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对学生说,要想流畅地背下古诗文,首先要理解原文意思,其次是要找到文章背后的那根线,即作者的行文思路。
那么怎么才能找到作者的行文思路呢?答案是,多主动思考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多分析文本内容。
崔州平和诸葛亮到底谁厉害他为什么不出山(崔州平简介)
刘备和诸葛亮
为了找到背后的这根线,我们首先要梳理一下全文。
徐庶为什么举荐诸葛亮?对,是因为徐庶欣赏诸葛亮,认为其有管仲,乐毅的才能。然后刘备听从徐庶建议,亲自上门拜访诸葛亮,这就是1-3段。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有才能,徐与亮友善(起因)→徐向刘备举荐诸葛亮(经过)→刘备上门拜访(结果)
循着这根起因,经过,结果的线去背,绝对不会记岔。不信,你现在就可以试着背一下。
以下两段是诸葛亮的计,先是分析形势怎么样,再说如何做。我们逐段看一下,找到每段之间的内在逻辑。
第一句是总起句,“豪杰”是关键词。而后的2345句都是对“豪杰”一词的阐述,分析了曹操&孙权的情况。
分析完天下形势之后,接下来要怎么做呢。以下这段告诉我们,要先养精蓄锐,等时机一到趁势出击,恢复汉室。
最后两段很简单,不讲。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回顾全文,我们会发现,《三顾茅庐》的行文思路很明了,拜访前(1-3段)→拜访中(4-5段)→拜访后(6-7段)。
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拜访前是1-3段,又可分为起因,经过,结果;4-5两段可借助简图辅助背诵。顺着这些思路背,轻轻松松就能记住啦~
家里若有初高中生的朋友,赶紧转发给他们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