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子曰:中国古代诗词受到民族性的影响,尽管成就巨大,硕果累累,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今天,当代中国公关稿件撰写,尽管质量可圈可点,数量不计其数,但也存在缺陷。二者同是中国文字的结晶,体裁不同,却是同宗。
一斑窥豹是什么意思(一斑窥豹与窥斑见豹)
“抒情”心不朽,“牢骚”卧荒丘
中国诗词受儒家思想影响,大多表现知识分子表达志向和发泄失意之作。抒情性很强,这是优点,相对而言,叙事和思想性就不足。
公关稿服务于品牌,为品牌发展思路和宣传产品而作,以感动消费者,取得品牌与利润双赢为目的。
不过,公关稿专为一家而言,往往容易流于小儿女的悲喜中,即使与当代所处“朝廷”仪礼相合,一斑以窥豹,总归是不全面。
公关稿的抒情大多集中于品牌的拟人化与产品的人情化。就像我国著名的叙事诗《木兰辞》、《孔雀东南飞》,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耐看,情节引人入胜,读完之后回想,思想性相对贫乏。
这就如同在写品牌的形象稿件时,以情致动,引人阅读,使人赏目赏心,颇有兴致。读完之后回想才恍然,这样一篇神采飞扬的文字,歌颂某个观点,亦或某个品牌,抒情脉脉,论据充足,读完让人觉得拐弯抹角,不够爽快。
“重”意向亦“重”议论
我们的古诗,一直重意象轻议论。也就是说,中国诗词要么直抒其志,要么隐喻内心。少有对事物的评论和分析,这是古诗的一个缺陷。
公关稿毕竟不是古诗词,不仅仅是单位个体对自身的抒怀。更多是站在行业角度,站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看现象,分析评论,从而引起关注,使品牌的关注度达到最大化。
一般来说,公关稿做到直抒其志不难。像在写新闻稿时,直接讲发生了什么事就可以了。
隐喻内心则需要些写作功力,明明是要讲我们这个品牌是行业中的翘楚,可我偏偏不直接讲,我讲大众目前的需求,讲市场呼之欲出的发展趋势,讲本行业产品的创新技术所赋予人的便利,讲某个人的一段生活情节,其间用一种隐晦的方式,暗指带来这些好处的都是某某品牌,某某产品。
相比这些,分析评论就需要思想性强些,对现象、论点挖掘得再深入些。
目前置身公关公司的公关撰稿人员,并非只写一个行业,大多一人身担好几个行业的公关稿件撰写。
要写得富有思想深度,除了对行业的研究和行业的知识积累之外,撰稿人自身的文学素养也要时时更新,增加厚度。这是必须,也是制约深度稿件“分娩”成功的重点。
瞬间的“悟性”
中国诗词中,有很多是捕捉瞬间的感觉而成的篇章,凭借微妙的悟性,作出许多名篇。没有多么的气势恢弘,倒也能打动无数的吟诵者。
公关稿在动笔之前,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大多时候,这种切入点往往成就于灵感一现的瞬间。
诗人的灵感除了外在环境、语言的刺激,还需要诗人本身的生活积累。公关稿的写作也是如此。
在一堆个个能拿得出手的产品技术面前,找出最想突出的一点不难。
难得是如何恰如其分,井井有条地让消费者轻松地了解产品,产生需要这种产品的欲望,真正从心底打动消费者。
一些品牌形象的塑造上,可以从旧有的品牌论点升华为新的营销新解,结合企业方方面面文化、策略、营销方式等等,从其中提炼总结,在思维的碰撞中,把一闪而过的灵感捕捉,领悟出不同的东西来。
轻爱情,重功名
以诗来吟咏个人的悲愤之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绝招,所谓“诗言志”是也。
以诗抒发高傲、壮烈、愤世嫉俗之情,不忘流露中国人的乐观心态,绝对摒弃西方人面对炼狱和地狱时的悲壮心情。
公关稿与其相似之处在于,不管稿件的形式是怎样的,都是传达企业的品牌品质、产品质量、策略前瞻性等,即使身处的位置不是一流,也是一种乐观向上,勇猛进取的姿态。
中国诗词多专注于个人,公关稿则专注于企业;中国诗词音韵美丽、对仗工整,公关稿件逻辑性强,层层递进。
相对而言,中国诗词朗朗上口,却未免单纯,缺少博大的思想。
公关稿以通俗易懂为主,不忘增加文章的深度和思想,从这一方面上讲,公关稿写作的张力更大。即使要在品牌划定的范围内作文,横向不可变,纵向总有深度可挖。
深厚的儒家思想,佛禅易理,道家墨学,赋予中国诗词独特的文学气质,同时也影响到当代中国文字工作者的文字习惯与基调。
公关稿的关注企业,形同于中国古代诗家关注个体情怀;公关稿的简练、独到,形同于中国各家诗词的差异;公关稿的通俗易懂形同于中国诗词的易记好背。
就思想性来说,古代诗词的思想性要待后来者更好地完善和超越。
公关稿于通俗语言中透析思想深度,这是从出现公关稿开始就努力达到的目的,这是与中国古代诗词最大的不同,也是公关撰稿人的得意之处。
——图侵联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