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八姓
重黎、吴回兄弟,祝融八姓,先后为黄帝同盟的火正,即传说中的火神祝融。
祝融八姓(祝融八姓族群集团的出现代表了什么)
重黎的后裔,程氏、司马氏。
吴回的后裔,其子陆终,陆终六子,形成祝融八姓。
六子:昆吾、参胡、彭祖、会人、宴安、季连。
八姓:
昆吾:己姓所出,分出董姓。
参胡:斯姓。
彭祖:彭姓,分出秃姓,
会人,妘姓所出,
宴安,曹姓,分出斟姓,
季连,芈姓。
八姓:己、董、斯、彭、妘、曹、斟、芈。
当然,八姓也有别的说法,比如,以秃姓取代董姓,等等。
八姓之中——
己姓,出了顾氏,这一系,建立了顾国、温国、苏国、董国等。其中,顾国作为夏桀羽翼,被商汤灭亡。温国,因助夏同盟少康复国有功而被封于温邑,今黄河以北温县一带,因境内有温泉,故得名,建立温国,商末被周人灭亡。苏国,即己姓部落之一有苏氏,夏同盟帝槐时期,封于苏邑,今河北省邢台市一带,商末,帝辛讨伐己姓苏国,夺其女子妲己。妲己的弟兄苏忿生,西投周国,协助周武王灭商有功,封于温邑,重建苏国,为苏氏、温氏的始祖。
祝融八姓族群集团的出现代表了什么
我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而祝融是我国上古神话谱系中的火神,祝融八姓,传火人间,光照四海。祝融的形象虽有神话色彩,在历史记载中却是真实的族群。祝融氏族的昭昭功业,是华夏先民走出荒蛮、走向文明、生生不息的历史印证。
传火人间,光照四海
上古时代,先民茹毛饮血,生食动物血肉和植物根茎叶片,易受疾病侵害,寿命极短。后来,人们在自然界中认识了天然火,品尝到远比生食美味的熟食,但不知如何制造火。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烧制熟食,用火取暖,驱逐野兽,焚烧山野,开辟土地。
据学者推测,为方便使用火,原始部落推举用火经验丰富的老者专门管理火种,不断添加柴木,使之长燃不灭,经久不熄。甲骨文中掌火之人被称为“主”,其字形即是燃烧木柴延续火种,如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编》所言,“主从木,盖象燔木为火,殆即主字”。火的使用,提高了先民的身体素质,为华夏民族带来了文明曙光。先民视火为神明,对看护火种的老者无比尊重,“主”的意义发展为主人、首领等。
祝融八姓是哪几个
山东鄄城东南说是近年沈长云在提出濮阳阳城说时一并提出的。其论证的逻辑是:司马相如《大人赋》说到:“历唐尧于崇山兮,过虞舜于九疑。”这是说尧的葬地在崇山。《墨子·节葬下》:“昔者,尧北教乎八狄,道死,葬蛩山之阴。”蛩、崇音同通用。此崇山又名为狄山。《山海经·海外南经》:“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郦道元《水经·瓠子河注》:“《山海经》尧葬狄山之阳,一名崇山。”为此,古瓠子河流经的汉济阴郡成阳县西北,当今山东鄄城县东南附近乃古崇山之地。然而,郦道元《水经·瓠子河注》的原文是这样:“瓠河故渎又东迳句阳县之小成阳城北。城北侧渎,《帝王世纪》曰:‘尧葬济阴成阳西北四十里,是为谷林。《墨子》以为尧堂高三尺,土阶三等,北教八狄,道死,葬蛩山之阴。《山海经》曰:尧葬狄山之阳,一名崇山。二说各殊,以为成阳近是尧冢也。’余按小成阳在成阳西南半里许,实中,俗喭以为囚尧城,士安(皇甫谧)盖以是为尧冢也。”郦道元转述了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尧葬济阴成阳西北四十里”。皇甫谧把《墨子》、《山海经》所说的尧葬狄山(一名崇山)说成是在济阴成阳这一带。但郦道元指出:济阴成阳这一带,祝融八姓,“俗喭以为囚尧城,士安(皇甫谧)盖以是为尧冢也”。可见,是皇甫谧把“囚尧城”说成了“尧冢”。至于皇甫谧说“尧葬济阴成阳西北四十里”,根据何在,祝融八姓,是不得而知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