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曹魏皇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大将军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趁着这一机会,太傅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从而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尽管控制了都城洛阳。但是,曹爽作为曹魏的大将军,依然具备反击司马懿的能力。
并且,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鲁芝和桓范,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当然,非常可惜的是,贪图荣华富贵的曹爽,还是放弃了抵抗,这导致司马懿成功篡夺了曹魏大权,并改变了曹魏甚至整个三国的历史走向。
一、鲁芝
曹爽重用的三狗(曹爽是曹操的什么关系)
鲁芝(190年—273年),字世英。扶风郡郿县(今陕西眉县)人。东汉末年,董卓的部将郭汜,杀害了鲁芝的父亲,这导致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州,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魏明帝时期,郭淮担任雍州刺史。郭淮非常敬重鲁芝,将他举荐为孝廉,并提升为郎中。
自公元228年开始,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在抵挡诸葛亮的过程中,郭淮又聘用鲁芝为别驾。在此之后,郭淮又向朝廷推荐了鲁芝这位人才,他被任命为大司马曹真的属下,后调任为临淄侯(曹植)文学。郑袤曾向司空王朗推荐鲁芝,王朗也很器重鲁芝。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鲁芝的仕途还是比较顺利的。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的时候,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录尚书事;将太子曹芳交托给曹爽和司马懿,也即他们成为魏明帝曹叡的托孤大臣。曹芳继位后,加封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与司马懿各统精兵三千人。在此基础上,曹爽任用鲁芝为大将军司马。辅佐曹爽期间,鲁芝多有正直的言论和深远的谋略,然而曹爽却不采纳,这无疑是曹爽最终败亡的原因之一。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发生后,鲁芝作为曹爽的直属部下,仍然率领手下竭力保护曹爽,并表示:“将军您处在伊周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拉一条狗都不可以了,更不要说统领人。如果挟天子保住许昌,倚仗帝王的威仪,号令天下,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个决策而束手待毙,那不是想去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心吗?”
不过,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并丢掉了性命。在司马懿起兵造反后,鲁芝也受到牵连而被下狱,论理当死,但他始终凛然不呵,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司马懿很欣赏他,于是将鲁芝赦免。
不久之后,鲁芝就被司马懿起用为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振威将军、并州刺史。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后,他的儿子司马师继续执掌大权。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了曹芳,改立曹髦为皇帝。在此背景下,司马师赐封鲁芝为关内侯,食邑二百户。
到了公元258年,诸葛诞叛乱被平定以后,鲁芝进爵武进亭侯,朝廷增其食邑九百户。又调任大尚书,掌管刑狱审理。公元260年,司马昭弑杀了皇帝,改立曹奂为皇帝。在此背景下,鲁芝进爵斄城乡侯,又获增食邑八百户。此后,鲁芝出任监青州诸军、振武将军、青州刺史,后调任平东将军。
司马昭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炎建立了西晋王朝。对于司马炎来说,同样十分尊重鲁芝这位大臣,将他册封为镇东将军,进爵阴平侯。到了泰始九年(273年),鲁芝去世,终年八十四岁。晋武帝为他举哀,赠送大量助丧物品及墓地百亩,赐谥号“贞”。
二、桓范
桓范(?~249年),字元则,沛郡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桓范于建安末年入丞相府,辅佐东汉丞相曹操。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桓范担任羽林左监,因为有才学,与王象等共撰《皇览》。魏明帝曹叡这位皇帝在位时,桓范任中领军、尚书。
景初三年正月初一日(239年1月22日),魏明帝曹叡病重,于是立曹芳为皇太子,当天,魏明帝病逝,曹芳即位,年仅八岁,尊魏明帝的皇后郭氏(明元皇后)为皇太后,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执掌朝政。同年七月,曹芳开始亲临朝政,听取大臣奏事。当然,这个时候的曹魏大权,还是被曹爽及其党羽所掌握的,而司马懿面对嚣张跋扈的曹爽,则选择了隐忍和伪装。
正始年间,桓范被任命为大司农,以清廉节俭见称。辅政的大将军曹爽因为桓范是同乡,所以对他特别礼待,但是,两人的关系并不亲密。曹芳即位后,曹爽、曹羲兄弟屡次一起出游,桓范对他说:“你们兄弟总揽朝廷大权,掌管禁兵,不宜一起出城。万一有人关闭城门,你们谁又能进城呢?”曹爽说:“谁敢做这种事!”终究还是始终不听劝告。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曹爽可以听从桓范的劝谏,那么,司马懿显然不会获得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机会。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爆发后,大司农桓范带着大司农印寻找曹爽。司马懿看到后对蒋济说:“智囊往矣。”蒋济则说:“曹爽对桓范内在疏远,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桓范的计策。”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桓范这位谋士,司马懿给出了较高的评价,将其称之为“智囊”。不过,在蒋济看来,虽然桓范是曹爽身边最强谋士,甚至可以和诸葛亮、郭嘉、荀彧等人相提并论。
但是,曹爽不是刘备,也不是曹操,因为他贪图富贵,显然不会采纳桓范的计策。至于桓范的计策,就是力劝曹爽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此继续和司马懿相抗衡,这和鲁芝的意见是基本一致的。
最后,面对桓范的劝说,曹爽兄弟都不能下决定,一晚后曹爽更决心要罢官投降,以为顺从地交出权力还可以继续富裕奢华的侯爵生活,保存家族。得知曹爽的决定后,桓范见此大哭着说:“曹子丹(曹真)大英雄。可他现在这三个儿子,简直是蠢猪!那会料想今天因为你们的原因使我灭族!”
跟随曹爽回到洛阳后,桓范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而送交廷尉,与曹爽等人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懿诛杀桓范,显然是为了斩草除根,避免曹爽及其党羽死灰复燃,从而巩固自己对于曹魏大权的掌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