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沈鲤简介)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沈鲤简介)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沈鲤简介)许多人在说到明朝为何衰落的时候,都会提到明神宗万历皇帝。这个万历皇帝确实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算一朵奇葩,他总共在位48年之久,中前期曾经有些作为,取得了万历朝鲜之役胜利等成就。但他在位的后期却曾经长达将近30年不上朝,史称万

许多人在说到明朝为何衰落的时候,都会提到明神宗万历皇帝。这个万历皇帝确实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算一朵奇葩,他总共在位48年之久,中前期曾经有些作为,取得了万历朝鲜之役胜利等成就。但他在位的后期却曾经长达将近30年不上朝,史称万历怠政。而在此期间,围绕着明朝朝廷还接连发生了一系列稀奇古怪,说不清道不明的悬案,使明朝的朝政出现了很大混乱,至少加速了明朝的灭亡。那么这些悬案究竟都是怎么回事?贯穿背后的矛盾又是什么呢?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沈鲤简介)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沈鲤简介)

而这些事的引子可以说是始自公元1581年,在这一年,万历皇帝朱翊(yì)钧宠幸了自己母亲李太后的一名宫女王氏,后来王氏就生下了一个男婴。而宫女在皇宫生孩子肯定是不是件小事,孩子的身世是必须搞清楚的。但万历皇帝开始时竟然不承认这个孩子是自己的,但李太后让太监查阅记载皇帝每日起居情况的《内起居住》却发现万历皇帝确实宠幸过那个宫女,而且时间也对得上。而直到此时,万历皇帝才勉强认了这个孩子,后来这个孩子取名朱常洛。

万历皇帝画像

而万历皇帝之前不想认这孩子可能有一个原因:他之前还没有别的孩子。万历的正宫也姓王,但这位王皇后却一辈子也没能生下一个儿子,所以等于万历皇帝一辈子都没有嫡子。而明朝皇位传承的规矩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个王氏宫女所生的孩子就要被立成太子,将来继承皇位。

但王氏毕竟只是个宫女,万历也似乎非常不情愿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当时,万历宠爱的是一个姓郑的妃子,在公元1586年,这位郑妃终于也为万历皇帝生下了一个儿子,万历皇帝大喜过望,对郑妃更是宠爱有加,所以当时很快有了流言说万历皇帝已经跟郑妃盟誓,要立他的儿子朱常洵(xún)为太子。

王氏晚年画像

此后不久,当时的首辅申时行就上书要求万历皇帝赶快册立朱常洛为太子,以平息流言。但万历皇帝却以朱常洛年幼为由予以拒绝。但此举又在群臣中激发出了更多反对意见,有更多官员进言要求尽快确定太子,结果这又惹怒了万历,把这些进言的官员都进行了处罚。公元1590年,一些臣子集体行动,要求立朱常洛为太子,甚至以辞职相威胁。万历帝无奈,只好找各种理由推迟确定太子的时间,之后又找借口把首辅申时行等人罢官降职。

公元1593年,万历皇帝采取了实际行动,准备把朱常洛、朱常洵和另外一个儿子朱常浩一同封王,然后再从这三人中间选择太子。而这就等于是把郑妃的儿子朱常洵拔高到了和朱常洛同等地位上,也就可以被理解成为立他为太子铺平道路。所以这个举动招致了许多大臣的强烈反对,最终逼迫万历皇帝收回了命令。经历过这一连串挫折之后,万历逐渐对上朝没了兴趣,他在位的最后2、30年就基本不上朝了。

中年时期的万历皇帝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也都了解了当时的储君之争确实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程度,而因为中国古代有“太子者,国之根本”的说法,所以立太子的争议在当时又被称为了“国本之争”。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件悬案出现了。当时,刑部侍郎吕坤撰写了一本《闺范图说》的书籍,内容是一些古“今”后妃传记。后来这本书被人献给了万历皇帝,而万历皇帝又把这本书赐给了郑妃。

