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是继宋太宗赵光义之后,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其在位期间勤于政事,统治稳固,社会经济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其在位初期甚至还取得了“咸平之治”的历史成就。这样的君主是一个很好的守成之君。
宋真宗赵恒简介(宋真宗赵恒的皇后)
宋真宗作为宋太宗的第三位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皇位后,不断地改造当时的水利,使得当时的宋朝出现了经济的繁荣。与此同时,宋真宗鼓励人们学习,他觉得要用文化知识武装头脑。赵恒在即位之初,广开言路,勤政治国,政治清明,经济日趋繁荣,史称“咸平之治”。
1004年,辽国入侵大宋,宋朝大多数大臣建议不抵抗,以宰相寇准为首的少数人极力主张抵抗,最后他们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双方在澶渊相交,宋朝胜出。然而真宗却决定就此罢兵,和辽国定下澶渊之盟,以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良、绢二十万匹来收买与辽的和平。从此开启了宋朝向番邦纳贡换取和平的大幕。
宋真宗赵恒是明君还是昏君,最大的争议焦点在于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朝双方军队在澶渊之战后缔结的议和盟约。当时宋朝在澶渊大战中取得了胜利,按理来说尽管两国议和,宋朝也应该是受益者,但是最后宋真宗却答应了每年向辽朝缴纳岁币三十万岁币的要求。
中国向外族缴纳银钱本来不算是稀罕事,清末年间与诸国列强缔结的条约,那样不是要赔款,甚至还有的要割地。但是那是中国在大败之后不得已而为之,宋朝明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却要向战败国缴纳钱财,这怎么也说不过去,于是后世对于这次盟约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说宋真宗答应这项条约,真是昏了头了,就是因为他向外族缴纳岁币,才开启了宋朝向番外国家进贡银钱的先例。以至于到了后来,宋朝基本无心战斗,外族进犯,便答应给别人钱。岁币不仅为国家财政造成极大的负担,而且还用自己国家的钱养肥敌人,以至于后来金军一举攻破宋朝。
还有人说,宋真宗这一决定做得无比正确。事实上当时虽然宋朝取得了胜利,但是两方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如果两个国家真的继续作战的话,得到的结果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两败俱伤。向辽朝缴纳岁币,得到了百年的和平,还是很划算的。而且当时宋朝的财政收入以亿计,相比之下三十万只是一个小数目。
宋真宗赵恒在位后期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任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蛊惑朝野,而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宋真宗与久经沙场的太祖、太宗不同,从小生活在深宫中的赵恒性格较为懦弱,缺乏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在他看来,坚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黄老思想,继续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选择。澶渊之盟签订后,赵恒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反而致力于封祀之事,粉饰太平,广建宫观,劳民伤财,使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日趋严重。宋真宗统治后期以王钦若和丁谓为宰相,信奉道教和佛教,称受天书,封泰山、祀汾阳,修建了许多寺庙,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很多负担。
总的来说,宋真宗在位25年,在其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在他的治理之下,北宋呈现了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他也不失为一个好皇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