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古称曹州,曹州源于曹国。先秦时的曹国(前1046—前487),都陶丘(定陶),历经西周、春秋,约存在560年。共二十五代国君,死后葬于仿山(定陶仿山)。疆域大致有今定陶、菏泽、曹县以及鄄城、巨野的一部分,与宋(商丘)、卫(濮阳)、鲁(曲阜)等国为邻。
霍叔
曹国为姬姓之国,其始立国君为周文王姬昌第六子叔振铎。据《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武王伐纣时,叔振铎立有大功。商纣死后,武王举行入城仪式,《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武王弟)把大钺,毕公(武王弟)把小钺,以夹武王。”可见叔振铎地位之重要。
西周兴起于西方,定都镐京(西安),为加强对中原和东方的统治,实行分封制。武王同母兄弟十人,封其三弟管叔鲜于管(郑州)、四弟姬旦于鲁(曲阜)、五弟蔡叔度于蔡(上蔡)、六弟叔振铎于曹(定陶)、七弟成叔武于成(宁阳)、八弟霍叔处于霍(霍州)。九弟卫康叔年幼,后被其侄成王封于卫(濮阳)。
西周时的曹国,国小,事迹不多,《史记·管蔡世家》仅载其世系。曹、卫、鲁、管、蔡,虽同为兄弟之国,鲁、卫、管、蔡都被列入《世家》,曹却仅被附在《管蔡世家》之后,足以看出曹国地位微弱、微不足道。至西周后期周穆王时,曹国为侯爵。后又降为伯爵,原因不详。至最后一任国君伯阳时,仍为伯爵。
西周末年和春秋初年的曹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60余年间就发生了两次弟弑兄代立的事件。春秋时,曹国国家不大,国力不强,但曹国国君却不思进取。《诗经·曹风》中有《蜉蝣》、《候人》、《鸤鸠》、《下泉》四篇。都是对曹昭公、曹共公专任小人、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奢侈享乐的讽刺和咒骂。
春秋时期,曹国由于微弱,在外交中一直处于受人控制的被动地位。齐桓公称霸时,曹服从齐。齐衰后,又服从楚。晋公子重耳(即晋文公)出亡途径曹国,曹共公待之无礼,重耳即位后俘虏了曹共公。晋国称霸后,曹又听命于晋。曹国时常遭到宋、卫等邻国的侵伐,尤其宋国对其逼迫最甚。
春秋末年,曹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又日益加剧,连续发生两次弑君政变。末代国君伯阳,喜好田猎,宠信善射的公孙强,亡国趋势日益显现。尽管国势如此,而伯阳却不自量力,背晋而侵宋。公元前487年,曹被宋国灭亡,伯阳被俘至宋国处死。亡国之后,其公族之后人,始以封国为姓,称曹姓,曹参、曹操是其后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