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董福祥简介(董福祥是什么民族)

董福祥简介(董福祥是什么民族)

董福祥简介(董福祥是什么民族)01崔三西宁城内的马桂源和在大小峡指挥的白彦虎,毕大才感到深深的危机,连日的战斗,虽然对官军有所阻遏,但是没有从根本上阻止官军的进攻。董福祥简介(董福祥是什么民族)从力量对比上来说,刘锦棠有十八营共九千兵力,而西宁二马和白彦虎,崔三,毕大才等人的兵力总数在五万多人。可是战事的走向确实越来越不利于叛军一方。这里面的原因主要还是叛军一方的协同作战

01崔三

西宁城内的马桂源和在大小峡指挥的白彦虎,毕大才感到深深的危机,连日的战斗,虽然对官军有所阻遏,但是没有从根本上阻止官军的进攻。

董福祥简介(董福祥是什么民族)

董福祥简介(董福祥是什么民族)

从力量对比上来说,刘锦棠有十八营共九千兵力,而西宁二马和白彦虎,崔三,毕大才等人的兵力总数在五万多人。

可是战事的走向确实越来越不利于叛军一方。

这里面的原因主要还是叛军一方的协同作战能力欠缺,虽然联合,但仍然是各自打各自的算盘,无法形成合力,战力发挥不出来。

二则是武器装备的代差,叛军还是火枪为主,大炮还是古老的大铁炮和铜炮,不能连续射击.

而官军一方则是先进武器加持,洋枪的装备基本上能做到二百杆/营,拥有独立的炮队,大炮以后膛炮为主,少量的前膛炮为补充。

至于军事素养更是叛军所不能比的。

在二十二日,二十三日两天,叛军开始行动,在红庄对岸修建六座堡垒,防备北路官军进攻。

刘锦棠对与叛军的动向佯装不知,仍然是日夜督造在桥两侧修建炮台,将邓曾炮队迁移至浮桥阵地。

二十八日五鼓,白彦虎、毕大才,马桂源约七八千人大队从马营湾山下平川渡湟,攻击官军新修筑的五座堡垒。

刘锦棠分兵渡过湟水向叛军发起猛攻,叛军惊惧向回退缩。

过河之后,反身扑向在湟水南岸突出部的席大成。

当叛军袭攻席大成营垒时,陈宗藩,熊隆名率军杀向叛军左翼,湟水南岸叛军见北岸失利,又渡过湟水前来增援,又遇到董福祥,尹兴茂的夹击。

“其凫水不及者,董福祥等悉斩之”

其余人全部翻山而逃。

攻击官军堡垒失利后,叛军千余人在头领苏九和的带领下埋伏在沟壑中,用大铁炮向何作霖的营垒轰击,几十颗约两斤重的炮弹陆续落在堡垒上,何作霖勒令全营不得擅自行动,待炮击停止后,何作霖当先率军出击。

