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旅游知名度,厦门无疑是福建省最高的,不过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却是泉州,GDP常年全省第一,这里是联合国唯一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建城历史比厦门更悠久。泉州虽然是座相对发达的城市,但并没有一线城市那种密集感,到这里旅行,感觉很舒适,更何况泉州还有数不尽的美食。
泉州大小景点众多,如果全部走完,至少需要三五天。在泉州众多街区里面,西街游客最多,开元寺其中一个寺门就开在西街的中段。和西街相接的中山路始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初,不过在游客的心目中一直没有太多存在感,街上虽然每天人来人往,但穿行的大多数是本地人。
金鱼袋(金鱼袋和银鱼袋)
中山路是一条骑楼林立的商业街,原是古城的边沿地带,上世纪初拆城建路,使泉州南北大街贯通,南北大街就是中山路的前称。
中山路沿街的廊柱式骑楼浓缩南洋建筑精华,这种骑楼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避风、遮阳、挡雨,即使下雨天,游客依然可以穿行在长廊里逛街,对商铺的商业运营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骑楼建筑最初兴起于东南亚一带国家,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天气和东南亚相似,加上华侨众多,这是骑楼建筑得以落地生根的主要原因。
过去中山路骑楼都是一楼商铺,二楼居住的格局,时至今日,这里仍然是泉州市的商业旺地,很多潮牌入驻于此。
比起中山路,金鱼巷的名气更小,它就在名胜府文庙附近,和中山路交接,巷子最窄的地方只有两三米,不过巷口宽阔处却有近十米,这是后来扩建的。
金鱼巷现存的都是低层建筑,很多只有一层。宋代的时候,这里称谢衙,因为福建转运使谢仲规的宅院曾经建造于此,后来宅第荒废,后人在原址上建造了祠堂,并挂上“金鱼世第”牌匾。
金鱼世第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指世家都在养金鱼、卖金鱼吗?
当然不是,这里的“金鱼”指的并不是现实世界里的小动物,金鱼巷也不是卖鱼的街巷和批发市场。
从唐代开始,五品以上官员就有佩戴鱼袋的传统,金鱼袋的款式代表级别,由于谢中规和后人的职位都很高,具有佩戴金鱼袋的资格,这条巷子很自然地就被叫做“金鱼巷”。
穿行游览金鱼巷会看到地面上有一些金鱼的浮雕,普通人很容易产生误解,不过仔细观看波浪和祥云背景,便会发现端倪,因为波浪和祥云是古代官服的标准图案。
旅游攻略:到中山路可以乘坐K603、8、K202路公交车。到金鱼巷可以乘坐6、24路公交车。
发表评论