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寿陵失步(寿陵失步的意思)

寿陵失步(寿陵失步的意思)

寿陵失步(寿陵失步的意思)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第98期和教师节同题,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寿陵失步(寿陵

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第98期和教师节同题,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

寿陵失步(寿陵失步的意思)

寿陵失步(寿陵失步的意思)

落发

章雪芳(浙江)

头顶梳巡处,尘光已积身。

偶于衾枕畔,拾掇数青春。

月影轩主评:

青春如发,逝去、落下常不自知,唯于偶然间惊觉发现。虽能拾掇、回忆,终不能续接、返回。寥寥数语,感慨尤深。

韦散木评:

此诗短小精悍。前二句写因发已落而头顶渐疏,故梳过之后,顶上有尘光积之。后二句拾得枕边落发而感叹青春已逝,空余回忆与纪念。

白露

安全东(四川)

白露露初泫,秋风渐于陌。

望中翔南雁,翻笑锦城客。

碧梧如有意,为泻月千尺。

月影轩主评:

寄深情远意于常见之象,章法浑成,有汉魏古意。

梦欣评:

精警含蓄,意到为止,质朴瘦硬,得古风韵味。

故园(三)

陈仁德(重庆)

饥冻何堪正少年,河山万里尽寒烟。

偶然留得贱躯在,要为春秋写续篇。

月影轩主评:

作者见故园而思少年,思人生遭际。“正”、“尽”见下字之稳、切。转句“偶然”二字知“留得贱躯”之不易,“要为”二字更看出作者不屈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梦欣评:

偶然二字,正见历劫存身之不易,有此捡命延生之情志,续春秋之笔自当磨得锋利。结句见气魄之大。

车过邯郸

高海生(山西)

车外危楼扑眼新,邯郸旧事早成尘。

寿陵遗笑三千载,底事犹多失步人?

月影轩主评:

“危楼”“新”与“事”“成尘”是比较,“三千载”前的“寿陵”与今日“失步人”亦是比较,结语一问,发人深省。

梦欣评:

邯郸学步是庄子讥讽时人愚昧的一个典故,此一话题一再被人写入诗中。李白“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及宋人释梵琮“看他次第传芳去,总是邯郸学步来”是比较多人所知的诗句。此作大体仍然停留在讥讽的意义层面,但可贵之处在于作者讥讽的对象瞄准当代的城市建设:一味的拆旧房子建高楼大厦。“车外危楼扑眼新”,危楼,就是高高耸立的高层住宅和写字楼。建高楼大厦也并非不好,但不看城市历史及各地自然环境,一律模仿,一律照搬,互相攀比,让城市原有的面貌、风格荡然无存,这就有问题了。作者以“车过邯郸”所见景象而触发感慨,便使得旧话题依旧有鞭笞时弊的现实意义。这种诗,通常议论较多,易犯“议论入诗,自成背戾”(王夫子语)的迂腐毛病,但此作有首句的景象描绘,让后面的议论“带情韵以行”(沈德潜“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这就有了寻味之空间,也润而可读。

西江月·访恩师

张晓虹(北京)

扶绿天涯芳草,浇红李萼桃花。心泉挹取煮春茶,沏上陈年旧话。

一盏漂零思绪,半盅碎散年华,寒窗鬓影不须赊,留在那团灯下。

月影轩主评:

上结与过片,以陌生化手法,求新求奇,又能新而妥,奇而确,颇堪深味。

梦欣评:

大凡咏教师节的诗词,最普遍的构思不外是从不同的角度赞颂师恩师德,这是美的一类,另一类则是吐槽时下教育的堕落与流弊,这是刺。二者相比,美占大头。毕竟教师的辛勤劳动及其巨大贡献,还是值得歌颂的。但一味直白的歌颂,诗的韵味、词的情趣就容易流失。这是许多赞颂师恩作品看起来词句优美而读后印象不深的原因所在。《西江月·访恩师》这一作品,用几组意象及细节刻画的手法,省去了赞颂心意的直接表达,情趣便在委婉、温润的具象描述中跳跃着。这种婉约而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词作的正宗。上片首联用“扶绿”芳草、“浇红”桃李之花赞颂师恩作为开场白之后,即描绘自己登门拜访、与老师品茶叙旧的场景。过片的一组对仗句从沏茶叙旧引出,衔接十分自然。尾联转而刻画老师苍老的形象,其怜爱崇敬的心绪自然溢出,意蕴深厚。略嫌不足之处是练字未到位。一是“陈年旧话”,陈与旧,意重,且语太熟,用“陈年趣话”好一些。二是下片对仗句,一盏与半盅为合掌,二者均扣住上片的“沏”字,留“盏”而去“盅”可矣。

南行口号

潘泓(北京)

玉米摇摇穂未黄,抚肤风气已微凉。

京城朝发邯郸去,四五分秋赏太行。

韦散木评:

