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是“九变篇”,孙子主要是从将帅如何指挥军队作战的角度,阐述了将帅应该如何在战争中随机应变,应对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并且,在这篇中,孙子提出了著名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大胆思想。
孙子兵法多少篇(孙子兵法多少篇章)
为什么叫“九变”不是十变,或者一百变呢?其实在古代用“九”其实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并不是真正的只有九种变数。而“变”是变通,变数的意思。在这里,孙子其实提出了“十”种变数。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几个“地”的意思。“泛地”的意思是低洼沼泽之地的意思,曹操的注解是:“无所依也,水毁曰圮。”圮地,就是水网、湿地、湖沼等难行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形就不要宿营。因为水汪汪的,本身扎营住宿就困难,而且敌人如果打过来了,你一方面难以构筑防御工事,另一方面也进退困难,行动不便。
“衢地”,四通曰衢。衢地,就是指四通八达的地方。浙江有衢州市,为什么叫衢州,就是四省通衢,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四通八达,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四通八达的地方,和各诸侯国来往都方便,衢地合交,就要搞好外交。一来交结外援,二来至少人家不要以你为敌,或被敌人争取去。
另外,围地,就是说遇到包围了,就要设法逃出去,不要玩命抵抗。绝地,就是人绝地稀的意思,没有水源、没有柴火、没有吃的,这些地方不要久留;死地,就是背水一战之地,就是说这个地方是死路了,进退都没办法了,所以就必须殊死一战。
最后,孙子还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大胆思想。这句话显然是说给君主听的,前面我们讲了“孙武连妃”的故事,讲到了军法的严明,这里又讲了,国君的命令,有时是不应接受的,比如不符合前线实际情况的,可以不接受。“君命有所不受”,这也算是《孙子兵法》里最有名的名句之一。曹操注解说:“苟便于事,不拘于君命也。”只要有利于战事,不必拘泥于国君的命令。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10月,宋、金两军船队在胶西海域相遇,完颜郑家率金军停泊在陈家岛,李宝率宋军停在石臼岛,两岛只隔一山,相距30余里。金军数倍于宋军,完颜郑家似乎感觉胜券在握,且认为两军距离尚远,因此未做临战准备。李宝得知金军军心不齐,且不习水战,已有好多兵士昏睡舱中。于是决定乘其不备,先发制人。
李宝先以部分战船切断金军退路,随即命前锋船队借助风势,以火药器向金军船队猛攻。金军舰船皆以松木制造,以油绢为帆,顿时火光冲天,大部舰船被烈火吞没,损失惨重。宋军趁机进攻,只有少数金军战船逃脱,其余大部被歼。金军船舰陈兵胶西海域,人多势众,占据天时、地利,但是其将帅不通九变之利,其将士不习水战。相反,宋军将领李宝审时度势,全面侦悉了敌情,因势利导,采取了火攻的方式大败金军。
所以,将帅如果能够精通以上九种机变的利弊,就是懂得用兵了;将帅如果不能精通九种机变的利弊,那么,即使熟悉地形,也不能够得到地利。指挥军队而不知道九种机变的方法,那么,即便知道“五利”,也是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的。
孙子说:
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必须同时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要看到有利的条件,大事便可顺利进行;在顺利的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就能预先排除。
如果要使别的诸侯国屈服,就要用他们害怕的事情去威胁他们;要使各国诸侯听从我们的驱使,就要用各种事务去烦扰他们;要使各国诸侯被动奔走,就要用小利去引诱他们。这些在“谋攻篇”和“虚实篇”中已经讲过的策略,就是引诱敌人犯错,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孙子说:
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袭击我们,而要依靠自己所做的充分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拥有的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
最后,孙子还提醒,将帅有五种危险:
以上五点,都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难。使军队遭到覆灭,将帅被敌擒杀,都是由于这五种危险引起的,一定要引起重视。
公元450年,魏永昌王库仁真率8万骑兵与宋将刘康祖8000人马对峙。刘康祖军副使胡盛之欲附山依险,与敌人对峙。刘康祖大怒,认为他受命肃敌,兵器精练,且援军可随时到达,于是决定与敌人拼死一战。
结果库仁真8万大军从四面围攻宋军,宋军寡不敌众,顿时溃败,刘康祖也中流矢而死。面对十倍于己的兵力,刘康祖不听副使劝告,与敌人拼死一战,殊不知兵法所言“必死,可杀也”的忠告,最后落得个几乎全军覆没的下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