谭上连率队从侧翼向叛军进攻,苏九和带领帐下三百余人向何作霖中军发起决死冲锋,官军以排枪阻击,成功突进官军阵线的苏九和及百余人在阵中被全歼。

叛军大铁炮数门被缴获,生擒四十五人,全部阵前斩首。

在击溃苏九和之后,刘锦棠下令董福祥在湟水北岸增修两座木桥,至此湟水南北岸贯通,官军可以自由往来,借助三座桥梁,在北岸山下继续增修堡垒。

最近的堡垒已经接近叛军的小峡口外围最为重要的,也是白彦虎在南川的大本营-高寨。

随着南北岸的畅通,西宁马氏兄弟及白彦虎,崔三等人在大小峡的抵抗已经接近尾声。

崔三占据了曹家堡为大本营,董福祥派人前往崔三处劝降,望其念在昔日曾经并肩作战的情分上,放下武器,弃暗投明。

崔三怒斥来人,痛骂董福祥是“忘恩负义,卖友求荣”的小人,表示自己一定要战斗到底。

崔三还是拉不下脸,昔日战友,如今的朝廷军官,左帅眼中的红人,自然是让其羡慕嫉妒恨。

在西宁的马桂源接连得到大小峡失利的战报后,也在四处寻求援助,寻找退路。

在同治十一年九月中旬,刘锦棠已经贯通湟水南北岸的同时,在西宁走出百余人,中间是车上坐着的一名白发白须的老者,四周簇拥的是骑马的百余名精壮汉子。

这些人是马桂源的使者,那个老者是马满拉,那些精壮汉子们是护卫。

他们的使命是前往口外-新疆乌鲁木齐寻求占据乌鲁木齐的妥明的援兵。

但马桂源没料到的是此时乌鲁木齐的妥明正陷入阿古柏的鏖战之中,无法派出一兵一卒。

到了十月初,左宗棠派出刘明灯,副将滕春山带领马步六营来到前线,驻扎在七里铺至彦才沟一线,替换出刘锦棠的左右翼两营及绥定两营下去休整。

西宁前线现在的兵力达到二十四个营,又增加了三座堡垒。

02高寨之战

高寨(高家堡)之险要在于它是小峡的门户屏障,如果失守则峡口大门顿开,官军就可长驱直入席卷小峡口,小峡口一失,则西宁就成为危城。

所以对于西宁方面来说,小峡口绝对不容闪失。

回民军失守高寨,等于在防御上失去了屏障,反而成为清军进攻峡口的一个有力据点。

高寨这里据守的是白彦虎,为表示誓死守卫高寨的决心,白彦虎将此地设为自己的行营,周围布防森严,碉堡林立,且以重兵相守。

前次李双良曾经攻击过高寨,白彦虎左胸受枪伤。

刘锦棠下令各营分为左右两路卷旗疾进,紧逼作为高寨前哨的数十个的卡口。

每个卡口有十人小队驻守,官军进击得极为迅捷,隐蔽,在大队人马抵近各个卡口时,卡内守军方才发觉官军已近眼前,十余个卡口的守军未放一枪一弹大部分跪地投降,少数的快马奔进高寨。

白彦虎下令马镇国率队出击,三千人马从寨内开出,列开阵势与官军对峙。

双方尚未正式交战,忽然从对岸飞过开花大炮炮弹在敌群中炸开,顿时血肉残肢伴随着惨叫哀鸣响彻战场,叛军陷入混乱,大队人马开始攀山越涧而逃。

官军跟在后头就是猛追不舍,洋枪,马队枪击矛刺,一路将高寨前沿十余座卡口摧毁。

官军兵锋直指高寨主堡,内中白彦虎奋起抗击,现在白彦虎军中老兵已经不多了,只有黑宝才的黑旗营部分人马和自己的亲卫队五百余人,其余的都是沿路裹挟来的少经战事的新兵,战力自然不足。

所以抗击的主力还是这千余名老兵,这些人都是跟随白彦虎从陕西进入董志塬,再转战金积堡,河州,青海,战斗经验丰富,战斗意志强悍,在与刘锦棠的近十个营的对战中丝毫不落下风。

久战对官军不利,兵力不足,西宁,大通崔三的援军也即将到达战场。

如何突破僵持,打开局面,刘锦棠将这个重任交给了董福祥。

董福祥与部下张万惠,张俊,李双良合议后,认为高寨主堡是白彦虎的指挥所,也是他的行邸,更是叛军的“灵魂”所在,如果拿下主堡,则高寨必破。

阻碍在前的是主堡前方及侧翼的子堡,按照惯常打法,是先扫清外围,再攻主堡,这样打起来耗时费力。

想要速战速决,就必须采取“越碉进攻”的战术,舍弃子堡不攻,直击白彦虎所在的主堡。

策略既定,剩下的就是如何行动,四人分工如下:董福祥,张万惠主攻主堡;

李双良,张俊负责围攻子堡,必须确保子堡守军不得出援,要以密集的火力压制对方火力,掩护董福祥,张万惠的主攻。

刘锦棠将炮队邓曾调至董福祥麾下。

邓曾将炮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携带轻便马炮八门跟随董福祥进攻主堡。

另一部分配合张俊,李双良二人对子堡作火力压制。

张俊,李双良二人抵近三个子堡,以洋枪连环排射,后膛大炮持续轰击压制三个子堡中的火力,三轮齐射过后,三座子堡成为废墟,其中的守军或被炸死或被压死在废墟中,侥幸逃出来的又是一阵枪林弹雨,三座子堡守军全体阵亡。

这边董福祥的进攻也极为顺利,八门轻便马炮发射六十余发炮弹,白彦虎的主堡被炸毁。

主堡的大门被炸毁,董福祥,张万惠挥师杀入高寨与守军展开混战,在双方混战期间,崔三的马队赶到,也加入战斗,随着生力军的到来,白彦虎在崔三掩护下,躺在担架上安全撤离战场。

高寨被攻克,小峡门户洞开,董福祥立下首功。

感谢各位给辉哥打赏的朋友

上一篇: 李俊是个什么样的人(李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下一篇: 五代末北宋初名将慕容延钊简介(北宋慕容延钊后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