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高考历史山东卷当中,材料题出了这样一道题:根据资料分析北宋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材料则是选自了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里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
开封是哪里(开封是哪里的省会城市)
上生于洛阳,乐其土风,尝有迁都之意。始议西幸,起居郎李符上书,陈八难曰:……上亦弗从。晋王又从容言曰:“迁都未便。”上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王叩头切谏。上曰:“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宂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王又言:“在德不在险。”上不答。王出,上顾左右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文中的上指的是当时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而王则是当时的晋王,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
熟悉历史的同学对于这段对话非常熟悉,但对历史不是很熟悉的同学,对于此题的认识可能就只能流于材料本身了。当然了,题目当中还给了另外的一则地图材料,我们暂且不表。
我们就来简单地谈一谈北宋定都与迁都的故事。
东京汴梁
先说,宋朝上承后周的天下,自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便开始着手对于天下的统一,他力求内部的稳定从而形成合力重拳对外。赵匡胤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也基本上达成了统一的目的,仅仅剩下北汉与契丹。
历史不能假设,或许老天再给宋太祖一些光阴,北宋的历史是不是就会避免高梁河之战和雍熙北伐两次对契丹战争的失利呢?我们无法找到答案。
书归正传
宋太祖在基本解决了南方割据问题之后,开始着手思考一些内部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都城选址问题。开宝九年正月,宋太祖决定巡幸西京洛阳,消息一出,众大臣便纷纷反对,尤其是起居郎李符,居然给赵匡胤列出了八条不能去洛阳的理由,,这让宋太祖有些光火。其实说是八条,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理由:洛阳那个地方实在是残破不堪,皇帝带着众大臣去那里,第一是没什么可看的,再者准备工作了也是个问题。
但是赵匡胤并没有因为这八条意见便停止了自己的脚步,《续资治通鉴长编》当中,仅仅留下了三个字以表明赵匡胤的态度:上不从。看来赵匡胤对于此事很是固执,但是史书记载李符此人,很是会迎合皇帝的心意。《宋史》记载:(李符)好希人主意以求进用。这样的人都反对赵匡胤的做法,看来这其中并不是简单的巡幸洛阳而已。
剧照:赵匡胤
赵匡胤执意来到西去,先到巩义祭拜自己的父亲,再去洛阳南郊祭天,所有事情处理完毕,就不走了。把洛阳当作了家,反而忘了开封了。这让群臣有些焦急,看来皇帝是动了迁都的心思了。
于是,又有人进谏皇帝,都指挥使李怀忠向皇帝进言:开封有完备的运输系统,每年从江淮地区运的粮食都是走水道进来了。如今您在洛阳不走了,我们去哪里找粮食呢?更何况,国库和军队都在汴京,您这仓促地留在这,我是没发现这里有哪好。
李怀忠对比着洛阳和开封两地,告诉赵匡胤别匆忙迁都。但史书记载赵匡胤听到此话后的反应是什么呢:上亦弗从。
还是不听。
两个人都没能拦住赵匡胤,还会有人劝阻么?迁都事件中的第二位主人公便出现了,晋王赵光义。
赵光义对兄长强调,没见到迁都后有什么可言呀。赵匡胤说,迁都洛阳只是暂时的,我的目的是长安,凭借着地势地形,裁剪不必要的军队,效仿西周,汉唐,以安天下。
面对自己的弟弟,赵匡胤还是亮出了自己的底牌,我不光要呆在洛阳,日子长了我还要去长安。不过,赵光义也没有被兄长说服,对他的兄长说:在德不在险。
剧照:赵光义
治国安邦守天下在于统治者是否以德治民,提恤民力,而不应该一味凭借山川形势去扼守天下。说的也有道理,毕竟长安作为周秦汉唐四朝都城,虽然曾经极尽繁华,但王朝末世也不免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赵匡胤一时语塞,向弟弟抱怨了几句,第二天便回了东京汴梁,自此再没有提迁都之事。
迁都一事大概持续了一个月,最终流产,原因还是在于开封在当时,就是最好的都城地址。有以下原因:
1.历史原因
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四个王朝都在开封定都。尽管四个王朝的时间特别短,但是也有了半个世纪的繁华,人口剧增,房屋不断扩建,尤其是在周世宗改建之后,形成了外城、里城、皇城三部分,俨然一片皇家气派,对比江河日下的洛阳和因为战争而残破不堪的长安,开封当仁不让。
2.地理原因
如果仔细看地图就会发现,开封位于华北平原南端,是中原的最中心位置,在这里建都,四平八稳,易于掌握国家的军队。
3.交通原因
这便是上文李怀忠谈到的,开封的水路运输实在是太发达了。自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北方对于南方的依赖越来越强,这就不得不在交通的选择上便于联系南方。
更何况,开封不光有水路,还有陆路,东南西北,四通八达。可谓天下条条大路通开封。
4.军事原因
北宋之前,中原王朝面临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主要在西北。但是唐朝后期,东北契丹部族崛起,成为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特别是石敬瑭把幽云十六州送给契丹之后,契丹居高临下直面华北平原,开封比洛阳更靠东一些,能够更早的得知契丹的动向以便做出最快的应对。
综上所述,开封的确是当时宋朝最好的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赵匡胤不再坚持的原因。不过,话又翻回从前,早知如此,当初何必执着。
长安洛阳自然有自己的优势
周秦汉唐的故都,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有足够的粮食基础。同时也确实是有地理上的优势,一旦战争发起,易守难攻。
但更重要的是,赵匡胤相信自己能够在有生之年解决契丹问题,即便解决不了,也能收复幽云十六州,从而稳定北宋王朝。
当然,也如前文所言,历史没有假设,事情如何发展,我们都知道的。
或许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赵匡胤之所以如此坚持的迁都洛阳长安,在于他的弟弟赵光义在开封的实力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他只能以如此极端的方式去分化赵光义的势力。
或许,赵匡胤从来就没想过,要把皇位传给赵光义。
您觉得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