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溥与七录斋
朝为田舍朗,张溥与七录斋,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世界上本不存在逆袭,但是当努力和方向碰撞出奇迹的火花时,就会有人一飞冲天。我们的人生不谈童话,不做空梦。我们靠的是自己为自己赢得精彩,赢得掌声。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没有强大的背景和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他们却不曾说过放弃,旁人可以诋毁他们的成就,非议他们的出身,却不得不为他们不顾一切的努力竖起大拇指。本篇小文章,我们简单就来聊一聊大明王朝的一个励志读书人“张溥”。
张溥与七录斋(张溥与七录斋中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
张溥。出生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602,崇祯十四年去世,公元1641,年仅三十又九。他诞生在江苏太仓的一个官宦世家,但是却因是婢妾所生,不为宗党所重,辅之家人遇之尤无礼,尝造事倾陷诩之,从小便遭受各种的冷眼和虐待。甚至,有人当面侮辱他为”塌蒲屦儿”,意为“下贱人所生,永远没有出息。可是年轻的张溥没有被这些恶毒的语言打倒,他从小勤奋好学,为了记住书中的话,张溥与七录斋,他总结出了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那就是读书必手抄,抄过之后读过即焚去,如此反复七遍之多,冬天的时候,气温极低,他的双手因为裸露在外面抄书而冻裂,于是便以热水浸暖之继续再练。这就是他学习中七录七焚的佳话。后来他把自己的读书室名为“七录斋”,著作也题名为《七录斋集》来以此时时刻刻激励自己。
张溥与七录斋中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
《张溥与“七录斋”》
原文:(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翻译: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写,抄完后,朗诵一遍,就烧掉;再抄,象这样重复六七次才停止。
原文: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jūn,日沃汤数次。
翻译: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茧。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泡好几次。
原文: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翻译:后来把读书的书房命名叫“七录”……张溥作诗和写文章思路敏捷。大家都来索取的,(张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挥笔,立刻就完成,因为这个原因(张溥)的名声在当时很高。
张溥与七录斋文言文翻译
漫谈古代文房清供的起源来历
文:枯木
文房清供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一种文人嗜好兴趣的雅称。文房和清供本来是分开的,文房指的是文人书房,清供指的是清雅的供品,二者结合在一起,张溥与七录斋,是儒释道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结果。
《北齐校书图》局部
文人书房起源于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白天授课教徒,晚上读书写作,这应该是最早书房的雏形,古代称谓房屋名称较多,诸如楼、阁、堂、斋、轩、室、居等等,只不过当时没有文人给自己的书房命名。
最早给书房命名的当为曹魏时期曹操之子曹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礼:‘男子不卒妇人之手。亟以时成东堂。’。堂成,名之曰遂志之堂,舆疾往居之。”。“遂志堂”出自《易经·困卦》:“王弼曰:泽无水,则水在泽下也。水在泽下,困之象也。处困而屈其志者,小人也。君子固穷,道可忘乎?君子以致命遂志。”。曹衮钦羡春秋卫国大夫蘧瑗(qúyuàn)的德行,希望可以和蘧伯玉一样不以暗昧废礼,张溥与七录斋,不忘初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