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夏圭梅下读书图绢本设色19.5×22cm
夏圭《溪山清远图》(夏圭怎么读)
夏圭(生卒年不详),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绘画大师。“南宋四家”之一,早年画人物,后来以山水著称。他在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受到皇帝赐金带的荣誉。
宋夏圭泽畔疾风图
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虽然与马远同属水墨苍劲一派,但却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用墨善于调节水分,而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在山石的皴法上,常先用水笔淡墨扫染,然后趁湿用浓墨皴,造成水墨浑融的特殊效果,被称作泥里拔钉皴。
宋夏圭山腰楼观图页
夏圭作画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宽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清旷俏丽,独具一格,人称“夏半边”。他主张“脱落实相,参悟自然”。趋向笔简意远,遗貌取神。
雪堂客话图绢本设色|28.2×29.2cm故宫博物馆藏
夏圭画雪景学范宽。后人把他与马远并称“马夏”,合李唐、刘松年称“南宋四家”。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雪堂客话图》等。
溪山清远图纸本墨笔|46.5×889.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清远图》是夏圭的传世佳作,图绘晴日江南江湖两岸的景色:群峰、峭岩、茂林、楼阁、长桥、村舍、茅亭、渔舟、远帆,勾笔虽简,但形象真实。山石用秃笔中锋勾廓,凝重而爽利,顺势以侧锋皴以大、小斧劈皴,间以刮铁皴、钉头鼠尾皴等,再加点,笔虽简而变化多端。夏圭非常擅长运用墨色的变化,在惯用的层层加皴、加染的“积墨法”外,往往加用“蘸墨法”,也就是先蘸淡墨,后在笔尖蘸浓墨,依次画去,墨色由浓渐淡,由湿渐枯,变化无常。再加上“破墨法”,以墨破水,以水破墨,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使墨色苍润,灵动而鲜活。空旷的构图,简括的用笔,淡雅的墨色,极其优美地营造了一幅清净旷远的湖光山色。
西湖柳艇图绢本设色|107.2×59.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西湖柳艇图局部
西湖柳艇图局部
层崖隐寺图绢本设色|187.7×152.2cm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激流图绢本墨笔|137×91.5cm佛利尔艺术博物馆藏
山水图绢本墨笔|47.5×32.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柳溪访友图(传)绢本设色|45.5×29.1cm大英博物馆藏
雨余烟树图绢本墨笔|144.5×101cm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夏圭《雨余烟树图》局部
夏圭《雨余烟树图》局部
山市晴岚图绢本墨笔|24.8×21.3c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山水十二景图(传)绢本墨笔|28×230.8cm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松崖客话图绢本墨笔|27×3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图绢本墨笔|25.8×34.3cm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暮色归渔图(传)绢本墨笔|24.2×32.5cm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
柳荫牧牛图绢本墨笔|24.2×24.7cm佛利尔艺术博物馆藏
雪溪放牧图绢本墨笔|25.7×26.3cm故宫博物院藏
湖畔幽居图绢本墨笔|25.2×26.1cm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观瀑图绢本墨笔|24.7×25.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山庄暮雪图绢本墨笔|24.4×26cm私人收藏
松溪泛月图绢本墨笔|24.7×25.2cm故宫博物院藏
夏圭《松溪泛月图》局部
遥岑烟霭图绢本墨笔|23.5×24.2cm故宫博物院藏
渔村归钓图绢本墨笔|23×22.3cm上海博物馆藏
宋夏圭烟岫林居图页
溪山清远图全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