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整编,史称“三湾改编”,起义军缩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下辖:第1营,第3营,特务连和卫生队。此时的特务连也就是后来总部特务团雏形:连长曾士峨(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牺牲)、副连长张宗逊(55年上将),特务连党代表:罗荣桓(55年元帅)
注:张宗逊很快升任特务连长
1928年3月,毛泽东的部队与朱德部队井岗山会师,双方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随后9月13日在与赣南敌军作战中,敌驻桂东的毕占云率部起义投诚。毛泽东与朱德商量决定以特务连为基础,将这批起义人员编进去组成中国红军第四军特务营:营长毕占云(55年中将),副营长陶云清,党代表陈毅安(1930年牺牲)
李焕章(李焕章蟋蟀罐)
1929年初,中国红军第四军特务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前敌委员会特务队:队长何金云(1931年被错杀),政委冯文彬(建国后地方工作),特务队正式开始负责总部领导及机关安全。
1933年,政治保卫局决定成立政治保卫队第二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吴烈、政委马竹林;第二大队:大队长:卓雄,政委:李焕章,随后扩编为政治保卫团:团长姚喆(中将),政委张南生(中将),参谋长孙毅(中将),第一大队改为第一营,第二大队改为第二营,新组建了第三营,
遵义会议后,为了加强一线部队战斗力、政治保卫团缩编为保卫大队,吴烈继任大队长,其余人员分别编入红一、三军团。
1936年4月,保卫大队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曾保堂(少将),政委邱创成(中将),下辖5个步兵连,两个直属连。
1937年2月,警卫团扩编为大团,团长朱水秋,政委邱创成(中将),参谋长刘兴隆(少将),政治处主任肖文玖(少将),共辖9个步兵连,3个直属连,担负总部的内卫任务。
团长韦杰(中将),政治委员李志民(上将),政训处主任肖文玖(少将)
1937年9月15日,八路军出动抗日.为充实一线部队实力,特务团1连,2连调属120师第718团。3连调入115师343旅685团一营,团的机关和4、5、7、9连调属聂荣臻指挥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总部特务团只留下的6、8连归2营长欧致富指挥。
1937年12月30日,以余下的连队为基础,补入山西孝义抗日自卫队、晋太铁路游击队和从四方面军西路军归队的850人作为建团的基本骨干,重建特务团。辖3个营,9个步兵连,3个直属连,3个营属机枪排,共2300余人。团长:尹先炳、政委:李治明,参谋长:欧致富
1939年12月,欧致富任团长,郭林祥任政委,全团此时共有14个连队。
1942年11月,黄崖洞保卫战期间,特务团与敌人浴血奋战8昼夜,毙伤敌1700余人,赢得了“黄烟洞保卫战英雄团”称号。
1945年5月,欧致富率领带领2、3、4、5、6连加入了王震的南下支队,总部即将总部司令部警卫营、野战警卫连、总后勤部警卫大队归属特务团编制,团长:钟明锋(大校),政委陈志彬。
解放战争时期,因为晋翼鲁豫野战军陈赓的4纵划归总部直辖,所以总部特务团编入陈赓的4纵,49年部队统一番号为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第12军36师108团(朱德警卫团)。
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是1933年才成为团级编制,历任团长:团长姚喆(中将),曾保堂(少将),朱水秋(县武装部副部长),韦杰(中将),尹先炳(大校),欧致富(少将),钟明锋(大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