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包山楚简(包山楚简原文)

包山楚简(包山楚简原文)

包山楚简(包山楚简原文)包山楚简1991年,包山楚简,湖北荆门市包山二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竹简经过整理正式出版,主持发掘和整理的王红星是陈伟的学兄,别人送一本,他送给陈伟两本。博士毕业在即,正在纠结自己的学术方向,包山楚简让陈伟一

包山楚简

1991年,包山楚简,湖北荆门市包山二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竹简经过整理正式出版,主持发掘和整理的王红星是陈伟的学兄,别人送一本,他送给陈伟两本。博士毕业在即,正在纠结自己的学术方向,包山楚简让陈伟一下子感觉“这批材料太了不起了,完全是以前古书里面没法看到的东西。对新材料的兴趣战胜了以往熟悉领域的吸引力。”

包山楚简(包山楚简原文)

包山楚简(包山楚简原文)

包山楚简包含了278枚竹简和一件竹牍,大部分属于当时的官方文书,多涉及政治法律制度,还有一些卜筮、祷祠和丧葬记录。

战国时楚国雄踞全中国的半壁江山,而它的典章制度迥异于其他国家。楚国被秦国灭亡后,制度被废除,文字也失传。面对楚简,其实面对着一段“完全被割裂”的历史:无论字形字义,还是内容主题,释读起来都有极大的困难。特别是楚简中的官方文书,是“比较难懂难读的,揭示的是一个完全未知的层面。楚国作为战国七雄中的南方大国,它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运作,没有这些竹简,就完全了解不了。楚简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历史信息,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缘。”陈伟说。

包山楚简原文

目前发现的春秋战国简牍,主要有两类:楚地简牍和秦地简牍。楚简牍主要有:曾侯乙墓竹简(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长沙楚简(1951、1953、1954年长沙出土)、信阳楚简(1957年出土)、江陵楚简(1965、1973、1978年江陵出土)、包山楚简(1987年湖北荆门包山出土)等。

长沙楚简

这些楚简与楚帛书接近,不以规范、工整为追求目标,而首先满足书写、制作时的便捷要求,因而用笔简捷、字形欹斜。

江陵楚简

楚简的应用性更突出,因而这些特点更强烈。如江陵望山简结构疏密调整甚巨,大开大合;《信阳楚简》结构错落,起笔时每有重顿,形如钉头,洒然自得;《长沙仰天湖楚简》用笔雄放;《包山楚简》则或沉着或灵秀。总体看来,既统一又有较大变化,显示了活泼的生机。

包山楚简高清

澎湃新闻记者于淑娟

清明将至,又是一年祭扫之时。近日,澎湃新闻专访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华教授请他谈谈清明祭扫传统所承载的中国礼仪文化。

杨华教授,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史、中国文化史,尤其是中国古代礼制方面的研究,注重经学与史学、简帛与礼制结合互证的研究,2021年其新书《古礼再研》(专著)、《中国礼学研究概览》(主编)等先后出版。

杨华

澎湃新闻: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以扫墓祭祖为主要活动。请您谈谈清明的祭祖传统是如何形成的?

杨华:这个问题说起来很长,可分两部分说,一是清明扫墓的来历,二是墓祭的传统。我先简单回答第一个问题。

其实,上坟墓祭一直被视为劣俗,与儒家正礼主张的庙祭互相冲突。经过东汉魏晋南北朝的反反复复,唐代玄宗时期干脆将寒食上墓的民间习俗编入五礼,成为正式的国家官颁礼式。开元二十年(732)四月二十四日,皇帝敕令:“寒食上墓,宜编入五礼,永为恒式。”90年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进一步颁布法令,不得阻碍官员出城扫墓:“文武百官,有墓茔域在城外并京畿内者,任往拜扫。但假内往来,包山楚简,不限日数。”后来朝廷还规定,按照做官的年份,满五年可以请假之类。这样,寒食扫墓就有了法律保障。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一诗对清明扫墓的情景有真切描述:“鸟啼鹊噪昏乔木,包山楚简,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青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风雨人归去。”他看到的寒食扫墓习俗,包山楚简,与今天已经差不多了。

上一篇: 近视眼还能恢复吗(眼睛近视了还可以恢复吗)
下一篇: 历史上真有邬思道吗(邬思道真实存在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