此绝句颇显精微深致。前二句能从细微处写秋景秋色,秋日气候更在微凉秋风吹拂中得知,甚妙。后二句不仅应题,转见大气,京城之秋渐深,而太行在京华之南,故云秋才四五分,可见其妙理。

梦欣评:

南行一路见闻,玉米的景象与秋风的凉爽快感,共同构成“赏太行”的主体内容,而作者的使命、出行任务或出行目的则悬一空白,这个隐略的部分其实正应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现在它必须通过读者的阅读触摸到作者的心绪而加以合理地推测和想象。这诗便见含蓄。结句“四五分秋”一语出奇,而“四三”句式之口语化节奏正协途中口号这一特定诗体。全诗语淡而旨远。

办公室外有青松几株

天许(重庆)

长松百尺近栏杆,伴我晨昏相与欢。

直干嶙峋寒士骨,高标磊落古人冠。

坐观晴日分青影,想象深宵宿彩鸾。

最爱文思枯涩际,涛声助笔起波澜。

韦散木评:

七律整体清雅古朴。章法甚佳。首联破题直写,并加入感情色彩。颔联用拟人写青松形象,甚佳。颈联从昼夜两个角度去写对青松之感受,视角甚佳,但青影对彩鸾可对更工整些,青影稍显平淡无奇,彩鸾想象亦嫌稍偏。尾联则能振起拔高,乃见化身与境界。

梦欣评:

借“青松几株”的景象抒发对人间正直而有气节的人士的景仰和赞颂。诗作由实处落笔,使得真实性不容置疑,而情感的真挚也易于感动读者。但假如纯为写实,停留在欣赏物象的层面上则作品的境界便相当有限。作者在作品的立意与构思上,棋高一着,借鉴香草美人的手法,以青松为象征,植入理想者的高尚品质。中二联的出实入虚,笔力遒劲。尾联在升华诗作的境界上,正有妙语偶得的奇效,成为全诗的亮点。

老屋

叶永新(广东)

雨迹斑斑处,苔痕点点新。

幽居人不到,犹放一枝春。

月影轩主评:

诗以对句起,从“雨迹”“苔痕”见屋之老旧。转句复言老屋之僻静,久无人至。而结语却别开生面,使沧桑中蕴满生机。

重返母校(新韵)

严明(上海)

一轮芳草一年春,校舍新颜去旧尘。

仄径曾留青涩影,寒窗屡证赤诚心。

昔时书卷殷殷梦,今日耕坛碌碌身。

执念不随流水易,霞光亲切照归人。

月影轩主评:

诗自然流转,次序井然。教书育人之“执念”因重返母亲所见所思而更加坚定,结句也颇温暖,蕴含着作者对教育的希望。

满江红·先师恬园翁三周年祭

萧雨涵(兰州)

天半尘霾,偏辜负、梨花如雪。休更问、杜鹃声里,蜀山清绝。一世苍黄听鬼唱,平生功过由人说。三十年,坛坫主鸥盟,心肠热。

风流在,奚奴箧。浮名似,庄周蝶。向蓬灜重访,旧时踪蹑。病酒悲秋成事业,翻云覆雨皆人物。看烟岚、遥酹短松冈,须明月。

月影轩主评:

思念恩师之深情,情真意切,结语含不尽之意。

沈利斌,浙江湖州人,1982年7月生。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自辑有《月影轩诗词》。

桃熟思先母

孙延红(山东)

桃子青红桃叶黄,微风搅动一庭香。

摘来欲奉忽生恨,此物何曾寿我娘。

梦欣评:

欲擒先纵,首联极其精确描绘“桃”熟之景象,十分诱人。第三句刻画心理变化的细节,骤起风波。结句的怨语毫无道理,但却见思母的悲痛至极。情深之处,语虽无理而心态可解,属于无理而妙的情形。此诗正有"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倘恍以为情"(叶燮语)的艺术手段,是为可读之作。

戊戌生日如例

蔡贤标(浙江)

一枕浮華似爛柯,幡然欲悟又如何。

來程已較去程少,人事哪堪愁事多。

況有時艱須共克,更無心緒供消磨。

生辰不告仨兒女,獨與山妻悄悄過。

梦欣评:

生辰不告仨兒女,语见哀怨之深。一般极少有儿女不知自己父母生日的,如果诚然不知,则告之也徒然(如果儿女有孝心则自会关注)。因此这是一句用以表达悲恻心绪的怨语,以儿女也在共克”时艰“,不忍加重他们的生活负担是也。全诗格调似在豁达与颓废之间,但终以怨情构成主调。可贵之者,以共克时艰之时代气息入诗,其怨情的指向,就略有鞭挞时政的意蕴,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无奈。

上一篇: 五脏六腑指什么(五脏六腑指什么器官)
下一篇: 张绣简介(三国演义张绣简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