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边城作者(边城作者简介)

边城作者(边城作者简介)

边城作者(边城作者简介)文·段宏刚边城作者(边城作者简介)世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是每一个人对爱情和婚姻最诚挚的期许。在白发苍苍的年纪,身边有一个人不弃不离地陪伴,可以一起回味往事,一起看着儿孙长大成人,一起相互搀扶着去想去的地方,一起实现对对方的承诺……这样的画面虽然谈不上轰轰烈烈,但绝对温馨而幸福,足以诠释爱情的本质,因此,便有了“少来夫妻老来伴,老夫老妻

文·段宏刚

边城作者(边城作者简介)

边城作者(边城作者简介)

世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是每一个人对爱情和婚姻最诚挚的期许。

在白发苍苍的年纪,身边有一个人不弃不离地陪伴,可以一起回味往事,一起看着儿孙长大成人,一起相互搀扶着去想去的地方,一起实现对对方的承诺……

这样的画面虽然谈不上轰轰烈烈,但绝对温馨而幸福,足以诠释爱情的本质,因此,便有了“少来夫妻老来伴,老夫老妻懂自安”这句通俗但很有哲理的名言。

20世纪的大作家沈从文(1902年——1988年)先生的婚姻生活比起他的文学生涯,要崎岖很多。

他是一位天性活泼好动,甚至有那么一点桀骜不驯的人,但由于出生在湘西农家,家境贫寒,青少年时期的他,骨子里多多少少有些自卑。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沈从文从16岁进入军旅,在军营磨练4年后他意识到:自己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实现人生抱负,必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

于是,从1922年——1927年,他放下自尊心,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当北京大学国文系的学生们坐在教室里倾听胡适、鲁迅、林语堂等先生的讲课时,他则躲在教室门外,以“旁听生”的身份偷师学艺。

期间,他一边旁听,一边废寝忘食地尝试着写作,最终,他的一些作品陆续得到《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等报刊的青睐,由此,他的名字引起一些文坛前辈的关注,并在文坛崭露头角。

随着名字和作品在报刊上频频亮相,沈从文引起了时任中国公学校长胡适(1891年——1962年)先生的兴趣,再加上著名诗人徐志摩(1897年——1931年)的推荐,在1929年秋季,沈从文被邀请到中国公学任教,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从农民变成教书先生。

也是在这所学校,他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学校有一名女学生叫张兆和(1910年——2003年),不仅是富商之女,并且聪明可爱,勤奋好学,是中国公学有名的“校花”,围绕她的追求者数不胜数。

1930年夏天,沈从文因为公事来到校长胡适的办公室,恰好张兆和也在。当时的张兆和不到20岁,一头短发配上活泼外向的性格,以及妙语连珠的言谈,知书达礼的举止,全身洋溢着自信的青春活力,足以吸引任何男人。

看到张兆和的那一刻,沈从文两眼放光,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去。

随后,沈从文四处打听,发现张兆和名花无主,但由于他内心自卑,不敢当面表白,只好用情书展开狂轰乱炸。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我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

这些都是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浪漫情话,嘴上无法表达出来的深情,他都用炽热的句子写出来了。

然而,家境殷实、生性高傲的张兆和有些看不起沈从文,认为沈从文打扰了她平静的生活,甚至把他写给她的一堆情书按照日期编号后,拿去让校长胡适理论。

胡适看到后哭笑不得,认为现在是“爱情自由”的年代,他虽然是一校之长,却没有权利插手别人的爱情自由。

没有得到校长的支持,张兆和只好听天由命。另一边,沈从文得知胡校长的态度后,胆子更大了,开始按照“每天一封短信,三天一封长信”的节奏,更加肆无忌惮地对张兆和展开追求,一副不把她追到手誓不罢休的样子。

经过长达3年的强攻,再加上胡适、巴金等人充当和事佬,张兆和终于接受了沈从文。

1933年9月9日,两人携手在北京中央公园完婚,3年的感情终于修成正果。

结婚后的沈从文,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把张兆和亲昵地称作“三三”,因为张兆和在家里四姐妹中排行老三。张兆和也深情地把沈从文称呼“二哥”,两人把热恋中男女双方如漆似胶的关系诠释得淋漓尽致。

