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这么一段顺口溜一直流传至今,说的是:“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是什么意思呢?指的就是称王的人物当中以项羽为最,而比力量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李元霸,而将领当中没有人更能超过李存孝,拳脚功夫以金台为首。当然,这么一句顺口溜是人们受到演义小说的影响而编制出来这么四个顶级的人物。四人当中,论名气,以项羽为最,李元霸次之,李存孝再次之,而金台,更是知道的人不多。其实,在这当中,李元霸和金台两人是完完全全演义小说当中编撰的人物。只有项羽和李存孝是真人真名的存在。
王不过霸(王不过霸将不过李)
项羽,就不用多说了,西楚霸王的名声、事迹更是流传千古。比如说,霸王力能举鼎、霸王破釜沉舟、霸王别姬等等。的确,无论是在武力上还是在行军打仗的能力上,西楚霸王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后来三国演义当中江东小霸王孙伯符也是当时的顶级战力,能够获得一个小霸王的称号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这无不说明西楚霸王项羽的影响力。
相对于项羽,知道李存孝很少,更多的是因为这句顺口溜而知道这么一个人。
李存孝,唐朝末年的绝世武将,更是以勇猛过人。他原名不叫李存孝,名叫安敬思,沙陀族由于被当时的晋王李克用收为义子所以改名为李存孝。而李存孝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首先,水浒中当中的武松打虎就是借鉴了少年时期的天生神力的李存孝独自激斗猛虎靠着拳脚将老虎活生生地打死了。而在这个过程中,正好被李克用看到了。李克用起了爱才之心,经过一番考验决定将其收为第十三个义子,并且赐名李存孝。
在李克用的十三个义子当中,李存孝无论是个人武力,还是领兵打仗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所以渐渐地十三太保的名声就传了开来。世人只知道“十三太保”李存孝,至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名气。而十三太保也被后来的演义小说借用过去了,隋唐当中秦琼被杨林收为义子封为十三太保借用的就是这一段。
而李存孝最为人所称道的自然是他的武力,李存孝的武力算得上是盖压一个时代了,压得当时其他的武将透不过气来。当时,武力被称为天下第二的“铁枪”王彦章,竟然在李存孝手中不过两回合就战败了。第一和第二的差距被无限地拉大了。而武力被称为天下第三的高继思,面对刚刚连挑数十名大将,得了重型感冒,浑身脱力的李存孝,也仅仅只是走过了十个回合就被生擒了。第一和第三名的实力就像是名将和小兵一样差别很大。而后来演义小说当中的李元霸的武力值也是参考这里的李存孝,就好像小说当中李元霸轻易胜了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第三条好汉裴元庆。所以,李存孝的名字虽然没有广为流传,但是他的事迹被借鉴参考的不少。
至于李存孝的领军打仗的能力,虽然不像演义小说说得那么夸张,但是也能略做参考。在演义小说当中,李存孝最出名日夺八寨,夜抢三关,十八骑杀败黄巢的八万大军,夺取长安。当然这只是小说的需要编撰的,但是实际上他经历的战斗更多,只是没有这么惊心动魄罢了。
至于李存孝的结局,那是不太好的。
由于功劳过盛,实力过强,李存孝也受到了周围的人的嫉妒。其中李克用的第四个义子李存信就开始因为嫉妒而付诸于行动了。他先是诓骗李存孝,离间李克用和李存孝之间的感情,再是直接诬陷李存孝造反,然后更是第一个带兵讨伐李存孝。而这个时候,李存孝因为不愿意对阵自己人,所以束手就擒。原本李克用也不想要杀掉李存孝,希望身边有人劝劝自己,有个台阶下,也就顺手将李存孝放了。但是,往往没有想到,身边的人都嫉妒李存孝而没有人劝说。
李存孝受刑之时,受到的五马分尸之刑。但是,在受刑过程当中,五匹高头大马居然拉不动他,一连来回数十次,都被拉了回来。最后,没有办法,只好挑断了李存孝的手筋,脚筋才完成了刑法。这不得不说,李存孝的天生神力实在是太过逆天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了李存孝的存在,李克用一方多次战斗就从原来的战无不胜,到了后来的节节败退。前面说到的王彦章也不是浪得虚名的,在李存孝死后,王彦章终于绽放出了他璀璨的光芒。在对战李克用之时,王彦章连挑李克用三十六员大将,气势如虹,打的李克用不用暗叹:要是李存孝在就好了。而后来更是找人假扮李存孝才将王彦章吓跑了。可见李存孝当时的威势之盛。
可以说有李存孝时期的李克用通关是新手难度的。但是,失去了李存孝之后,一下子就变成了地狱难度了。也难怪,后来李克用一直都在后悔当时杀死了李存孝。也有了后来李克用长期不上朝,给了朱温一个大大的钻空子的机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