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影响甚至超越了历代帝王。
从统治阶层的治国策略,到普通人的修身养性,可以说儒家思想的影子无处不在。而对于西方来说,很多人觉得由于地理和文化的巨大差异,西方人不一定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对孔子的评价(对孔子的评价简短)
有这种想法的人一定不知道,在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上,有三个人的雕像,依次是孔子、摩西和梭伦。在美国人的眼中,孔子是和埃及的先知,古希腊的执政官地位是等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他老人家即使到了美国,也是民众传说中的“神明”。
但是这个雕像也能够看出,美国人对于孔子的理解,和我们东方历史中的“大成至圣先师”是不同的。摩西制定了“十诫”,梭伦创建民法,而孔子是两千多年的司法部长(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他们三人代表了秩序和律法。换句话说,在东方,孔子是思想家和教育家。而在西方,孔子被视为“世俗圣人、法家先驱”。
尽管西方历来对孔子的评价非常高,曾经将孔子选入影响世界思想的100人名单。对于孔子的哲学思想,爱默生曾经这样评价:“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
但在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解读孔子思想的侧重点却在于“秩序”。儒家认为孔子诛杀少正卯是为了大义,而美国人看重的是孔子以大司寇的名义创建了社会稳定的秩序,去除了制造混乱的根源。
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内涵,中国人将之解构为三纲、五常、八目。在《大学》中,三纲的定义是:明德、亲民和至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而八目则规定了读书人一生的途径和目标:静心、诚意、思虑、所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涵盖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内容极其博大精深。
而美国人认为孔子和儒家思想,在道德层面和思想方面的建树并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孔子在教育上的巨大成就,也没有得到美国人的推崇。他们在意的是孔子和儒家思想中,提出了明确而严密的“秩序”观点。
古代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人口数量,如何有效地管理一个巨型帝国,如何维护整个社会人群和谐相处,在美国人看来,孔子和儒家思想都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方法。而这种理论和方法可以保障整个社会形成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秩序”。
美国人认为孔子和儒家思想为每个人、每一种社会角色都制定了明确周密的行为和道德规范,这是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于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按照这种“秩序”观点,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认为,中国历史上凡是打压儒家思想的王朝,都是短暂的。而汉唐宋明清等朝代,都是因为推崇儒家地位和思想,才得以国祚绵长,实现几百年的长期统治。
所以,美国中小学的历史试题中,就有这样一个试题:孔子相信什么行动会带给中国秩序稳定?
除了“秩序”观点,美国人认为儒家另一大贡献就是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文官考试制度”。这个制度在中国其实也经历了很长时期才逐渐形成。
从开始的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一直到隋唐时期才正式形成了科举制。儒家思想不仅促进了这套制度的发展,更成为这种考试的主要考试内容。美国人认为这种考试制度改写了西方选拔官员的方式,使社会人才成长和政治文化出现了巨大进步。
不过在涉及到中国古代哲学时,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避开的。没有了它们,中国古代史将无法书写和讲授。所以美国也将儒家和法家以及道家并称为中国三大古代哲学。有意思的是,美国人将法家排在首位,而且以孔子为法家的先驱之一。
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在中国法家中,所有以变法闻名的历史人物,最终都可以追溯到儒家的源头。例如商鞅的老师是李悝和吴起,而李悝、吴起的老师是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而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是大儒荀子的学生。
随着学者们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深入研究,发现儒家本身就是法家思想孕育的思想基础,甚至儒家思想本身也有很大的法家思想成分在其中。
美国人眼中的孔子和儒家思想与我们的理解差异如此之大,来源于两地之间文明的很大不同。西方理解某种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往往是从实物、实用角度出发的。他们在分析历史的时候,强调发明或发现了什么,一切史实都要有明确的物证。比如西方到现在仍然不承认中国有夏朝的存在,原因就是迄今没有清晰的史料和出土文物可以佐证。
当然,这其中也有美国人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对于孔子和儒家思想不了解的原因。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种差异也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上去更多地思索孔子和儒家思想。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人的这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也是一种新颖独特的角度,可以使我们从广泛的角度上去了解和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
1944年,日军大扫荡,4个女孩躲进山沟,被日军发现遭到严刑拷打
历史汐说: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文字相比视频更多些枯燥,如果您能读到这里,可以给我点点关注和推荐,谢谢(*/ω\*)。另,欢迎回到文章开头点我头像,了解更多;也欢迎留言、提问,交流知识(不限领域)。知识、和思想在分享和交流中才能更有意义,也希望大家都能理智、友善的交流。
建议:如果文章内容有误(指被公众广泛认同的,价值观、人物事件年份等),欢迎指出,后续会进行更正;未被确认或者有异议、有争论的野史故事、历史或者个人思想和价值观等等,欢迎评论区友好交流,参考、打发时间就行,勿太较真。
言话:这是一个思想,知识,资讯泛滥的时代,愿你们能在接受万般“洗礼”后,仍能回归理智,选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勇敢的面对世界——总结:求真、利己、再利他,勿太较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