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8年,东汉的第三位皇帝刘炟驾崩,紧接着他的儿子刘肇便坐上了皇位,是为汉和帝。
汉和帝是明君吗(汉和帝是谁的儿子)
相比于东汉的其他皇帝而言,刘肇的能力其实很强。一些喜欢研究历史的人也将刘肇称为东汉最强帝王,那么你知道此人究竟有哪些政举吗?
东汉汉章帝刘炟像
刘肇是汉章帝刘炟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梁贵人是褒亲愍侯梁竦的女儿。她在入宫2年后诞下刘肇,后来因为窦皇后的诬陷,梁贵人因为严重抑郁而早早离世。
为了彰显自己的大度,窦皇后不仅收养了刘肇,并且对刘肇一直非常用心。公元82年,刘炟将太子刘庆废贬为清河王,继而改立刘肇为皇太子。
东汉窦太后剧照
当了6年的皇太子之后,自己的老爹刘炟驾崩,时年9岁的刘肇被拱上皇位。彼时由于刘肇非常年幼,因此窦太后决定临朝称制,将朝政全部揽归于自己手中。
当时为了让自己在朝堂之上的地位更加稳固,窦太后将自己的哥哥窦宪提拔成侍中,主要掌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
汉和帝剧照——登基的时候只有9岁
弟弟窦笃则被任命为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窦景、窦环这两兄弟被窦太后放在了中常侍的位置上,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
由于国家政治中枢均掌握在窦氏家族手中,因此刘肇早期就像是吉祥物一样,只需要乖乖坐在皇位上就行。而窦太后在执掌朝政期间,也格外独断专横,强予决策。
窦太后像——掌权期间独断专横
据悉在窦太后掌权期间,她曾坚持北伐匈奴,以建立一定的功勋,让自己的威望更高。对此众大臣纷纷上谏,时任三公之一的鲁肃甚至直接指责窦太后:
只不过遗憾的是,当时窦太后和自己的哥哥窦宪心意已决,最后东汉还是出兵前往征讨匈奴。
幸运的是,在经过稽落山之战、伊吾之战、河云北之战、金微山之战四次战役后,北匈奴实力大减,汉军顺利取得最终胜利。
窦宪破北匈奴之战攻势地图
且因为北匈奴单于在战斗结束后不知所踪,于是他的弟弟便自立为北匈奴单于,在蒲类海“款塞乞降”。
接到新任北匈奴单于的乞降之后,窦宪决定趁机会“更立北虏,反其故庭,并恩两护”。对此朝堂之上自然又是一番吵嚷,不过在窦太后支持下,窦宪还是如愿以偿。
窦太后哥哥窦宪画像
经过此次征讨之后,窦氏家族在朝堂上可谓是权势滔天,更有底气的窦太后开始大肆封赏窦家人,这就导致很多窦氏子弟开始肆无忌惮的欺压百姓。
久而久之,窦家人的气焰愈发嚣张,甚至后来汉和帝刘肇在长安召见窦太后哥哥窦宪的时候,竟然还有官员称窦宪为“万岁”。
东汉窦太后剧照
对于日渐长大且成熟的刘肇而言,此举无疑是将自己的脸面放在地上踩,也正是因为如此,汉和帝刘肇后来顺利执掌朝政之后,迅速清理了窦氏残党余孽。
与此同时他还罢免了很多窦氏的亲朋故旧。这里我们就来仔细聊一聊,刘肇当时究竟是如何智斗这些权势滔天的外戚的。
东汉汉和帝刘肇画像
许是因为窦太后等人对宦官也有所地方,因此那些留在汉和帝刘肇身边的宦官,也不像侍卫以及大臣那样,俱为窦氏的爪牙和党羽。
当时在随侍刘肇的宦官中,便有一个叫郑众的忠心之人,他不仅一心一意向着刘肇,并且本人也算是有些谋略。就在窦氏家族越来越无法无天时,这两人联手了。
东汉时期宦官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在谈及窦氏的时候,郑众非常明确地对汉和帝刘肇说:现在我们不能光想着躲避窦氏的迫害,必须得想办法将窦氏外戚的势力全部灭除。
对此汉和帝刘肇可以说是举双手双脚赞成,两人经过商讨之后,决定先将窦氏外戚的骨干人员——窦宪处理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刘肇最开始其实想先搞定窦太后。
宦官弄权从东汉起始
不过考虑到窦太后毕竟是自己名义上的母亲,如果对窦太后下手,自己的名誉肯定好不了,与其搭上自己,还不如选择势力与窦太后差不多的窦宪。
