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翻译(戴胄犯颜执法)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翻译(戴胄犯颜执法)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翻译(戴胄犯颜执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本文共1021读大约4分钟贞观时期,尚书右仆射(尚书右仆射、左仆射相当于宰相)杜如晦上奏说:“监察御史陈师合,上了一篇奏折‘拔士论’(选拔、提拔读书人的论)。奏折里讲道,人的思维是有限的,一个人不能担任好几个职务,所以应当多选拔一些人来担任这些工作,不能一个人身兼数职。”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本文共1021读大约4分钟

贞观时期,尚书右仆射(尚书右仆射、左仆射相当于宰相)杜如晦上奏说:“监察御史陈师合,上了一篇奏折‘拔士论’(选拔、提拔读书人的论)。奏折里讲道,人的思维是有限的,一个人不能担任好几个职务,所以应当多选拔一些人来担任这些工作,不能一个人身兼数职。”杜如晦说:“这一段话应该是针对我们(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兼任了好几个国家重要职位的人。”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翻译(戴胄犯颜执法)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翻译(戴胄犯颜执法)

唐太宗听了之后,对戴胄说:“朕是以至公来治理天下,不是因为这几个臣子跟朕关系不错就委以重任;不是因为他们是跟了朕很长时间的旧臣,朕才偏向他们,而是因为他们都具有真正的才能和德行。所以,陈师合这么讲,其实就是在毁谤这些大臣,刻意地离间我们君臣之间的关系。过去三国时期的蜀后主虽然昏弱,南北朝时期的齐文宣虽然狂悖,但是因为蜀后主信任诸葛亮,齐文宣信任杨尊彦而没有丝毫的怀疑,才使其国家得以安定。今天我也是因为有杜如晦、房玄龄等这些大臣,才能使国家得以治理。”唐太宗下令把陈师合流放到岭南去了。唐太宗虽然引导群臣要直言不讳、敢于劝谏,但是他在接受劝谏的时候,也明辨是非邪正。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房玄龄和杜如晦说,他听闻古代帝王上合天心,都能以上天的仁慈之心来治国,因而能让天下太平。同时,这些帝王除了有仁爱心之外,关键还在于有这些股肱大臣的辅佐。他体会到这一点,于是广开直言之路,鼓励臣子劝谏。唐太宗广开言路的目的,是要了解政事得失,避免百姓之中有被冤枉的。但是近来发现,这些上奏言事的人都在揭发别人的隐私,谈论百官的缺点,而且非常琐碎,与国家的安定和谐根本没有关系。大多数人都在利用皇帝广开言路的机会批判别人的隐私。

唐太宗接着说,他考查历史上的很多皇帝,都是因为一些人攻击臣子的隐私,造成君主怀疑臣子,对臣子不再信任。而一旦君主不信任臣子,下情就不能上达。臣子“欲尽忠极虑”,臣子想竭尽全力地为国家出谋划策,也做不到。中国人非常讲中庸之道,没有偏颇一边。虽然鼓励人们犯颜直谏,提出不同意见,直言不讳,但是也要辨别谄媚之言,诽谤之言、以及不符合公义之言,不能听之任之。不能因为那些没有见识的人专门告发别人的隐私,进献谗言,而去怀疑臣子,搞乱君臣之间的关系,这对国家没有丝毫帮助。所以,唐太宗下令,从今以后,假如有人上书攻击别人的阴私小恶,就要定进谗言的罪。

唐太宗一方面广开言路、听取谏言,另一方面能够明察、分辨这些劝言的谏正,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使谋划、策略不至出现大错。

上一篇: 藏族文化中一朵瑰丽的花:藏族民歌(藏族之花)
下一篇: 同治帝(同治帝死因)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