结果郑妃可能觉得这书写的不错,就想利用一下。她很快找人在里面又添加了十几个古“今”后妃的传记,其中就包括她自己。然后把这本经过扩充的《闺范图说》重新刊印传播。而这个扩充版本出版之后,很快又引发了反郑妃势力的不满。

万历时期的中原人

在公元1598年,有个化名为“燕山朱东吉”的人以《闺范图说》后记的名义写了一本《忧危竑议》,而他在其中指责郑妃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同时指责创作了初版《闺范图说》的吕坤等人支持郑妃夺储(当时外界都认为增补本的《闺范图说》也是吕坤所写)。结果吕坤愤而辞职,而之后郑妃派系又指责《忧危竑议》是出自一些反对自己的官员之手,导致多名官员丢官,包括大学士和礼部侍郎等高官。所以等于这两本书也给当时的明朝官场造成了极大冲击,但究竟《忧危竑议》是谁写的最终也没有形成定论,后来这个案件就被称为了第一次妖书案。

但这件事出了之后,郑妃恃宠想帮朱常洵夺太子位的事在民间广为人知,所以民间舆论变得对郑妃和朱常洵非常不利,万历帝也承受了很大压力。此时万历的母亲慈圣太后进行了干预,当时的首辅沈一贯也建议赶快确定太子,以平息民间舆论,最终万历帝不得已在公元1601年同意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似乎暂时平息。

后来成为了皇帝的朱常洛画像

但仅仅两年之后,坊间又开始流传一本名叫《续忧危竑议》的书,其中说万历立朱常洛为太子是迫不得已,同时对促使万历最终下决心立太子的沈一贯和大学士朱庚大加指责。而沈一贯和朱庚得知此事之后,立即指责一些平常跟自己作对的官员是幕后主使,又使许多官员受到了牵连,一时间京城甚至出现了人人自危的情况,明朝官场再次受到很大震动。因此这件事在后来又被称为了第二次妖书案。

最后,东厂抓捕了一名来自北京周边的秀才皦(jiǎo)生光,说他是第二次妖书案的主谋。皦生光熬刑不过,承认《续忧危竑议》是自己写的。但当时就有很多人提出质疑,说《续忧危竑议》里有很多朝廷内情,一个普通的秀才根本不可能知道,所以他背后肯定还有主使,但这次无论怎么拷打,皦生光也没有供出别人,最终他被凌迟处死,使第二次妖书案也成为了一桩悬案。

而几乎是与此同时,明朝皇族又发生了另外两件更加奇怪的事。可能许多朋友都知道,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曾经先后将自己的24个儿子分封在各地,成为藩王。当时这些藩王都拥有很大的兵权,所以在朱元璋死后,他的四儿子朱棣才能发动靖难之役夺权。而朱棣在夺权之后,在政策上对各地藩王进行了很多限制,将其权利大幅压缩,使其无法再对明朝中央形成威胁。

但此后藩王他们在各自的封地内却仍然是极有权势的。而在公元1571年,湖北的藩王楚恭王死了,而他在世的时候并没有留下子嗣,但他的一个宫女胡氏在他死后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后来,这对双胞胎被认定为是楚恭王的遗腹子,分别取名叫朱华奎和朱华壁。9年之后,这对双胞胎被万历封为了楚王和宣化王,成为了新的藩王。

沈一贯画像

但是在公元1603年,也就是第二次妖书案发生的当年,楚地的明朝皇族中有人上书朝廷,说这对双胞胎其实并不是楚恭王的儿子,而是楚恭王一个外戚家的侍妾所生。当时的楚王朱华奎得知消息之后,也很快上书朝廷,针锋相对地予以驳斥。而这场争议又引发了朝廷里两派官员的对抗,当时明朝内阁的首辅沈一贯和次辅沈鲤成为了两派代表,沈一贯认为事情年月久远,而且牵涉巨大,很难查清。而沈鲤则认为正是因为涉及宗室真伪,重要性极高,所以必须彻查。

