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袁大化(袁大化的师父)

袁大化(袁大化的师父)

袁大化(袁大化的师父)武威历史上最后一位进士:张铣凉州贤孝博览馆赵大泰袁大化(袁大化的师父)1905年,晚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一延续了1300年的封建王朝选拔官员的基本制度宣告结束。而1903年考中进士的张铣,则成为武威历史上最后

武威历史上最后一位进士:张铣

凉州贤孝博览馆赵大泰

袁大化(袁大化的师父)

袁大化(袁大化的师父)

1905年,晚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一延续了1300年的封建王朝选拔官员的基本制度宣告结束。而1903年考中进士的张铣,则成为武威历史上最后一位进士。

一、张铣的家世与求学历程

1874年,同治十三年,张铣出生于凉州府武威县。

张铣是李于锴的女婿。据其《会试硃卷》:“娶李氏,特赏中书衔国子监学正、道光己酉科副榜,讳铭汉公孙女;壬午经元、乙未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现任山东蓬莱县知县,印于锴女。”其受业师中就有其“岳丈李叔坚夫子于锴”。

据陕甘教育家白遇道相关资料,张铣亦师从白遇道。白遇道(1836-1926),陕西高陵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曾主讲于关中书院,授课于武威雍凉书院、天梯书院。

张铣家族,自其曾祖、祖、父、胞兄弟四代人均无功名和仕宦经历,但其曾祖、祖、父均有封赠,而且品阶尚不低,皆为正四品的“中宪大夫”。这自然与张铣有关,同时由此可以推断,张铣家族较为殷实。

据朱子云先生记载,张铣故宅坐落于武威城区东巷子正北方,府址后为凉州区委党校所在地(现已搬迁)。三开间府门,悬挂彩绘蓝底金字楷书方匾:通议大夫第,左右各悬彩绘草绿底金字“文魁”楷书匾两块,现已不存。其故宅已于上世纪50年代拆除。

据《公议建孙氏墓碑记》载,清末孙俌七世嫡孙燮中、孙燮元兄弟为其祖先修祖坟刻碑,“择日成其事《旧谱总存》,碑文无考,今姑大书官阶而缀序……同里张铣序,宣统庚戌榴月刊。”由此可知,宣统庚戌年(1910),同里张铣为孙氏后代家谱作序。

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诏谕废除八股文,规定从次年开始乡、会试首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并不准用八股文体。张铣便开始学习西学,研讨变法。其硃卷所收二场各国政治艺学策的一篇文章,题目为“日本学制改用西法,收效甚速。然改制之初,急求进境,不无躐等。偏重之弊,东国名宿类自言之取长舍短,宜定宗旨策。”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由于时局的原因,癸卯科会试在河南开封举行,张铣高中进士,名次为三甲第52名。

张铣初为吏部清吏司主事,后外放为焉耆知府。

二、张铣在任焉耆知府时的文教功绩

张铣在任焉耆知府时,颇有政绩,主要功绩在兴办学校和编修方志。

据赵云田《清末新政期间新疆文化教育的发展》一文,清末新政实施后,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止了科举制度,设立了学部;光绪三十二年,各省设提学使、劝学所,学堂的设立如雨后春笋。在这一过程中,新疆也大力创办学堂,文化教育得到了新的发展。光绪三十四年(1908),新疆省学务公所派人前往新疆南北两路进行教育考察。时任焉耆知府张铣,因为办学得力,被上报学部,得优叙。新政期间,焉耆府共设立学堂16所。其中官立两等小学堂、官立初等小学堂、官立艺徒学堂各1所,光绪三十四年和宣统元年知府张铣设立。官立半日学堂2所,光绪三十四年和宣统二年知府张铣设。官立汉语学堂5所,均兼简易识字学塾,光绪三十四年和宣统二年知府张铣、汝恒年设立。官立汉语讲习所1所,宣统二年知府汝恒年设。总计教习21员,学生377名。

张铣还编修了《焉耆府乡土志》。该书1卷,4000余字,成书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书末署“光绪三十四年十月知府张铣”,并钤有焉耆府印。此书系张铣奉清廷敕令而编写的方志,分沿革、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诸目。

另据王楠《伯希和与清代官员学者的交往(1906?1909年)》一文,张铣与法国探险家伯希和有过接触。1906-1909年间,伯希和率领法国探险队来新疆及甘肃考察,在敦煌藏经洞攫取了大量写本文书,但客观上也促使了世界敦煌学的发展。据记载,伯希和向委署焉耆府知府张铣借阅《新唐书》二本、《秦州新志》十六本、《兰州府志》八本、《敦煌县志》四本、《国朝史略》四本、《满洲旅行记》二本。

三、张铣之死

1911年武昌起义以后,革命党人在迪化(乌鲁木齐)发动起义,被时任新疆巡抚袁大化镇压。革命党人又在伊犁发动起义,处死伊犁将军志锐,建立了革命政权。袁大化为阻止革命蔓延,便下令封锁伊犁至南疆的交通。革命党人便联络哥老会发动了“南疆戕官”运动,刺杀清政府官员。

张铣奉命封锁了伊犁至焉耆的道路,便成为刺杀目标。

1912年4月25日,喀什道尹王学曾带40万纸币赴喀什开办兴殖银行分行,路过焉耆。哥老会暗中联络焉耆参将吴首怀,以设宴款待王学曾为由,邀请委员马鸿宾,知府张铣作陪。席间哥老会会党连浚全等七人闯入宴会厅,当场戕杀张铣,马鸿宾。后来,焉耆哥老会被袁大化及杨增新镇压。

据沙巍的硕士论文《新疆哥老会研究》记载,杀害张铣的哥老会会党有:连浚泉,何正魁,萧遇忠,赵万彪,胡得才,晏应昌,廖蔚亭。

关于张铣之死,李德文在《凉州记事》一文中写道:“凉州人张铣中了光绪29年进士,在新疆焉耆任知府,几个老乡在新疆参与同盟会革命活动,被张铣拿获查办。凉州武林高手董立文得知消息,赶到焉耆将张铣刺死在任上。”

此说法在武威民间颇为流传,但是刺杀张铣的哥老会会党7人中并没有武威武林高手董立文,所以只是民间传说而已。

张铣(1874-1912),作为武威最后一位进士,作为晚清政府的焉耆知府,年仅38岁便死于非命,成为了辛亥革命中的牺牲者,为最后的封建王朝殉葬。作为张铣的岳父,李于锴在清朝灭亡以后回乡归隐,拒绝做袁世凯的官,估计也与其女婿被哥老会杀害有一定关系。

上一篇: 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双方伤亡真实数字)
下一篇: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