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即墨古城简介(青岛即墨古城简介)

即墨古城简介(青岛即墨古城简介)

即墨古城简介(青岛即墨古城简介)“即墨”因故城(位于今平度市古砚镇大朱毛村一带)地临墨水河而得名,其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齐国通商名衢,秦代置县,汉初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建城于现址,已有1400多年建城史。

“即墨”因故城(位于今平度市古砚镇大朱毛村一带)地临墨水河而得名,其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齐国通商名衢,秦代置县,汉初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建城于现址,已有1400多年建城史。

同治版即墨县志里的仁化乡地图,我们可以窥见青岛这座城市的原始状态。清代即墨县下辖七乡,仁化乡的辖地东面由即墨县城往东到海,然后往南一直到海;西面由女姑口往南一直团岛。包含现在的崂山区大部(王哥庄除外)和青岛市内四区的面积。一个乡的面积是够大的,但它当时只有14850户,人口69943人。

即墨古城简介(青岛即墨古城简介)

即墨古城简介(青岛即墨古城简介)

据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即墨县城是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建,城墙有2000米长,高9.1米,厚6.6米,外侧的护城河有3.9米深、11米宽。明朝万历年间,知县许铤、县承杨元国重修。

据《即墨县志》记载:“城有三门,门上均有题额,东为‘望海’(东临浩瀚沧海),南为‘景岱’(南眺崂山群峰),西为‘临川’(靠近近西河)。”即墨古城的三个城门均为瓮城(围绕在城门外的小城),城门楼为两层阁楼。即墨古城还有四阁,分别为:东阁(魁星阁)、西阁(观音阁)、北阁(三官阁,三官指天官、地官和水官)和南阁(火神阁)。

直到1912年,即墨县一直沿袭清末旧制,隶属于登莱青胶道。1925年,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即墨直隶于山东省。1938年1月17日,侵华日军占领即墨城。1942年9月,中共领导的即墨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县境西北部的堤前村(今移风店镇)成立。1943年,又以烟(台)青(岛)公路为界,路西为即墨县,路东为即东县,分别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1956年3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改属莱阳专区。1957年10月,改属青岛市。1961年3月,改属烟台专区。1978年12月,重新改属青岛市。1989年7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撤县设立“即墨市”。

2017年10月30日,是即墨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日子——撤市设区正式挂牌。这是自1989年撤县设市以来,即墨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标志着千年商都正式跨入“即墨区”的新时代。

风雨沧桑,史海钩沉。如今,即墨古城的历史风姿只能从现存的史料中窥见一斑。老照片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城市的发展历程,、。

走进即墨城,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神奇的古城。一组百年影像,去感受即墨的深厚历史。

墨水河小坝

墨水河旱季河道

共济桥

赶集归来

即墨古城真武庙北部

即墨古城南城墙

南城门的城门楼、瓮城和城墙

即墨古城南城门西部

即墨古城城墙

即墨城城墙

俗称"三官阁"的北阁

即墨古城西城门和西阁里大街

西阁旧影

西瓮城

恩荣坊

即墨古城牌坊

即墨城南阁(火神庙)

文庙前大街街景

即墨古城

古城东门里

即墨古城东阁

圣庙棂星门内景

“斯文正路”坊与“万里云衢”坊

万寿宫(兴国寺)

文昌阁

文庙圣门

淮涉寺

即墨古城集日墨河

墨水河墨市村西北段

墨水河集日

重新走进这些老照片,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那雄伟的城楼,寻常的陌巷,林立的牌坊,古朴的民风,无一不在诉说着前辈的勤劳与智慧,描述着即墨文化底蕴的深邃与厚重。

上一篇: 属猪多大年龄(属猪多大年龄2022)
下一篇: 西域是哪里(古代西域是哪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