而经过了两派激烈争执之后,最终万历认为说双胞胎藩王不是楚恭王之后的说法没有实据,将上告的宗室贬为庶人,其它29名和他联名上告的宗室也都受到了处罚。这个案件在后来被称为了楚世子案。但这个结果却也并没能平息争议,还在随后引发了另一个更为震撼的“皇族叛乱”。

万历所用御笔

在楚世子案告一段落之后,很快有一个名叫王守仁的军官再次向朝廷举报,说自己家有6.8万两黄金和1050万两白银在明朝初年就被楚王家族侵占,当时还藏在楚王府里。而之前不久北京皇宫失火损失不小,作为宗室的楚王就应该把这笔巨款拿出来资助朝廷。

但朱华奎马上赌咒发誓说王守仁诬陷,自己全部家产加一块也只有十八万两白银,朝廷愿意调查可以把土地都挖开看看。而朝廷在调查之后,发现王守仁说的话确实不实,但本来也想借机敲楚王一笔的万历皇帝却非常失望,因此也干脆没有处罚王守仁。

而朱华奎看到这种情形,也明白自己不出点血是过不了这关了,所以主动提出愿意资助朝廷两万两白银。但谁都没想到的是,这两万两白银在往京城运送的过程中,竟然被不满楚世子案处理结果的楚地明朝皇族组织人劫走了。而在此之后,湖广巡抚赵可怀提审作案的楚地宗室,但楚地宗室竟然当堂暴走,把赵可怀给打死了。

万历时期的明军

而这事当然很快就被当地官员报告了朝廷,但此时朝廷之中的官员又很快分成了两派,以首辅沈一贯为首的一派认为这事就是叛乱,需要调动朝廷军队去平叛。而以左布政史薛三才为首的一派则认为这事就是单纯的抢劫案,按刑事案件处理即可。最终万历采纳了后一种意见,但除了处死5名主犯之外,还是逮捕了40多名楚地宗室,将他们全都认定为叛逆,其中有很多并未参与其中的无辜者。而当时则还有传言说,这事背后还有楚王朱华奎的操弄,湖广巡抚赵可怀其实是被他派人打死,嫁祸给楚国宗室的。所以等于这事也成了一桩悬案,被称为楚宗劫杠案。

而看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也都发现,当时明廷内部的内斗非常激烈,不同派别的大臣似乎在任何事情上都很难达成一致,稍微重大点的问题会形成激烈对抗。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上面这些悬案的争议背后,其实都有明朝党争的影子。在公元160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因为招致万历的不快而被罢官,之后与其它几句前官员在无锡的东林书院开始讲学,东林党的名号正式叫了出来。

东林党重要人物顾宪成

但其实在此之前,东林党派系就早已形成了。在国本之争的初期,东林党还没有完全成型,当时势力最大的是以沈一贯(前文多次提到)为代表的浙党。不过浙党虽然支持太子,但因为顾及到万历的态度,所以很多时候表态也比较隐晦。当时支持太子态度比浙党更为鲜明的一群大臣逐渐则形成了东林党的雏形。

而国本之争最终以支持太子的一派胜利告终,东林党也在此期间迅速发展壮大。很快超越了浙党和齐楚昆宣等其它各党,成为了朝廷中最大的派系。结果又引发了其它各党联合制约东林党的局面。

东林书院

在妖书案和楚世子案中,其它各党指责东林党人郭正域的手下参与其中,郭正域是两案的主使。而在楚世子案中主张彻查的沈鲤也是东林党人,所以当时这些案件都形成了东林党和非东林党之间的激烈对抗,最终才造成了案件始终无法真正彻查,都成糊涂账的局面。而这些党争在万历皇帝驾崩前后进一步加剧,最终在明末三大案中进一步激化,也明朝政府的行政效率在党争中不断下降,可以说这些“悬案”也最终助推了明朝的灭亡。(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上一篇: 大唐剑南节度使韦皋简介(唐朝剑南节度使韦皋)
下一篇: 娃娃岛(十大最吓人玩具)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