此时的窦宪已经打完了匈奴,并顺利接管了东汉的军权,如果能够将窦宪除掉,那么军权势必会进行移交。
汉和帝伪装自己,准备在不久后发动政变
许是因为刘肇在前期的表现实在是太懦弱无害,这就导致窦氏根本没有将刘肇放在眼里,因此在刘肇发动夜间政变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窦家人反应过来。
他们在刘肇以及宫内士兵的大肆进攻下死伤惨重,其中窦宪等手中掌握大量实权的人虽然没有被当场诛杀,但也是该囚禁的囚禁,该流放的流放。
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政变
此次政变结束之后,窦太后看似没有受到牵连,依旧坐在皇帝身后垂帘听政,但此时的她已经无法再掌管东汉的朝堂。
另外窦太后还得无时不刻地提防这个自己养大的新皇帝。而刘肇则在顺利夺权之后,正式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
政变之后的朝堂总会出现势力大洗牌
据悉在刘肇执政期间,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事情:
另外后人在评论刘肇时也提到,“永元时期武功赫赫,开疆拓土,四夷宾服,天下平定”;
虽然最终没能顺利到达罗马帝国,但此次出使大大增进了中国人当时对中亚各国的了解。
汉和帝上任之后做出了不少成绩
据目前我们所能够查询到的资料来看,东汉在刘肇的治理下,光垦田面积就高达732万多顷,是为东汉之最。
另外这一时期东汉的户籍人口也足有5325万多人,整体国力更是达到鼎盛,因此后人也将刘肇统治时期称为“永元之隆”,刘肇本人则被冠上了“东汉最强帝王”的美称。
永元之隆是东汉时期的最后一个盛世
公元105年,汉和帝刘肇病逝于京都洛阳的章德前殿,时年27岁。刘肇驾崩之后,他那出生仅一百天的儿子刘隆继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汉殇帝。
因皇帝年幼,因此朝政均归拢在当时的邓太后手中,虽说邓太后也和窦太后一样选择了临朝称制,但她为政期间却并不像窦太后那样独断专政。
刘肇第二任妻子邓绥也临朝称制了
尽管史书上对邓太后的评价多为“贪权”,可当我们细致了解那段历史后就会发现,如果不是邓太后,东汉或许会垮塌得更加严重。
且邓太后掌权期间的手段,与汉和帝刘肇的具有一定相似之处,这夫妻二人对于外戚、朝臣、宦官三方势力的把握非常精准,并能够做到充分均衡它们。
东汉邓太后画像
只不过邓太后去世以后,汉安帝刘祜却没能将这种平衡保持住。在汉安帝实际掌权四年之后,他陷入了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
并且因为刘祜本人放荡失德,另外还特别宠信宦官,这就导致刘肇以及邓太后多年的心血被毁了个底朝天,实在是令人忍不住叹息。
汉安帝刘祜像
既然提到了邓太后,那最后我们不妨来补充一点关于邓太后的内容。据悉这位邓太后名为邓绥,是刘肇的第二任皇后。
虽说在入宫后邓绥总是给人一种宠辱不惊的感觉,但作为一个拥有出色政治谋略的女人,她从未放弃过为自己谋划。
东汉邓太后剧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据说邓绥在入宫前曾做过一个梦,她当时梦见自己距离碧天非常近,在触摸的过程中还看到了钟乳一样的东西,便抬头吮吸了一会。
对此解梦之人则表示这是“圣王成事之前的征兆,吉不可言”,再加上解梦之人说邓绥骨相多奇多贵,这些都使得邓家人非常高兴,并一直格外重视邓绥的教育。
东汉邓太后剧照(李晟饰)
如今看来,这种说法实在过于迷信,但古人对鬼神之事尤为信奉,他们大概也是希望自己可以用众人所能接受的逻辑来解释:邓绥只是一介女流,为什么会那么出色。
不管怎么说,刘肇和自己这第二任妻子邓绥都是狠角色,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均被埋没在了历史之中,很少有人问津。
东汉邓太后剧照(李晟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