“爱情能使一个人蜕变为天才”,沈从文用实际行动验证了这句话,他的重要代表作,包括10万字的中篇《边城》和33万字的《长河》,都是婚后不久经受爱情的滋润后,创作出来的巨作。

实际上,在追求张兆和的过程中,沈从文就开始构思《边城》,他们结婚后,稳定的情感助长了他的灵感和创作激情,他很快步入创作高峰,几乎是一气呵成地在婚后几个月内完了稿。

1934年春,《边城》的出版,给沈从文带来较高声誉,为了继续保持这种名望,创作出更有力度的作品,沈从文除过频繁地跟同行交流之外,还不断出去采风,所以,他的应酬多了起来。

时间来到1935年春季,沈从文遇到了另一个女人高韵秀(笔名高青子)后,却给自己的婚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危机。

高青子有“福建玫瑰”的美誉,是一名身材高挑、打扮洋气,长得非常漂亮的女文青,并且是沈从文的忠实粉丝。

那天,沈从文来到亲戚兼老乡的熊希龄的北京西山别墅里叙旧,接待他的正是熊希龄的家庭教师高青子。

谈话期间,没想到高青子对沈从文小说里的人物如数家珍,初次见面,两人聊得非常开心,都给对方留下了好印象。

一个月后,沈从文再次拜访熊希龄。在高青子为沈从文打开门的一刹那,沈从文几乎惊呆了,他看到高青子按照他的小说《第四》里女主人公的服饰进行打扮,一身旗袍勾勒出曼妙的身材。吃饭期间,沈从文甚至忘了吃菜,总是忍不住看她。

沈从文突然感到自己喜欢上了眼前这个姑娘,虽然自己是有家室的人。

饭后,高青子拿出习作《紫》让沈从文指点,沈从文看后大加赞赏,直夸她的小说富有灵性,是可塑之才。

后来,沈从文把高青子的短篇小说《紫》推荐给《大公报·文艺》的萧乾并发表,之后又帮助她陆续发表了《黄》、《黑》、《灰》、《白》、《毕业与就业》等多部短篇小说,两人的关系更加亲近了。

此时期的沈从文表面上意气风发,实际上内心非常痛苦,他并不想对婚姻不忠,却又无法拒绝对高青子的爱慕之情,心里总是纠结着要不要把这段婚外恋告诉妻子张兆和。

在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等朋友的开导下,沈从文决定向妻子坦白。

结果可想而知,一个女人即使气量再大,也不可能同意别的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一气之下,张兆和从北京回到了苏州的娘家,打算跟沈从文劳燕分飞。

还是在这些朋友的劝慰下,沈从文鼓起勇气,每天给远在苏州的张兆和写一封长信,来表达自己的忏悔之情。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生存和逃命,两人只能先把感情之事搁置起来,分别从不同地方齐聚昆明西南联大,沈从文以每月280元大洋的薪水在西南联大任职副教授,张兆和则在家相夫教子。

然而,来到昆明的沈从文放心不下身在北京的高青子,当高青子给他写信求他帮忙在昆明找一份糊口的差事后,沈从文又动了恻隐之心,很快在西南联大为她找了一份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半年后,高青子风尘仆仆赶到昆明。

来到昆明的高青子,很快跟沈从文旧情复燃,他们又一次伤害了张兆和。

事已至此,张兆和只能默默承受,但她认为:她跟沈从文的婚姻出现了审美疲劳,当沈从文“喜新厌旧”的热度冷却后,他会回心转意的。

事实上,高青子的内心也很痛苦,她是一名知书达理的女子,并没有要做第三者的想法,但她却做了,让她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鄙视之情。

在1941年春天,高青子快刀斩乱麻,离开了昆明,也告别了这场不伦不类的恋情。醒悟过来的沈从文,又理性地回到了张兆和身边。

后来,他们在一起又生活了40多年,但是,他们的感情再也回不到过去那种如水一样的单纯透明之中了。在张兆和眼里,是沈从文亵渎了他们这段纯洁的感情。

2003年2月中旬,张兆和在弥留之际看到沈从文的照片,只说了简单的七个字:有点熟悉,但记不起来。

或许,在高傲的张兆和的内心深处,并没有真正原谅过沈从文。

上一篇: 累计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怎么算)
下一篇: 长庚星(长庚星和启明星指的是什么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