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咏柳的作者是谁(咏柳的作者是谁 是哪代诗人)

咏柳的作者是谁(咏柳的作者是谁 是哪代诗人)

咏柳的作者是谁(咏柳的作者是谁 是哪代诗人)曾巩的《咏柳》,被后人称此诗“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首诗最出彩的地方就是“新”与”“奇”,曾巩的《咏柳》跟大部分写“柳”的诗词表达的情绪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曾巩笔下的《咏柳》既没有惜别之情,也没有咏春之意。咏柳的作者是谁(咏

曾巩的《咏柳》,被后人称此诗“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这首诗最出彩的地方就是“新”与”“奇”,曾巩的《咏柳》跟大部分写“柳”的诗词表达的情绪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

曾巩笔下的《咏柳》既没有惜别之情,也没有咏春之意。

咏柳的作者是谁(咏柳的作者是谁是哪代诗人)

咏柳的作者是谁(咏柳的作者是谁是哪代诗人)

这首《咏柳》就应该把标题改为“贬柳”,因为整首诗都是借柳树来讽刺挖苦得势小人的丑陋嘴脸,并具有一定的哲学意味,总结成一句通俗易懂的白话,那就是:“别看现在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

在说曾巩的《咏柳》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柳”在诗词中几种常见的表达含义:

1.挽留惜别。

“柳”与“留”同音,古人常用“柳”来表示挽留,体现的是亲人恋人友人分别之时难舍难分的感情。

比如:

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春天的象征

春天中摇曳的柳枝,给人一种欣欣向荣之感。

在草长莺飞的美好季节,柳树早早就从冬天的严寒中复苏,伴随着春风摇曳着柔美的枝条,向人们发出春天的呼唤,诗人们常用“柳”来描写春天的气息。

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3.折柳赠别

在《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开启了古人折柳赠别的习俗,折柳送别蕴含着“春常在”的祝福,希望亲人离别之后,到了新的地方能够生根发芽,能够像柳枝一样繁盛,寄托着人们对亲友的美好祝愿。

比如:

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郭登的“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

4.四处漂泊

柳絮随风漂泊,四散无依,常让诗人们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产生一种略显悲凉的意境。

宋代文人贺铸,就用漫天飞舞的柳絮,形容自己的愁绪“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许多诗人便运用漂浮的柳絮,来表达一种漂泊无依的凄凉。

比如:

薛涛的“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白居易的“野狐泉上柳花飞,逐水东流便不归。”

5.柔弱无依

柳树枝条柔软,随风飘动,让人联想到一种柔弱无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消极感受。

杜牧的“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方干的“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

在众多咏柳诗词中,贺知章的《咏柳》更是别具一格: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将柳树喻为美人,突出杨柳柔软枝条的妩媚,更是把无形的春风比作熟悉的剪刀,化无形为有形,描绘出一幅春回大地、万福复苏的气象,成为了经典的千古佳作。

《咏柳》

曾巩(北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春天到来了,柳树的枝条仍旧像冬天一样,毫无章法乱七八糟;

它们还没有变成绿色的嫩叶,而只是刚刚钻出鹅黄色的芽苞。

这些还未变成绿色的、带着芽苞的柳条,仗着春风肆无忌惮地疯狂摇摆。

它们疯狂到什么程度呢?

它们想把柳絮吹起来,把太阳、月亮全部都遮挡起来。

如此猖狂的柳条啊,难道你不知道,四季轮回,天地之间还有清霜吗?等到霜降一来,你就会叶子尽落,黄叶飘零,毫无生气可言了。

前面说这首诗应该改个题目,不该叫“咏柳”,应该叫“贬柳”。

其实,在曾巩之前,唐代的诗圣杜甫,也在《绝句漫兴九首·其五》中贬过柳: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在成都草堂写过一组“漫兴”诗作,在这首诗中,流露出悲春、惜春之情,“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除了描写“残花败柳”的景致之外,更隐隐带一种讽刺轻浮作风的含义,并不像曾巩在《咏柳》中,如此情绪激昂地借柳讽人。

在曾巩的《咏柳》中,曾巩一改诗人们笔下的“娇柔、春意、惜别.....”柳的意象,让“柳”变成了一副面目可憎的疯狂形象:柳条随狂风乱摆,就如同小人们“狗仗人势、得意忘形”的丑态。

从这一新奇的立意出发,曾巩将“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形象,用“柳”作为物化外露的形象,刻画地极其生动传神。

曾巩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应该是在熙宁变法期间,他当时在济南作知州。

后世对于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进行总结,其中一条就是“用人不当”,并称王安石“只喜用小人”。

梁启超先生在《王荆公传》里对此也做出过一些解释,他认为王安石并非只用小人,而是无人可用,因为当时所谓“君子”都是保守派,反对变法。

所以,王安石变法启用了很多新人,在这些新人中,有真心为国为民的精英,也有野心勃勃的投机分子和小人。

曾巩应该就是看到,在变法过程中,一些扭曲、歪解新法的小人的猖狂行径,因此有感而发,对他们进行辛辣讽刺。

宋代文人彭渊才说生平有“五恨”,其中之一就是“曾子固不能作诗”,但是此观点,后世学者颇不以为然。

钱钟书先生就认为,曾巩的诗“远比苏洵、苏辙”父子的诗好,评价曾巩的七绝更有王荆公的风采。

在他的另一首七绝《赠弹琴者》中,表达了一种淡有至味、曲高和寡的清音: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的有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是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曾巩四兄弟和两位女婿,在嘉佑二年,同中进士的故事,成为后人劝学立志的佳话美谈。

曾巩是一个儒学文人,生平最擅长的是其道德文章,他的散文朴实简洁、笔锋犀利,《醒心亭记》《游山记》《道山亭》《辞中书舍人状记》《战国策目录序》《宜黄县学记》《墨池记》等,都是他的经典散文作品。

曾巩是当时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门生,在苏轼出道之前,欧阳修想立曾巩为文坛领袖的继任者。

王安石和曾巩的关系也不错,曾巩多次向欧阳修举荐王安石,虽然他不支持王安石的变法,但是他持身中正,又因对王安石又私交,对变法也并未提出过多激烈的意见。

有人曾评价曾巩,说他是一位被文学成就掩盖的能臣。

在地方就职的曾巩,关心百姓疾苦,在新法的基础上,他结合实际情况,尽量是百姓的负担减少,兴办学校,废除苛捐杂税,整顿地方吏治,十分受到百姓的喜爱。

他一生没有就任重要职位,但是他也没在仕途上经历太多坎坷磨难,65岁时,病故于江西南丰。

在曾巩的《咏柳》中,他不仅为我们传神刻画了“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形象,更让我们有一种警醒——“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不要只看到柳絮漫天飞扬、铺天盖地、遮天蔽日,更要清楚清爽降临、柳叶凋零之时。

抛开“小人得志便猖狂”来说,对于我们,也许更深层次地思考应该像《左传》里所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END--------

我是简秋,感谢您的阅读!

上一篇: 帘卷西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下一篇: 华盖山(华盖山栈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