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军衔
戴笠,戴笠军衔,原名戴春风,字:雨农,出生在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江山县,他的祖上曾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而被封为“武德左骑射”,是乡里有名的大户人家。不过到了戴笠这一代时,家中境遇就不怎么好了,再加上戴笠6岁时便丧父,仅由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养大,的确让他沾染了一些坏习惯。
戴笠军衔(戴笠军衔低)
上学时期的戴笠,因为天资聪慧,成绩非常好,一直名列前茅。可是他并不甘心只当一介书生,也不愿按照母亲的意图成为一名教师,他想要走上一条康庄大道,而且还是直通政坛顶峰的康庄大道。于是,他参军入伍,戴笠军衔,却不幸到处碰壁;混迹江湖,却不愿市井度日;直到同乡兄弟毛人凤建议他去报考黄埔军校,戴笠的人生才逐渐变得精彩起来。
后来,戴笠经过两次考试才进入黄浦,中途他竟辍学投到胡靖安麾下,再后来成为了复兴社的一员,后面开始的军统故事那就更加精彩了。因为戴笠身为军统局的实际掌控者,所以在这个他一手策划、建立起的“特工帝国”里,他拥有的力量、人手不计其数。抗战期间,为了追杀上海等多地的汉奸、日本军官,戴笠绞尽脑汁的想出了各式各样的办法,一时间也为这场战争立下了不少功劳。
戴笠军衔低
历史客栈前几天介绍过复兴社“十三太保”,其中不乏戴笠、胡宗南、桂永清、郑介民、贺衷寒等大佬级人物,那么,谁是“十三太保”的老大呢?
这个人,名叫滕杰,复兴社第一任书记。
1934年春,滕杰、郑介民等七人奉蒋介石之命,奔赴欧洲,考察了德国、意大利的法西斯体系,回国后,建立了大名鼎鼎的复兴社。滕杰在建立复兴社的计划书中,这样写道:“在无声无息的原则下,以黄埔学生为骨干,戴笠军衔,结合全国文武青年之精英,切实把握民主集权制之原则,来建立一个意志统一、纪律森严、责任分明和行动敏捷的组织。”
复兴社成立后,滕杰被推举为第一任书记,戴笠、郑介民、胡宗南等人,都以滕杰马首是瞻。
说起来,滕杰能有这样一番作为,跟他自身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滕杰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跟林总、张灵甫、刘志丹、胡琏都是同学,在校期间,就因为成绩优异而深得蒋介石的赏识。
戴笠传军衔简介
谍战剧《信仰》在一些细节方面确实令人无语,漏洞太多这个且不说了,只说一说剧中的军衔实在是有点乱,比如保密局西安站站长韩起是上校军衔,一个不是副站长的行动队队长潘寿居然也是上校军衔,而且保密局西安站还不是甲种站,不妨做个对比,《潜伏》中保密局天津站是甲种站,站长吴敬中是少将,行动队队长马奎和李涯都只是中校而已,所以潘寿不可能和站长一样是上校军衔。
周副官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情况,1946年的时候周仲庆是高大福身边的副官,军衔是中校,高大福是重庆城防司令部的副司令,军衔是中将,他的副官是中校或上校都说得过去。
不过等到1949年王震川和联络员钟武接头的时候提到了周仲庆周副官,原来周副官也是地下党(实在搞不明白高大福一个没什么军权的副司令,身边怎么潜伏了那么多人?你看吴嫂代号七叔,是重庆地下党的负责人,身边最亲信的副官周仲庆也是地下党,和他来往密切的少将作战处长陈炎也是地下党,高府的管家董喜居然是军统少将军衔的高级特工,感觉有点扯),不过现在的周仲庆早已不是高大福身边的副官了,而是少将军衔的师长,戴笠军衔,也就是说短短三年时间周副官就从中校军衔一跃晋升为少将军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