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在校园环境中进行文化符号的“装饰”可以使其在满足视觉享受、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赋予人文韵味,彰显学校的办学思想,使校园环境具有文化潜力,成为一种“场所精神”。
创建于1936年的凤凰实验学校在2020年搬迁至新校区,恰逢新校区建成之际,学校决定让新校区在2021年“穿上新衣”。为了让整个校园环境得到优化,我们围绕学校“新·进”的文化核心,在校园中设计了“凤凰八景”,并在入校道路的中轴线上设计了与学校核心理念相关的主题小品,打造凤凰实验学校的“场所精神”,加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凤凰涅槃”是进入校门后映入眼帘的学校主雕。雕塑整体是凤凰涅槃的抽象表达,充满美感,尾部五根羽毛,契合学校凤凰五质的培养目标。颜色上融入学校标志中的橙色与黄色,给人阳光向上的感觉。总体表达了凤凰学子在凤凰实验学校能够幸福成长,实现蜕变,成就梦想的内涵;同时也象征着学校经过迁建,革故鼎新,精进不休,向着更好的未来发展。
凤凰文化(凤凰文化广场)
效果图
现场图
“凤鸣朝阳”出自《诗经》,原句为“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该主题景观位于朝凤楼的中庭。《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节选其部分内容进行展示,不但解释了朝凤楼楼名来源,更体现了学校领导团队的引领作用,强调学生在教师们的带领下健康成长,收获幸福。
效果图
景行凤凰为成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杰出的人才。在丹凤楼即初中部的中庭设计展示了与学校孝雅德育相联系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常及五德,意在教导学生做有道德、有理想、有仁爱之心的人,成人成才,做景星凤凰。
效果图
“良苗怀新”主题景观位于学校的练实馆即食堂,主要展示了五谷文化及对应诗词。《孟子·滕文公上》说:“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五谷即稻、黍、稷、麦、菽,五谷杂粮是中国人的主食、果腹的良伴、活力的主要来源。让学生掌握五谷知识,了解粮食种类,饮食粗细结合,才能促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
效果图
现场图
在练实馆的墙面上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它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能够让学生了解四时变化规律,体会生活、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休闲活动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文化精髓。
效果图
“鸣凤在竹”出自中国传统蒙学之一的《千字文》,它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道德情感,故而在雏凤楼即小学部的中庭之一展示了《千字文》全文,让学生在攀登楼梯之时就能看到,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给学生以启迪。
效果图
现场图1
现场图2
“雏凤清声”是雏凤楼的另一个中庭,主要是学生通过乡村少年宫课程所创造的作品以及获奖情况的展示平台;同时也包括学生互动装置,通过互动的方式复习诗词。凤凰追求卓越,学生要学习凤凰,勤动手、常动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效果图
现场图
精进不休强调人不停追求进步,就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充满活力与朝气,并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精进不休”主题景观位于学校操场,结合运动相关名言展示了学校特色体育项目比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让学生了解体育项目知识,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尽情挥洒汗水。同时在运动间隙能够潜移默化的学习,积累文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
效果图
除了“凤凰八景”之外,学校主干道路上也设计了校本化的特色小品,主要展示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理念来源等内容,比如凤凰五质:德智健雅新,凤凰五质既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德乃品德,智乃智慧,健乃身心,雅乃艺术,新乃实践。凤凰五质契合国家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表达了学校希望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目标。
效果图
现场图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强调师生应及时反省自己,不断革新。而“幸福”小品则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幸福教育,强调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有幸福的全面发展的人。大手拉小手寓意师生携手共进,实现成长,收获幸福。
效果图
现场图
效果图
现场图
为了实现学校的整体美化,我们在外墙上进行了装饰设计,让整个建筑更灵动,缤纷的色彩带来愉悦的心情,让人进入校园就能感受到蓬勃的朝气。
效果图
现场图
具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使师生身心舒畅,缓解他们教学及生活中的的压力,开阔师生的心胸,还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时值凤凰实验学校革故鼎新之际,我们对校园环境整体进行优化,让凤凰实验学校实现进一步的成长,使学校环境也成为一种教育资源,从而陶冶师生的情操、净化师生的心灵、调动师生的情绪,达到“不言而教”的良好效果。
在路上文化机构合作学校
在路上文化公司服务于全国,重庆、四川、贵州、广西、云南、湖南、湖北、江苏、甘肃……
编辑:路漫漫
以上为在路上文化机构原创案例,严禁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