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浮玉十地布金
刘南山
五色龙(五色龙章)
也许因为《白蛇传》的缘故,我这个从小足不出户的人,在孩童的时候就知道一个叫金山寺的地方,年岁见长,更是对此充满了神往,今年两次到苏州,长达一个月,有时间找机会到镇江有游。坐车上,导游讲到“到镇江看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还讲到“焦山山裹寺,金山寺裹山”。一下车,我们就来到金山寺。
金山又称浮玉山。山不大,不足百米高,但很陡。山脊呈南北走向,寺院在山的西麓展开,几乎将山麓完全占满,故有“金山寺包山”之说,因唐代高僧法海在此开山得金而故名。它与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勢,为南北來往要道,故号称“卒然天立鎮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
金山寺又称江天寺,建在镇江市区的西北金山上,始建于东晋,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建。金山原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素有“江心芙蓉”之誉;清代末年道光年间岛南沙涨,才与南岸陆地相接。金山寺因许仙白娘子而闻名,建筑与山形结合良好,轮廓错落。尤其山顶一塔,高耸江天之间,几十里外就可望见,最有特色。
我们来到金山寺大门口,最先看到这么一副对联:
有山有水有林亭映带左右
可咏可觞可丝竹怀抱古今——清代吴锡麒。
在这副楹联中间是另外一副长联:
一峰浮玉,十地布金,忆裴头陀江岸披缁,苏内翰山门留带,光阴瞻逝水,谁续胜缘愿宏开宝宇琳宫,永镇苍崖翠壁
万顷烟涛,千林风籁,想焦仙人幽岩瘗鹤,陆处士中泠品泉,卜筑有芳邻,堪寻陈迹莫辜负莲花贝叶,同听暮鼓晨钟
由左联下方落款的“录清沈秉成撰金山联”得知,此联由清人所作,标点为笔者所加。
一峰浮玉,十地布金,乃典型中国文人的虚笔,无非是说这里是个江中有山,满地金玉的好地方。裴头陀,唐代宣宗皇帝的丞相裴休的儿子,就是后來在佛教史上非常著名的高僧-法海禅師,金山寺的开山鼻祖。
再稍稍往北走,在售票处附近,还有这样一幅楹联:
入云钟磬随风落
如画亭台压浪平
中间还有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题金山寺的一幅楹联:
潮涌西津,不断天风传塔语 山蟠北固,遥分晴濑散炉烟
乾隆皇帝是有名的对联天子,他六下江南,留下的楹联很多。还有一旧联如:
江澄万顷净如练
峰峙一拳高入云
进了大门,抬头一看,看到一幅旧联:
狂澜避地江成陆 古塔擎天寺裹山
两边柱子上被覆盖一层塑料保护膜的楹联是: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阅沧桑因缘聚散悟空性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圣教禅静止观觉有情
根据查证,原联为唐人处默题杭州圣果寺。南京燕子矶永济寺亦有之: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看闲云野鹤万念都空说什么南宋衣冠西湖烟柳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进得殿来,我们会看到四大金刚及两边的对联:
须弥山间宏开宫殿风调雨顺护法界
堪忍国中镇守山门辅正摧邪定乾坤
四大天王,亦称“四大金刚”。这是江天禅寺住持慈舟法师根据北宋三藏法师佛印与翰林学士苏东坡以禅语打赌而留玉带作为镇山之宝故事所写的楹联: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三藏圣言演真谛
四大本空五蕴非有翰林玉带镇山门
大江浪,应梵钟,诸天听法苍茫际
千里云,开宝殿,万佛垂光紫翠间
上面这副殿内高大的抱柱对是由赵朴初题写的。此殿由住持僧慈舟发起重建,为金山历代所建大殿最高最大之宝殿。除了以上对联之外,还有一些切时切地的风景名联,如:
月明如画 江流有声
这是清代伊秉缓题写在金山寺明月亭是的对联,惜字如金,历历如画。
窗前沧海凭开眼 台上楞伽可印心 清代王文台题金山寺楞伽台。登台顶长廊远眺,碧空万里,磅礴江流,
尽收眼底,江天一色,气势十分壮观。由山下登楞伽台,需经三重楼阁,每进一层,疑无上处,洞门一开,豁然有级可登,迂回曲折,上下错落,往往令游客迷其所在。最高一层有清王文台撰写的这副对联。佚名集句题金山寺壮观亭:
金山共此一江水 王母来寻五色龙
此挽联分别集自宋人苏辙和唐人曹唐的诗句。原句虽不通俗,用在此处却
是自铸伟词,别具一格。全联写景很实,当游人立于壮观亭上,向西远眺,西浮玉金山与东浮玉焦山遥遥相对;宛若兄弟。放眼宽广江面,水天一色。到傍晚之时,江潭落日复西斜,江涛翻滚,长江就像一条欲腾空上天的五色金龙。 千古英雄浪淘尽; 天下名山僧占多。
清光绪间,“状元太守”镇江知府王仁堪赠金山寺僧秋岩联,用集句方式成联,顺手拈来,涉笔成趣,至今尚为人称道。
我们游金山时间不长,但从对联中收获多多,一副对联就是一部历史,其厚重程度只有读者自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