欠工资。张彪在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在用情用法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中,坚持法律尺度,寻求人性温度。
坚持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法治精神。党的领导不仅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为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而尊奉的价值坚守。鲍卫忠,生前系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2021年10月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牺牲,年仅45岁。他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时刻把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2020年的一天早上,鲍卫忠和同事驱车前往某村民小组执行一起故意伤害赔偿案件。因山高路远,到目的地已是下午2点多,顾不上吃饭便直接去了村民家里。忙完已是晚上7点多,虽然饿了肚子,但鲍卫忠紧锁的眉头有了一丝舒展。“再小的案子,如无法执行,会对群众权益、法律权威造成极大伤害。”这是鲍卫忠对工作的理解。他的“铁汉柔情”里,既有司法的柔软和温情还有用生命诠释的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
获得国人的感知和认同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一种为全体中国人所普遍感知和认同的精神力量。黄文娟,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邱隘人民法庭副庭长。很多人认识她,是从2020年疫情期间开始的。黄文娟刚回湖北天门老家的第二天就因疫情被封控。非常时期,她完全可以暂停工作,但临近上班她只有一个念头:开庭是重要的事,破除千难万险都要开。当时,“移动微法院”小程序正好迭代升级,摆在她面前的问题很棘手,没有电脑、没有宽带网络,甚至连个手机支架都没有。从邻居家借电脑、用手机连接热点,用旧烟花纸筒改造了成手机支架。2月7日早上9点,一起交通事故的案件在“移动微法院”正式开庭。从第一次线上开庭,到返回宁波的这一个多月时间,她办结了50余件案子,无一起案件因法官居家而取消或延期开庭。办好每个案子,为民解忧,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黄文娟不懈努力的目标。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新部署,一幅绘制中国迈上法治新境界的宏伟蓝图即将展开。中华民族必将在现代化征程上拓展更加广阔的法治天空,让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振翅高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